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如何攻克時事分析題型

  每年政治學科高考試卷中的簡答題和分析說明題是考生之間拉開差距的題目。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平時就必須提高時政新聞分析和評價能力。那麼如何提高呢?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很多考生在考前的複習中都不同程度地涉及過高考卷中所採用的時事材料,可是高考卷與平時練習在問題的角度側重上會有所不同。當考生心理素質不佳時,遇到自己熟悉的材料,發現問題卻很陌生,就容易產生一定的畏懼感,導致本來冷靜下來能回答的題目因為緊張而不知所云,所以在日常測驗中要注意把握答題時間,學會讓自己放鬆,以最佳的狀態投入考試。

  二、夯實基礎知識,學會辯證地答題。沒有對書本的理解和掌握,怎麼可能會有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考生應該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知識與知識之間是有聯絡的,不能人為地割裂書本知識本身固有的聯絡,機械地記憶知識。每一課有相對獨立的知識結構,但是我們又不能只關注獨立的一課,因為課與課之間是存在聯絡的,如第三課的政黨制度與第二課的社會主民主政治是有相關性的,如果複習時對於知識結構的掌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會導致答題要點不完全。

  例如2004年試卷中的第29題:上海市政府今年5月1日率先施行政府資訊公開的規定,要求考生回答資訊公開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作用。許多考生都能答到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公民的參與,卻很少有學生回答政府為公民民主權利的實現提供保證,這說明考生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知識結構的理解不夠完整,只顧及民主任務的建設,而沒有把它放在整個民主制度中去考慮。

  三、增強閱讀能力,獲取題目中有效資訊。很多考生大部分時間關注的是書本知識的掌握,可是每年高考用的總是最鮮活的事實材料,這就要求考生在高三一年中關心社會重大時事,經常閱讀解放日報、文匯報等重要報刊,這樣時事考試時就不會陌生,同時提高了閱讀能力。例如:2004年第30題,其中包含的有效資訊應該有“經濟增長、資源、節約”等詞,許多考生只看到了經濟增長方式,而忽略了資源稀缺性,導致答題不能完整地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問題。

  四、學會把理論知識與時政新聞建立相應的關聯。以一週為週期,收集一週內發生的國內外重大事件,對於重大事件要知曉它的來龍去脈,瞭解事件發展的全過程。可以拿一本空白的筆記本折三折,把時事貼上在空白筆記本的左邊,中間是相關知識的全部知識結構,右邊空白處根據左邊的材料寫上相應的知識點。這樣的做法要求不高,但貴在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