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怎麼養

  蘭花***學名:Orchidaceae***,屬蘭科,是單子葉、多年生草本植物,亦叫胡姬花。由於地生蘭大部分品種原產中國,因此蘭花又稱中國蘭。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蘭花的養殖方法。

  蘭花的養殖方法

  墊盆

  盆底用—塊瓦片蓋住排水孔,再用磚塊,瓦片或貝殼逐步填充,其中大隙縫填充以泥粒或豆石,一般約為盆內高度的1/2~1/3。上餘的淨高約10~15cm,留作培養土層。其具體高度應根據蘭花的種類及蘭根的長短和盆的高矮而定。鋪墊物不要填得太密實,應保留點孔隙。實踐證明,有的新根能在鋪墊層孔隙中生長良好。

  栽植

  在鋪墊層上,先填上2~3cm的培養土,用手稍壓實,即可將蘭花正立擺佈其上,根據植株與花盆大小,可以幾個單株、2叢、3叢或更多叢種在一個盆裡。3叢宜栽成鼎足之勢。4叢可栽成四方形,五叢宜列成梅花形。蘭根要自然舒展,葉片要四方披拂。要緩緩地將蘭根放入盆內,使蘭根自然舒展,儘量不與盆內壁碰擦。蘭株入盆後,就逐步固定蘭株姿勢。—盆栽一叢的,應使老假鱗莖偏居一側,使新芽有發展的餘地。一盆栽數叢的,每叢老假鱗莖應相對地集於盆之中間,使新根新芽向外發展各有足夠的空間。

  填土

  栽植時,一手扶葉,一手新增營養土,執住蘭株基部稍往上提,以舒展根系,同時搖動蘭盆。讓培養土深入根際;繼續添土,並搖動蘭盆,調整蘭株的位置和高度。用手沿盆邊按壓,但切勿過重而傷根,繼續添土並擠壓,直至盆面土壤高出盆口2~3cm,略呈饅頭形。培養土應將全都蘭根蓋住,掩至假鱗莖基部,填土的深淺,傳統認為:春蘭宜淺,惠蘭宜深,但一般以不埋及假鱗莖上的葉基為度。新發蘭花在山野裡生長時,植株上留下了土表上下的明顯標誌,可以此標誌為準。花盆的大小也要和植株的大小、多少相稱,既不要盆大而株小又少,也不宜盆小而株大又多。一般植株的數量,以預計2~3年後剛好長滿盆為原則。植株大小與盆的高度相稱。既利於生長,又符合觀賞要求。

  鋪面

  栽植完畢後,可在盆土表面鋪上一層小石粒或青苔,最好是林下優質苔蘚,既美觀、又可調節水分,還可保護葉面不被泥水汙染,新芽也不致感染泥土中病菌而爛心;此外,還可減緩雨水對盆土的沖刷,保持盆土疏鬆。

  澆水

  栽植完成後,即澆第一遍水,必須讓盆土溼透,水滴宜小,衝力忌大。若置於水盆中浸水、切不可浸泡太久。盆土一經浸溼,立即將蘭盆搬出,然後移置於廕庇之處養護。

  對蘭株澆水,要依據影響蘭株蒸騰作用的溼度、溫度、光照、風力、季節、天氣等各種自然因素,從而作出不同的水分管理措施。

  首先要看溼度。如空氣中溼度較低,蒸騰作用強,就要多澆水;反之空氣中溼度高甚至飽和,蒸騰作用幾乎停止,就要少澆水甚至無須澆水。

  其次要看溫度。氣溫高蒸騰作用加快,需水量大,澆水次數亦相應增加;反之氣溫低,水分子活動緩慢,擴散力弱,需水就少。

  再次要看光照。光照強蒸騰作用加快,加速水分子擴散,需水量多;反之需水就少,因此光照不同,遮光度不同,對水的管理也不同,受陽的多澆,背陽的少澆。

  第四要看風力。風力強水分蒸發快;風力弱水分蒸發慢;乾燥的西南風會增強蒸發,相反潮溼的東南風會導致蒸騰作用相對減弱;置於風口的蘭盆受風多水分蒸發快,背風處受風少的蘭盆水分蒸發慢。

  第五要看季節,季節不同溫度、溼度、光照均不同,蘭株的蒸騰作用差異也很大。氣候炎熱乾旱的夏季多澆;梅雨季少澆或不澆;低溫陰冷的冬天不澆;氣溫較低的早春少澆;氣候溫和的暮春正值發芽期多澆;乾燥的秋季多澆。

  第六要看天氣,自然界天氣變化無常,不同天氣光照、溫度、溼度均不同,蘭株蒸騰作用也千差萬別。基本做法是:晴天多澆、陰天少澆、即將下雨不必多澆、下雨***雪***天不澆。

  試管栽培

  隨著蘭花組織培養技術和無菌播種技術的不斷髮展,蘭花在試管內開花的現象正日益受到重視。這一現象之所以能吸引育種學家的目光,主要原因是原來需要常規栽培許多年才能開花的人工雜交新品種,在試管裡,通過1~2個培養週期就能人為地促使其開花,這樣就可以根據開花的情況有目的地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淘汰相對較差的個體,從而使整個育種的週期縮短,並大大減輕大量栽培未見花品種的工作量,使育種工作更富有針對性。

  由於我們長期從事的是蘭屬植物中幾種常規栽培的地生蘭種的開發和研究,因此下面提及的蘭花,均是指這幾個蘭種而言,包括春蘭、建蘭、春劍、蓮瓣、蕙蘭、寒蘭等。

  蘭花在試管內開花方式,根據觀察結果,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由蘭苗的腋芽發育成花芽,這種方式跟常規栽培中蘭花的開花方式是一樣的,只不過常規栽培是一叢苗起花,試管內是單苗起花而已,這種情況在建蘭中比較普遍,春蘭春劍等品種中比較少見。第二類是蘭苗的頂芽發育成花芽,類似通常所說的草中箭***草心箭***,花由蘭苗最中心長出,這種情況在各個蘭種中都有出現,尤其是在春蘭中常見。第三類是由原球莖的頂端直接分化出花芽,這類方式完全由培養基內的激素水平控制,起花快而整齊,分化頻率高,是主要誘導起花方式。

  蘭花在試管內開花帶來另一便利之處是使蘭花瓶內雜交成為可能,這是一個全新應用研究領域。有些育種工作,需要進行反覆的雜交,回交和自交,才能實現育種目的,選育出優良的新品種。例如素心品種和梅瓣品種的雜交,子一代通常是梅瓣但肯定不是素心,這就需要子一代和素心親本回交一次,或者子一代自交一次,再從子二代中選擇素心梅瓣。採用常規辦法,這一過程肯定要用十幾年時間,現有了促使蘭花試管內開花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在試管內讓子一代開花,並且在試管內進行自交授粉或子一代植株之間相互授粉,並培養出種子。這些種子無需消毒直接播種於培養基上,獲得子二代,再誘匯出花,即可從子二代中間選擇想要的品種了。這一過程比常規方法,至少可以節省兩個從瓶苗到開花的栽培週期。

  蘭花的繁殖方式

  蘭花常用分株、播種及組織培養繁殖。

  分株繁殖: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儲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幹。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佔盆深度1/5~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cm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溼,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播種繁殖:蘭花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育不完全的胚,發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方法播種不能萌發,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基來供給養分,才能萌發。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後,取出種子,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鐘,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於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瓶內,然後置暗培養室中,溫度保持25℃左右,萌動後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組織培養已獲成功,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繁殖技術

  場地選擇:要求四周空曠,通風良好,並靠近水面,空氣溼潤,無煤煙汙染。場地的西南面,可種常綠闊葉樹,鬱閉度應在0.7左右,這樣可減少午後陽光照射,調節溼度與溫度。

  澆水:以雨水或泉水為宜,不宜用含鹽鹼的水,如用自來水,應將水擱置數天後使用。澆水要看氣溫情況而定,春季澆水量宜少,夏季宜多;梅雨季節正值蘭花抽生葉芽,盆土宜稍幹;秋後天氣轉涼,澆水量酌減,保持溼潤即可。冬季在室內宜幹,減少澆水次數,且宜於中午時澆。蘭花可淋小雨,但連續下雨或暴雨則易爛心、爛葉,故須注意防雨。

  施肥:栽蘭宜用餅肥,以草木灰4份、豆餅10份、骨粉10份混合拌勻,放於缸內,分幾次加水,使豆餅浸漲為止,後加蓋密封,經一年腐熟,再製成幹粒。使用時放於盆面即可。如用全糞,也應經一年腐熟,摻水沖淡濾渣使用。一般從5月開始施肥,至立秋停肥,掌握薄肥多施。施肥應在傍晚進行,第二天清晨再澆1次清水。

  遮陽及防寒:除早春及冬季外,都要放在露天棚下。蔭棚要求通風良好,蘭花在3~4月間剛出房時,可以多晒太陽,以後蔽蔭時間漸增。冬季蘭花須搬入室內防寒,室溫保持1~2℃。另外,蘭花在春季出房後,秋季進房前,要注意防霜。

  注意事項

  傷口要防菌——換盆或分株時,根部有傷口,要先用殺菌劑塗抹傷口,防止病菌侵入。

  盆子勿太大——小株栽大盆,植料用量多,容易導致通氣不良,澆水也不易控制。若澆水吸水太多,植料不易乾燥,細菌侵入引起爛根。

  蘭花要淺植——種植蘭株不可太深,否則長期潮溼會腐爛。種植時,將植料填充根部、基部或假球莖必須露出。

  根部要展開——種植蘭花時根部要均勻展開,不可擠壓在一起,這樣每條根才能接觸植料,通氣也好。

  數天不澆水——新種植的蘭花,根部可能受傷,傷口塗了殺菌劑,3~5天不澆水,才能達到藥效,也能促進新芽新根生長。

  避免強光照——新種植蘭花,都必須避免強光直射,以防脫水,應置於暖和而廕庇的地方,可以用噴霧來提高空氣中的溼度,直到蘭花恢復正常生長。

  葉片泛黃

  一般是爛根或根空心了。需改善澆水、改變環境溼度、光照度。

  蘭花葉片泛黃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正常退草,因為正是發芽的時候,新陳代謝,養分跟不上,老苗退去把養分留給新苗長起來。不過也不能排除其他原因,比如爛根了,軟腐跟莖腐了,這些要勤觀察,發現要果斷處理,不然會全軍覆沒的。

  分佈與採集

  上山採集野生蘭,對於發現新品種,選擇優良雜交親本,均有著重要意義。在採集過程中,要考慮到選擇花期、提高成活率,當地氣候及當地蘭花土壤乾溼。各地的生長環境不同等因素,同時要做好注意安全、防火、不誤闖禁區、做好採挖記錄等工作。

  在蘭花養植、經營過程中,由於蘭商對一些新奇蘭花品種的瘋狂炒作,曾一度使得蘭花的價格異常升高,不斷出現“天價蘭花”。在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下,出現了對野生蘭花資源的大規模毀滅性採集,並導致不少蘭花野生境地遭到極度破壞。為此,國家採取了設立禁採保護區、建立品種保護級別、完善野生資源立法,以及對不法採集者嚴加處罰等保護措施。

  從長期、有效利用蘭花資源,尊重、崇尚環保的角度出發,蘭友們應當樹立科學、合理、環保、守法的蘭花采集意識。

  貴陽市市花、紹興市市花、浙江省花。民國時期,南京特別市市政府頒佈以蘭花為南京市市花。

  寒冷地區

  北方地區若要養好蘭花,應儘量創造適合其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滿足蘭花生物學特性的要求,才能使其生長開花良好。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選擇好用盆和培養土

  一般家庭養蘭,盆的選擇還是以泥盆為好。如為裝飾效果增加美感,可在泥盆外面套個彩釉的瓷盆。盆的大小以蘭根能在盆內完全舒展開為宜。盆土最好用蘭花泥。也可自行調製。可用腐葉土或泥炭土6份、沙土3份、餅肥1份,或用腐葉土5份、堆肥土3份、粗沙2份混勻配製。上盆方法參見:蘭花的選購常識和栽培技術。

  二、薄肥要巧施

  給蘭花施肥要施薄肥,切忌施濃肥,有“清蘭花,濁茉莉”之說。新栽的蘭株,第一年不宜施肥;從第二年清明以後開始施肥,直到立秋為止。可每月施1~2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餅肥水。由於蘭花系肉質根,切勿施未經腐熟的肥料,以免爛根。每次施肥前要控水1~2天,待盆土稍幹些再施。施後第二天早晨要澆一次水,以防肥液中有不潔之物汙染根系使蘭根受害。施液肥時要注意避免濺汙葉片。對於經過幾年培養已到花齡的蘭株來說,前期以施氮肥為主,以促進新芽萌發並快速生長;後期以施磷鉀肥為主,有利假鱗莖增大,葉寬厚,併為花芽分化提供足夠的養分。具體地講,每年秋季花芽分化前宜連續施兩次以磷鉀肥為主的液肥;孕蕾期于晴天傍晚先用清水洗淨葉片,待幹後再用小噴霧器把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灑在葉面及葉背,或根施草木灰水。這時的根外施肥對促進蘭花的根、莖、花的發育均有益。陰雨天勿施肥,冬季休眠期也要停止施肥。花謝以後20天左右再施兩次以氮肥為主的液肥或複合化肥,可促進植株生長。[6]

  三、光照要適宜

  蘭花性喜廕庇、涼爽環境,忌陽光直射。故北方4~5月上旬上午9時前可適當多見些陽光,5月中旬以後需要遮蔭,此時需放至涼爽通風處培養,冬季放在南窗附近,接受較多的光照,以增強其生命力,促進花芽分化。尤其對冬季開花的墨蘭、寒蘭更應在冬季放室內向陽處,沒有光照是開不好花的。[6]總之,養蘭應做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乾,冬不溼”,意思是春忌寒風侵襲,不要移出室外;夏季怕陽光直射,應放置在涼爽通風處;秋忌盆土乾燥,此時正是蘭花孕蕾期,應適當增加澆水量;冬季處於休眠狀態,水多易爛根,以間幹間溼為原則。

  蘭花的病害防治

  蘭花的主要病蟲害有:

  白絹病:多發生於梅雨季節。應注意通風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予以預防,發病後可去掉帶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劑或石灰即可。

  炭疽病:終年都有,高溫多雨季節更為猖極。防治方法除改善環境條件外,發病期可先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治,7~10天互次,然後再輔以l%等量式波爾多液,每半月1次。

  蚧殼蟲:在高溫多溼、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繁殖最快。用常規法防治。

  根腐病又叫線蟲病。線蟲寄生於蘭花根部,引起根系腐爛,地上葉片生長不良, 葉色退綠、發黃,甚至造成植株萎焉。線蟲危害造成大量傷口,還引起其他土傳病菌的侵染,導致植株發病,加速植株枯死。栽培基質應消毒,可用100度蒸汽滅菌消毒,殺死蟲卵。危害重的要立即換盆,將病株泡入藥液中20-30分鐘,撈出晾乾,用新基質從新栽種。

  綜上所述,要養好蘭花,必須掌握其自然生長環境條件,採取合理措施,加強養護管理。據《養蘭訣》載:“春不出,夏不日,秋不乾,冬不溼”,這便是我國養蘭經驗之概括。

  無公害防治病蟲害方法:

  下面介紹一些民間流傳的無公害防治蘭花病蟲害的小驗方。“小”驗方,往往也許能夠解換“大”問題,蘭友們不妨一試。

  一、茶麩

  茶麩,也稱茶枯、茶籽餅,系茶籽榨油後剩下的渣料,農民常用來洗滌衣服。茶麩中含有皁素和糖苷,其水浸出液裡鹼性,對害蟲有很好的胃毒和觸殺作用。

  防治方法:

  將搗碎成粉狀的茶麩、沸水按1:5的比例浸泡一晝夜,用其淋澆蘭盆,同時淋澆蘭盆放置的場所及其他蘭盆,對蝸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用茶麩水噴灑蘭株,對蚜蟲和紅蜘蛛的防治效果很好,可達90%以卜。

  茶麩水還可殺滅蚯蚓。用茶麩水澆透盆土,稍過片刻,蚯蚓便會鑽出土表,揀出除之。蚯蚓對蘭花的功與過,蘭界看法不一。一種看法,認為盆中的蚯蚓,活動時會破壞一些蘭菌的菌絲、傷及蘭根的根尖,是害蟲,必須除之。另一種看法,認為蘭盆中的蚯蚓,可吃掉蘭盆中許多腐爛物質及蘭花的爛根,蚯蚓的活動能起疏鬆土壤的作用,其糞便還可作為蘭花的肥料,功大於過,不必殺之。孰是孰非,有待蘭友們根據自己的實踐觀察,權衡利弊,加以判斷。

  二、異味蔬菜***大蔥、大蒜、韭菜、生薑、洋蔥等***

  異味蔬菜均有各自的異味,其氣味能起殺蟲滅菌的作用。

  防治方法:

  取25g大蒜,搗碎後擠汁,稀釋在10L水中,立即噴灑蘭株,可治蚜蟲、紅蜘蛛、介殼蟲及灰黴病。將去皮大蒜壓成小塊,等距離放於蘭盆表土,幾天後蚯蚓、螞蟻絕跡。

  將切碎的大蔥、水按1︰30的比例浸泡一晝夜後過濾,用其噴灑蘭株,一日噴數次,連續噴灑數天,對防治蚜蟲、軟體害蟲及防治白粉病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用姜1斤,加水半斤,搗爛取汁,每斤汁液加水6斤,噴灑蘭株,可防治蚜蟲。

  將韭菜汁、清水按1︰60的比例混合,用其噴灑蘭株,每日噴2次,重複噴數天,可治癒黑斑病。

  取15g切碎的洋蔥鱗莖,放入2市斤水中密封浸泡7小時後過濾,用濾液噴灑蘭株,可治紅蜘蛛、蚜蟲。

  三、菸頭

  菸葉中含菸鹼3%左右。菸鹼對害蟲具有強烈的觸殺和胃毒作用。取20來個吸剩的菸頭和一份生石灰,加水攪拌浸泡過濾,再加入30份水,用其噴灑蘭株、盆土和盆底,可消滅螞蟻和其他體無蠟質的害蟲。

  四、洗衣粉和洗滌劑

  洗衣粉能溶解介殼蟲的角膜,同時形成一層泡沫裹住蟲體,使介殼蟲窒息而死。洗衣粉溶液能防治一些病蟲害。

  防治方法:

  用少量溫水溶化洗衣粉,再用水稀釋至1000倍液,噴灑蘭株,可殺滅蚜蟲、粉蝨、紅蜘蛛。稀釋至600倍液,三天噴一次,續噴三次,介殼蟲全部死亡。

  將豬苦膽汁、清水按1:100的比例混合,並加入少量洗衣粉,用其噴灑蘭株,可防治炭疽病和軟腐病。用洗衣粉溶液噴灑蘭株,待害蟲死後,必須用清水沖洗葉片幾次.以使蘭株正常生長。

  五、白酒

  將白酒、水按1:2的比例混合,噴灑蘭株,每週噴一次,續噴三次,可殺滅介殼蟲。

  六、柑桔皮

  把柑桔皮放於盆底,可防止螞蟻等害蟲進入盆土中為害蘭花。還可將柑桔皮切成碎末,撒在盆土表面,幾天不澆水,可治蚜蟲、介殼蟲等。

  七、紅糖

  將粉狀紅糖、開水按1︰100的比例混合,涼後用紅糖液噴灑蘭株,每3天噴一次,續三次,對防治霜黴病、白粉病、黑斑病、葉枯病有較好的效果。

  八、柴油

  將柴油、水按1︰60的比例調成乳劑,再以100倍水稀釋後噴灑蘭株,可治介殼蟲等。

  九、草木灰

  將草木灰、水按1︰50的比例浸泡兩晝夜後過濾,用濾液噴灑蘭株,既可治蚜蟲,又能增加鉀肥。

  十、食醋

  將食醋、清水按1︰8倍的比例混合,用其均勻地噴灑蘭葉正背面,可治介殼蟲。如果介殼蟲已成蟲,可略為提高混合液的酸度,三天噴一次,續三次,就能殺滅己成蟲的介殼蟲。葉面噴灑食醋液還可消滅黑斑病、白粉病、葉斑病、黃化病等。工業用酸醋忌用。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