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象棋的古人論棋

  下中國象棋就是在演繹古代戰爭,個象棋高手,就是一個智勇雙全的高階指揮官,對弈時就像手執金戈、身跨戰馬在戰場上縱橫捭闔,氣吞萬里如虎。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講解古人論棋。歡迎來閱讀。

  中國象棋 古人論棋

  “兩軍對敵立雙營,坐運神機決死生。千里封疆馳鐵馬,一川波浪動金兵。虞姬歌舞悲垓下,漢將旌旗逼楚城。興盡計窮征戰罷,鬆陰花影滿棋枰。”這是明朝進士曾啟看見兩個小太監在對弈受命於太子朱高熾而隨口吟出的一首詩,詩中描寫了下中國象棋時兩軍對壘、金戈鐵馬、雙方鬥智鬥勇的戰爭場面。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屈原在《楚辭·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詞句,只是那時象棋分為黑白兩種各六枚棋子,到後來發展成為32枚棋子,紅黑雙方各16枚,即將帥各一,士象馬車跑各二,兵卒各五。各棋子的走法很簡單,有口訣歌,如:“馬走日字象飛田,車走直路炮翻山。士走斜路護將邊,小卒子一去不回還。”還有:“車走直路馬踏斜,相飛田字炮打隔,將士九宮打圈圈,卒子過河了不得。”

  中國象棋 詩篇

  北宋理學家程顥***公元1032-1085年***,有詠象棋詩一首:

  大都博弈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

  車馬尚存周戰法,偏裨兼備漢宮名。

  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

  卻憑紋楸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閒爭。

  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進士毛伯溫有詠象棋詩一首:

  兩國爭雄動戰爭,不勞金鼓便興兵。

  馬行二步鴻溝渡,將守三宮細柳營。

  擺陣出車當要路,隔河飛炮破重城。

  幄帷士相多機變,一卒功成見太平。

  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進士劉墉有詠象棋詩一首:

  隔河燦爛火荼分,局勢方圓列陣雲。

  一去無還惟卒伍,深藏不出是將軍。

  衝車馳突誠難御,飛炮憑陵更逸群。

  士也翩翩非汗馬,也隨彼相錄忠勤。

  下中國象棋就是在演繹古代戰爭,正如一副對聯所說:“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楚漢鏖兵,帥有方相有智士有勇衡祁爭雄。”一個象棋高手,就是一個智勇雙全的高階指揮官,對弈時就像手執金戈、身跨戰馬在戰場上縱橫捭闔,氣吞萬里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