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個小夥伴教案

  三個小夥伴是一篇童話,講的是三個小夥伴小野豬、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碰到困難而又解決困難的故事。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三個小夥伴》是蘇教版實驗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該童話講述了小野豬、小象和小袋鼠三個小夥伴一起上山栽樹的故事。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三個小夥伴一同上山栽樹。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寫三個小夥伴在栽樹過程中,各自發揮長處,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寫小樹栽好後,三個小夥伴非常高興。訴孩子們“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課文語言簡潔活潑,富有兒童情趣。

  [學生分析]

  剛剛讀二年級的學生,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鑑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和表演,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該有“語文味”,通過情景創設,互動閱讀等多種形式讓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體現語文的“讀味”;在教學生閱讀方法的過程中實現圈點批註的“寫味”;在語言描述、想象感悟中入情入境,實現品詞品句的“品味”。

  [教學目標]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和課程階段目標及教材特點,我初步制定一下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讀準字音,理解新詞,讀懂課文。

  2、能力目標: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興趣地合作表演好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體會三個小夥伴互相配合、各顯其能,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的愉悅心情,明白“同心協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並從中明白事理。體會三個小夥伴最終圓滿完成任務的愉悅心情,明白“同心協力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學準備]: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準備製作課件能表現文字內容、動物頭飾。

  [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

  2、朗讀感悟法: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師靈活運用語言渲染,引導想象,媒體創設畫面,表演等多種教學策略,鼓勵學生讀書、發現。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的方式方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情境圖一: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三個小夥伴,他們去幹什麼呢?在說話的練習中相機理解生字詞“一起”。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去栽樹吧。

  情境圖二,樹上的葉片上含有生字,檢查學生識字情況。

  【這一環節,教師先與學生進行輕鬆的交談,活躍課堂氣氛,然後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三個小夥伴栽樹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

  二、自由選擇,自主閱讀。

  1、三個小夥伴中,你最喜歡誰?請你自由讀課文,找出和它有關的段落,感受它哪些地方可愛?

  2、在小組內交流。

  【閱讀時個性化的行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

  三、感情朗讀,品味語言。

  先說說自己最喜歡誰,然後讀出相關段落。隨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學習文字。

  1、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硬硬的”“拱”這兩個詞語時可以聯絡生活和動作理解。

  可以比較句式: 不要緊,不要緊,我有硬硬的嘴巴。

  我有硬硬的嘴巴。

  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兩個句式所表達的情感不同。

  2、第三自然段:在知道學生朗讀時可以讓學生故意挺起肚子,做出吃力的樣子來回走。

  3、第四自然段:讀到“用長鼻子吸足了水吧樹坑澆得溼溼的”時,可以讓學生伸出手臂模仿象的動作。

  學生交流完每一段,都可以讓學生比較一下句式,採取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小動物的心靈。

  4、引讀2、3、4自然段,學生通過朗讀,表演,品味重點詞句,去感受小動物的可愛。

  5、學習最後一段後,讓學生用“又……又……”的句式說一句話。

  6、分角色讀課文。

  【尊重學生的情感,體現學生的意志,彰顯學生的個性,有利於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

  四、情境表演,體驗情感。

  1、在小組內分角色表演。

  2、邀請幾名小夥伴合作,戴頭飾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表演故事。

  3、表演後,師生同評議。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與他人合作是提高學習效效率和學習質量,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意識,合作習慣和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五、引導評論,深化情感。

  1、 小樹栽好了,三個小夥伴手拉手,圍著小樹又唱又跳。在栽樹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呢?遇到這麼多的困難,單靠他們中的某一個人,能把樹栽好嗎?

  2、小組討論。

  3、教師小結:團結力量大

  4、親愛的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是這棵小樹苗,你想說什麼呢?

  5、咱們認識了三個小夥伴,你最喜歡誰?你想對他說寫什麼?

  【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更注重人文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情趣品位,對於學生的終身學習與有個性的發展意義重大。教師要為學生在文字語言和主題直接經驗之間架起橋樑。】

  六、指導寫字。範寫“栽”、“澆”

  七、閱讀實踐,知識拓展。

  1、同學們你喜歡這個故事嗎?請你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親人或者好朋友聽聽。

  2、收集關於“團結起來力量大”的諺語或成語。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積累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實現了和文字的對話,又能在生活中運用語文。】

  【附:板書設計】

  三個小夥伴

  挖樹坑? 小野豬***圖*** 嘴巴拱

  運肥料? 小袋鼠***圖*** 口袋運

  澆水? 小象 ***圖*** 鼻子吸

  團結起來力量大

  蘇教版三個小夥伴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童話,講的是三個小夥伴小野豬、小象、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樹,碰到困難而又解決困難的故事。課文雖然長,但是很容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放在了朗讀和表演上,想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讓孩子懂得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三個小夥伴齊心協力一起將小樹栽好的文字內容,並在朗讀中提高讀的質量,要求學生自我朗讀,表演讀、比賽讀等教學手段,充分使學生體會閱讀的樂趣。課堂中,學生也能夠根據我的設計,一步一步跟著我的教學環節走,帶著孩子一起走進文字,體會通話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在學習三個小夥伴是如何解決栽樹帶來的困難的時候,我引導孩子想象,小野豬用嘴拱土的樣子,小袋鼠用皮口袋運肥料的樣子以及小象用長鼻子澆水的樣子。學生的興趣很足,對學生所做的動作,我和孩子們給予及時的表揚、肯定,那些被我及時表揚的同學當然興趣更足,在後面的兩個環節他們的表演也很精彩,而且模仿的很像,這樣,在邊讀邊演的學習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夥伴”合作的意思,可謂一舉多得。所以說,朗讀與想象相結合,學生很容易就將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當成了小動物,讀起來就自然而然有感情了。而在演一演當中,孩子們很快就理解了要團結齊力把一件事情辦好的道理。課文不用多講,學習起來也能水到渠成。並且在第一部分如何解決“沒有鋤頭挖樹坑怎麼辦?”這個問題時,我及時將學習學習方法寫在黑板上,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小野豬拱樹坑的這部分,在學習“沒有口袋運肥料怎麼辦?”不多講就稍作點撥,把讀、劃、演的學習方法強調一遍,所以後來小象用鼻子吸水部分完全放手給孩子自學,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幾點不足:多媒體課件製作還要再細緻些,儘量不要出錯

  下次可以嘗試將幾個相似段落放在一起教學,是否能增強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