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如何防治

  秋高氣爽,很多人會選擇這個季節外出健身,但是對於有低血糖病史的人來說,在運動過程中很可能會導致低血糖發作,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做預防低血糖的方法的介紹。

  預防低血糖的方法

  1、避免過度勞累及劇烈運動,按時一日三餐進食。

  2、正在應用胰島素的患者,應嚴格計算好普通胰島素與長效胰島素的用量比例。嚴密觀察口服糖藥的使用,發現低血糖反應時,及時調整。

  3、如果發現白天尿量多,尿糖多時,夜間常發生低血糖時,應檢查注射部位是否吸收不良而引起,改變注射部位。

  4、糖尿病人應隨身攜帶一些水果糖,餅乾等食品。

  低血糖急救措施

  1、絕對臥床休息,迅速補充葡萄糖是決定預後的關鍵。及時補糖將使症狀完全緩解;而延誤治療則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害。因此,應強調在低血糖發作的當時,立即給予任何含糖較高的物質,如餅乾、果汁等。重症者應注意誤使食物吸入肺中嗆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張。

  2、能自己進食的低血糖患者,飲食應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時午夜加飲糖料一次。

  3、靜脈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低血糖搶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嚴重,則症狀可迅速緩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引發糖尿病性昏迷的六大原因

  注意既往糖尿病病史,近期治療情況,有無急性感染、腹瀉、飲食失調、食糖過多,以往未發現糖尿病而誤用糖過多、嚴重精神刺激、停用或大量減少胰島素、大量服用雙胍類降糖藥等情況。

  1.應激和感染如腦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外傷、手術、中暑或低溫等應激狀態。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最常誘發。

  2.攝水不足老年人口渴中樞敏感性下降,臥床病人、精神失常或昏迷患 糖尿病昏迷者以及不能主動攝水的幼兒等。

  3.失水過多和脫水如嚴重的嘔吐、腹瀉,大面積燒傷患者,神經內、外科脫水治療,透析治療等。

  4.高糖攝入和輸入如大量攝入含糖飲料、高糖食物,診斷不明時或漏診時靜脈輸入大量葡萄糖液,完全性靜脈高營養,以及使用含糖溶液進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等情況。尤其在某些內分泌疾病合併糖代謝障礙的病人,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肢端肥大症、皮質醇增多症、嗜鉻細胞瘤者等更易誘發。

  5.藥物許多藥物均可成為誘因,如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噻嗪類或呋塞米***速尿***等利尿藥、普萘洛爾、苯妥英鈉、氯丙嗪、西咪替丁、甘油、硫唑嘌呤及其他免疫抑制劑等。均可造成或加重機體的胰島素抵抗而使血糖升高,脫水加重,有些藥物如噻嗪類利尿藥還有抑制胰島素分泌和減低胰島素敏感性的作用,從而可誘發HNDC。

  6.其他如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腎病等,由於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對血糖的清除亦下降。也可成為誘因。

  低血糖的危害

  1. 對大腦的損傷:葡萄糖是大腦主要的能量來源,急性低血糖引起腦血管痙攣、缺血,影響患者腦細胞的正常代謝。若低血糖反覆發作,程度較重並持續時間較久,腦細胞便可發生不可逆轉的病理改變,腦功能下降,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若進一步降至2.2毫摩/升以下,可以出現精神恍惚、嗜睡、抽搐、昏迷,嚴重影響患者智力,甚至導致痴呆。

  2. 對心臟的損傷:與高血糖增加心血管病風險一樣,低血糖的危害同樣嚴重。長期的高血糖已使部分糖尿病患者心臟自主神經、血管、心肌受損,再遇到低血糖,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兒茶酚胺釋放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程度加重,缺血細胞自律性升高,更易出現心律失常、室顫,危及生命。如低血糖反覆發作,甚至可以誘發心肌梗死。低血糖已成為合併潛在心臟病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3. 對其他器官的損傷:玻璃體中葡萄糖水平顯著減少會加重視網膜缺血損害,出現眼壓突然下降,引起動脈破裂出血。血糖急性下降可明顯降低腎臟的血流量,降低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慢性腎衰竭患者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