初一地理生物怎麼學

  初一的同學們剛剛接觸生物和地理學科,怎樣學好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初一地理生物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一地理學習方法

  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是培養自學能力的最好工具。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絡,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深思要點,記下問題。傅老師強調,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資訊的載體,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

  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資訊,可以鍛鍊我們的才智。

  善於地理想象

  “觀察只能得到區域性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象才能使二者聯絡起來,從而才能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

  要善於動腦

  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範圍。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係?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係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初一生物學習方法

  首先,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有的學生感覺自己對生物並不是很感興趣,但是,興趣是可以慢慢培養的,這不能成為生物成績不理想的藉口。對於初中開設生物這門課程,學生和家長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性就在於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是農學、醫學、林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的基礎;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學的發展和應用。我們現在學習生物學,決不僅僅是為了期中和期末考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瞭解大自然,瞭解我們人類自身,並且能夠學以致用,將來為我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很多學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的時候忘記帶課本,這是最影響學習的一點;上課的時候不能認真地聽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或者當別的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總是喜歡轉著頭看等等,這些都是不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

  抓住課堂40分鐘集中精力認真聽講,提高學習效率,儘量避免來自外界的任何干擾。在課堂上,不僅要做到眼看耳聽腦子轉,而且要動手做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學生感覺自己都記住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準備一本課堂筆記本,能夠使自己在當天複習或者最後總複習的時候抓住重點,輕鬆許多。

  學習的時候能用課本的語言背誦每個概念,用自己的語言清楚明瞭地解釋每個概念,每個知識要點。練習冊上每節設定的“重要的知識”和“我的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把握規律,形成概念。

  重視圖表的的作用。對於課本中每幅圖表,都要認真觀察。同時,學會自己繪製概念圖,歸納總結所學的知識,對於前後知識要學會融會貫通。

  第四,多思勤問。

  課本中很多地方設定了疑問,需要你開動腦筋去思考。同時,對於課本的知識,不要“點到為止”,多問幾個為什麼。一個沒有疑問的學生,是很難進步的。不管是老師講過的東西你沒有聽懂,或者是你通過學習產生的新問題,都要積極主動地去問。老師最喜歡愛問問題的學生,也絕對不會因為你沒有聽懂而責備你,最怕不懂裝懂,於是遺留的問題積少成多,成績不理想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但是抄作業的行為是應該堅決杜絕的,沒有經過思考的答案,永遠不會成為你真正擁有的知識。

  最後,理論聯絡實際。

  多觀察生活,多聯絡實際。運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夜晚臥室裡擺放過多植物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為什麼?在我們學習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後,我們知道是因為植物在夜晚暫停了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與人爭奪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