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怎麼學好

  對於高中生物學的學習,我們應該有正確的認識,明確目的,才能在學習中取得好的效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學好高中生物

  一、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1.讓學生明確:有了學習興趣才會積極而愉快地投入生物學習

  萬事成功興趣先,學習文化需要學生持續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要想有所收穫的堅持下來,必須保持一定程度的興趣。

  2.教師要做好對學生興趣的持續引導

  這就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基礎,並能及時聯絡當前的生活生產實際等熱點問題,例如,講解DNA結構之前可以把DNA的重要性與DNA親子鑑定、DNA指紋鑑定、DNA基因身份證等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先聯絡一下。

  3.做個學生喜歡老師

  親其師信其道,要善於和學生溝通。由於生物課時較少,與學生見面時間較少,又不可能佔用過多課下時間,這就要求教師課上要營造和諧的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要根據課上的提問情況及時的利用課間時間或作業批改對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指導。

  二、做好生物學習方法的指導

  高中生物學作為是一門基礎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在學習上文科的同學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覺得是偏理的學科,望而生畏;而理科的同學覺得有些偏文,以為背背就可,很多考前臨時磨刀效果當然好不了。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此我想結合學得好的學生的方法簡單地總結以下幾點:

  1.先記憶後理解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可能沒有讀百遍的時間,所以,我們要選擇合理的記憶方法。記憶是學習的基礎,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在眾多的記憶方法中,最實用的是對比記憶法和衍射記憶法。在高中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易混淆、難記憶的相近名詞,對於這樣的內容,可採用對比法記憶法。對比記憶法就是將有關的名詞單獨列出,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等方面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這樣反差明顯,容易記憶。

  例如,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等等。比較時應注意全面瞭解比較物件,然後確定比較專案,並做到簡單明瞭,如可從生物、場所、條件、過程、結果、意義聯絡等方面全面瞭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通過比較有利於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比較是區別兩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衍射記憶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例如,以DNA為核心要衍射出DNA是主要遺傳物質、脫氧核苷酸、DNA的空間結構、DNA的分子特性、DNA的複製、基因、染色體、生物多樣性的原因

  2.掌握事物本身的聯絡

  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哺乳動物的成熟的紅細胞扁平的圓盤狀,無細胞核和各種細胞器就是與其運輸氧相適應;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有雙層膜,內膜向內折迭形成嵴,擴大了膜面積,有利於有氧呼吸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區域性與整體相統一***如生命系統的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等。掌握這些內在聯絡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光合作用的學習就應緊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規律:葉綠體有雙層膜使光合作用這一生理過程相對獨立;類囊體擴大了細胞內膜面積,有利於光合作用有關酶和色素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內部還有基質,為光反應和暗反應提供不同的場所,因而,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場所。這樣較易理解並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3.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

  我們一直在講減負的問題,又怕減了學生的負擔不出成績,其實,有一個我們一直視而不見的方案就是引導學生真正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下落實等步驟。一是課前預習:我認為用事時不宜過長,知道知識大概即可,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必深究,可用鉛筆標記一下;預習內容時如果發現新內容較強的聯絡學過的知識點可適當的做複習,例如我們學習光合和呼吸作用,前面學習的關於葉綠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我們要先翻翻筆記複習一下,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課上聽講:這一環節是提高生物成績的關鍵。很多優秀學生的經驗都說明學生的主要功夫應下在課堂上,課堂上要重點做到“兩聽”,即聽思路、聽聯絡。老師上課前都經過精心備課,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因此,聽課時要注意聽老師是怎樣承前啟後的引出課題的,又是如何把新課題展開並條理化的,以便在自主複習時可以借鑑;老師講課時,一定會很重視知識間的聯絡――新內容知識點的聯絡、新舊知識點的聯絡,上課時注意聽這種聯絡,不但可以複習鞏固舊知識,而且對於學習新知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三是抓好課下落實:課上時間有限,對知識的掌握屬於瞬間記憶或簡短的短期記憶,很容易遺忘,所以,課下要做好以下幾點複習:***1***仔細瞭解課本內容,理解和記憶基本概念,結合自己的理解整理筆記,使內容更加充實和條理化***2***先記憶,後通過解題確認所學內容,不太明白的題查課本和學習資料弄清***3***對於單元複習要綜合歸納併合理構建知識網路,把內容用圖或表格表述後,再進行整理和理解。

  三、樹立學生學好生物的信心

  我們常說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幹任何事情只有滿腔的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持之以恆、不怕困難的信心。在學習第二冊的過程中,每一級都會有很多學生因為減數分裂和遺傳定律的難度而大大降低學習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提前打好預防針並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渡過難關。

  學好高中生物的方法

  一、注意生命的物質性,掌握規律

  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複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的進化等。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如線粒體學習就應緊抓結構與功能相適應:***1***外有雙層膜,將其與周圍細胞質分開,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區域內進行;***2***內膜向內折迭成嵴,擴大了面積,有利於基粒、酶在其上有規律地排布,使各步反應有條不紊地進行;***3***內膜圍成的腔內有基質、酶;***4***基粒、基質、內膜上有有氧呼吸所需的很多酶,因而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這樣較易理解並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遵循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如人的認識都是由淺入深,由少到多,逐步積累、逐步深入。學習不能急於求成、一步到位,要腳踏實地,由點到面的學習。如減數分裂過程的學習,開始只要弄清兩次分裂起止、染色體行為、數目的主要變化,而不能在上新課時對於染色體行為、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目與遺傳三定律關係,與有絲分裂各期圖相區別等一併弄清。後者只能在練習與複習中慢慢把握。

  二、用比較的觀點學習,善於思考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節。如觀察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生長髮育等等,有效地發揮觀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作用。如觀察生物群落,目的是瞭解群落的成員、數量及其關係,順序從植物到動物再到微生物。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較才有鑑別,生物中能比較的東西很多,如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比較時應注意對比較物件全面瞭解,然後確定比較專案,並做到簡明扼要,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這類生理過程,可從場所、條件、過程、結果、意義等進行全面瞭解。確定比較專案時過程不能太具體,而是物質變化、能量變化的反應前後變化,抓住此重點,有利於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中學生物概念多,易混難記,比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突破重難點,抓住關鍵

  複雜問題簡單化。生物知識中,有許多難點存在於生命運動的複雜過程中,難以全面準確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識一目瞭然。例如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紡錘體、核仁、核膜的變化,我們若將其總結為“前期兩現兩消,後期兩消兩現”,則其他過程就容易記住了。動物體內三大物質代謝過程複雜,可總結為“ 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轉化”。對一些複雜的問題,如遺傳學解題,可將其化解為幾個較簡單的小題,依次解決。 抽象問題形象化。思維越離開具體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識與現實聯絡少,理解起來困難。這時,要儘量藉助某種方式,使之與實際聯絡起來,以便於理解,如DNA的空間結構複雜,老師很難講清楚,但出示一個DNA模型,幾分鐘即可解決問題。因此,學習生物常常需藉助圖形、表格、模型、標本、錄影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要聽老師分析本節課的重點、難點、考點和疑點;聽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未能理解的內容;聽老師對一類問題***或習題***是如何分析的;不僅要認真聽,還要做好必要的筆記。筆記如何做也有一定的講究,有些同學喜歡將老師的板書一字不漏地記下來,其實大可不必。我們只要將老師補充的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結論或習題做一些筆記,對於習題也只需記一些主要的分析過程,課後再進行必要的完善即可;萬萬不可顧此失彼,因為忙著做筆記而忽略了聽課。

  四、積極參與,勇敢表達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我們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鼓勵同學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課堂上對一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不要總是依靠於老師的講,每一位同學都應該積極思考,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思維方法好嗎?哪種表達更為準確?不妨將自己的思維在課堂上向老師和同學們展示出來,聽聽大家的意見。也可以對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解法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不要害怕會出錯,即使出錯了或出現問題,老師和同學們也一定會幫你把問題糾正過來,還會幫你找到出錯的原因。要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思考和學習中,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成績的提高,思維的拓展,以輕鬆的狀態投入學習。在今年的高考說明中明確提出了對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要求,學會敢想敢說才有助於提高自己這方面的能力,體現自己優勢,在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來驗證自己的做法。

  五、做到思考和訓練的有機結合

  我們都熟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這裡提醒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經常進行反思。其實,學習生物知識最關鍵的是學會其中的學科思想和答題方法,學會思維。因而,同學們在看書或做題時,要多想想為什麼這樣做,此類習題有何規律,這種方法或表述好嗎。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生物思維模式和答題能力。在訓練中加強對於知識的掌握,從而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好思考。高中生物的基礎知識和答題技能相對不多,要想熟練地掌握它,就得進行一定的訓練。同學們要在練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答題技能的掌握,同時這也是提高同學們解答生物試題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六、歸納總結,前後聯絡,形成知識網路

  教師授課尤其是新授課,一般是分塊的,但各塊各知識點之間有內在的本質的聯絡,各年級生物知識是連貫的,是一個整體。學習時要將分散的知識聚集起來,歸納整理成為系統的知識,這樣易理解好記憶。綜合歸納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絡、三抓特點。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係將其串聯,如高中遺傳的物質基礎知識可按中心法則這一主線串聯。初中動植物類群可按進化順序。神經系統學習可按神經細胞、腦、脊髓、神經,對生理、生長、發育等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這一點很重要。抓聯絡,如神經細胞與腦、脊髓神經聯絡點在於神經細胞分細胞體、突起兩部分,細胞體組成:腦、脊髓灰質等。突起可以形成神經纖維再組成白質、神經。抓特點,就是要抓重點抓主流。綜合歸納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不是大雜燴,應該將次要的東西簡化甚至取消。在複習時要全面不能遺漏,且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絡,有機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