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怎麼學好

  很多同學認為生物不是主科就不夠重視,其實生物跟我們是息息相關的,我們初一新生應該如何學好生物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初一生物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一生物學習方法篇一

  聽課 :

  ***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

  ***2***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

  ***3***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

  ***4***聽好課後小結。

  思維

  ***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

  ***3***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4***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筆記 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

  初一生物學習方法篇二

  首先,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有的學生感覺自己對生物並不是很感興趣,但是,興趣是可以慢慢培養的,這不能成為生物成績不理想的藉口。對於初中開設生物這門課程,學生和家長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性就在於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它是農學、醫學、林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的基礎;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個人生活質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學的發展和應用。我們現在學習生物學,決不僅僅是為了期中和期末考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瞭解大自然,瞭解我們人類自身,並且能夠學以致用,將來為我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其次,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很多學生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的時候忘記帶課本,這是最影響學習的一點;上課的時候不能認真地聽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或者當別的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總是喜歡轉著頭看等等,這些都是不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

  抓住課堂45分鐘集中精力認真聽講,提高學習效率,儘量避免來自外界的任何干擾。在課堂上,不僅要做到眼看耳聽腦子轉,而且要動手做筆記。俗話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很多學生感覺自己都記住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準備一本課堂筆記本,能夠使自己在當天複習或者最後總複習的時候抓住重點,輕鬆許多。

  學習的時候能用課本的語言背誦每個概念,用自己的語言清楚明瞭地解釋每個概念,每個知識要點。練習冊上每節設定的“重要的知識”和“我的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把握規律,形成概念。

  重視圖表的的作用。對於課本中每幅圖表,都要認真觀察。同時,學會自己繪製概念圖,歸納總結所學的知識,對於前後知識要學會融會貫通。

  第四,多思勤問。

  課本中很多地方設定了疑問,需要你開動腦筋去思考。同時,對於課本的知識,不要“點到為止”,多問幾個為什麼。一個沒有疑問的學生,是很難進步的。不管是老師講過的東西你沒有聽懂,或者是你通過學習產生的新問題,都要積極主動地去問。老師最喜歡愛問問題的學生,也絕對不會因為你沒有聽懂而責備你,最怕不懂裝懂,於是遺留的問題積少成多,成績不理想的原因自然不言而喻。但是抄作業的行為是應該堅決杜絕的,沒有經過思考的答案,永遠不會成為你真正擁有的知識。

  最後,理論聯絡實際。

  多觀察生活,多聯絡實際。運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夜晚臥室裡擺放過多植物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為什麼?在我們學習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後,我們知道是因為植物在夜晚暫停了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與人爭奪氧氣。

  初一生物實驗學習方法

  1、操作性

  學生實驗不同於演示實驗,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實驗是由學生自己動手,即實驗的可操作性。進入實驗室,每位同學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讓自己的雙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嘗試實驗的改進方法。比如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時,同學們首先應自己做好臨時裝片,再用顯微鏡觀察。在製作臨時裝片時,要注意許多的問題,如洋蔥表皮細胞的選擇,染色時間的長短等,都需要我們在操作中去探索,去改進。

  2、時間性

  中學生由於課程多、課時緊,每次實驗一般為一節課的時間,其中還包括教師的講解、演示,所以學生實驗時間緊,任務重。這就要求學生要提前預習實驗,明確實驗原理、目的和操作方法。老師上課講解時,認真修正自己預習時沒有注意到的問題,確保實驗快速、準確。

  3、直觀性

  學生分組實驗的又一特點是,操作過程及實驗結果的直觀性,每一個步驟,每一種變化如實驗材料的色、香、味、形,學生都可以親身體會到。而且中學生物的分組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技術性要求不高,只要嚴格按照實驗步驟操作,得到要求的結果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