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關於時事評論的範文

  時事熱點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與高中政治課程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時事評論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範文一

  時事評論背景:

  對洱海邊客棧、餐飲經營者而言,懸了許久的“政策靴子”終於落地了。日前,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府召開新聞釋出會,宣佈從4月起,洱海流域水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內,所有餐飲、客棧經營戶一律自行暫停營業,接受核查。其中,措施嚴格、措辭嚴厲的通告,讓洱海保護再次引發關注。

  時事評論觀點:

  從通告內容看,當地針對保護區核心區餐飲客棧服務業的專項整治,堪稱“史上最嚴”。對此,一些從業者哀嘆“矯枉過正”“板子打偏了”,而更多網友留言“但願洱海不要成為第二個滇池”“給子孫留下最好的洱海吧”。可見,嚴厲的整治舉措對利益相關方的確影響巨大,大理人和更多關心大理的人,對洱海開啟“搶救模式”報以掌聲。

  去年洱海出現的藍藻,提示人們“再不整治就來不及了”並非危言聳聽。近些年來,雖然洱海治理頗有成效,創造了“城市近郊湖泊保護的範例”,但治理也一直在跟汙染賽跑。經過多年的種養結構調整,洱海周邊農業面源汙染已在縮小;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環保的力度與汙染髮展的勢頭不匹配。尤其是洱海周邊客棧餐飲業井噴式的無序發展,給環保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一般來說,越是客棧餐飲密集的地方,洱海水質就越差,例如雙廊玉磯島附近。

  面對治理,大家會有各種假設:如果當初對環洱海客棧餐飲業未雨綢繆,有統一規劃;如果從業者都能自覺用好環保裝置,不讓一滴汙水流進洱海;如果基層管理者更有執行力……然而現實不相信“如果”,當前最緊迫的,還是如何堵住洱海邊源源不斷的大量汙水。正因此,儘管動真碰硬難免會觸碰利益,但圍繞矛盾問題,當事各方不妨“跳出來”思考:10年或更久以後再回頭看整治,大家能不能做到問心無愧,會不會留下遺憾?

  不難預見,治理洱海的攻堅戰要打上幾年甚至更長時間。解決老大難問題,雲南省正在推進的“史上最嚴”旅遊業整頓,值得參照。攻堅克難、讓洱海長清,也需要葆有相同的定力和擔當。當然,既要敢於答題,更要善於解題。某種意義上,雷厲風行的專項整治是一項環保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洱海旅遊業涉及數千經營者,關乎成千上萬群眾的生計。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應盡力做到依法、科學、透明,給利益相關者以穩定預期。作為投資者、經營者,在關心權益的同時也應更好履行社會責任;作為遊客,對環保的支援必將換來更好的旅遊體驗。洱海早日走上與環境容量相適應的保護開發軌道,在根本上符合大家的利益。

  “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乾淨清澈。”在洱海邊同當地幹部合影後的殷切囑託,言猶在耳。“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美麗的洱海是聞名遐邇的高原明珠,滋養了一方土地。能否“給子孫留下最好的洱海”,時代正期待我們這一代人作出回答。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範文二

  時事評論背景:

  奢侈品生意不好做了。貝恩諮詢公司的報告顯示,2016年個人奢侈品消費同比下跌了1%,成了除遊艇、噴氣機外,全球奢侈品市場表現最差的領域。“未來幾年,全球奢侈品行業的增速,將由近幾十年的年均8%—10%,降至2%—5%的區間。”來自行業協會的調查預判,揭示了奢侈品市場可能面臨的嚴峻挑戰。

  時事評論觀點:

  近年來,為了提高品牌認知度、提振銷量,奢侈品市場經營一直在走親民路線。去年,各大奢侈品牌紛紛改走休閒風,僅球鞋一項就為該行業帶來了30億歐元的收入。此外,奢侈品大打數字化戰略牌,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推廣商品,奢侈品集團LVMH還計劃在今年6月推出電商平臺。“當前消費者接觸的介質可能先是手機、然後是電商,奢侈品牌要做好準備。”隨著零售格局的變化,儘管還有對假貨的擔心,但試水線上渠道,已不再為眾多奢侈品牌所排斥。

  人們對奢侈品的追求,是在消費主義的助推下出現並不斷膨脹的。在《消費社會》一書中,作者鮑德里亞認為,消費行為在現代社會對於人們具有了新的意義,可以代表一個人的地位與身份。比如曾為歐洲多國皇室所推崇的英國韋奇伍德瓷器,於19世紀40年代前後轉變產品定位,面向更廣泛人群,令大批心儀皇家品質瓷器的消費者蜂擁而至。如今,奢侈品行業不斷向商品屬性“低頭”,用降價、僱傭“網紅”等方式,比以往更急切地擁抱消費者,在很大程度上,也折射消費者的消費理性在增加,讓奢侈品開始尋求新的市場、面向更大人群。

  如果拉近掃描,奢侈品牌也總是與市場相互成就。據貝恩公司2016年統計,拉美、東南亞等地區的奢侈品市場,整體走勢維持增長。奢侈品牌在這些國家加大了投放力度。瑞士手錶品牌店法穆蘭,去年就在緬甸開放了全球第四十四家、也是該國第一家奢侈品牌手錶專賣店。而在一些更為成熟的市場,奢侈品牌推出了定製化、稀缺化等戰略。例如芬迪推出了可定製的手提包肩帶;百達翡麗則始終控制產量,維持品牌的高階形象。可以說,隨著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與個性化,奢侈品牌仍需不斷尋找更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形象定位。說到底,面對商業世界的悄然轉變,奢侈品只能選擇更大銷量和更高溢價這兩條路。

  “時尚易逝,風格永存”。事實上,奢侈品絕不只是因價格高昂而凸顯高貴,其價值更多來源於它的稀缺性與高品質。一位業內人士就曾表示,奢侈品誕生的意義在於唯一性考試直通車,真正的奢侈品是不能用機器大規模生產的。換句話說,當眾多奢侈品牌放低身段、追求規模化生產以獲得豐厚利潤時,就已然丟棄了自身的“奢侈”屬性。從這個意義上說,不管營銷戰略如何調整,只要實現奢侈品“平常化”的商業思維不變,今天的奢侈品就很可能失去彰顯身份稀缺品的定位。

  《全球奢侈品行業消費者洞察結果》顯示,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某些奢侈品的價格與實際價值不符,八成消費者會因此改變購買行為,一些人會因而選擇價效比更高的輕奢品牌、中高檔品牌。無論是設計,還是品類,當奢侈品逐漸“走下神壇”,我們或許可以看到背後更多消費理性的成長。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範文三

  時事評論背景:

  近日,一起由高利貸糾紛引發的案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在情與法的爭論之外,也折射出當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融資困境。

  時事評論觀點:

  這幾年來,儘管中央三令五申推動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多個部門也頻頻出臺檔案推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但這仍是當下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難以邁過去的坎兒。要破解融資難怪圈,不僅需要政府層面優化兼顧各方合理訴求的制度安排,更需要企業、金融機構等切實推動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北方某省省會有家小微企業,因為資金週轉問題臨時需要錢來“搭橋”,金額大約50萬元。就是這樣一筆不算鉅額的資金,卻無論如何找不到肯貸款的銀行。企業負責人表示,因為企業缺乏銀行認可的抵押物,只能找有關方來出面擔保。結果是保險公司不願擔保,願意擔保的行業商會又得不到銀行的認可,“各種申請表填了一堆,沒有一張批准的”。

  企業有企業的無奈,銀行也有銀行的難處。由於近幾年實體經濟面臨轉型壓力,企業貸款違約情況增多,國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考核標準日益趨緊。一旦發生不良貸款,業務員、信貸審批員、高管都會受到嚴厲處罰。有銀行從業人員說,“現在銀行貸款終身負責,對從業人員而言,儘可能地提升放貸標準是相對安全的辦法”。因此,儘管各級部門層層推動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儘管有些銀行推出對中小企業放貸額的達標標準,但落到具體辦事人員身上時,能否及時足額收回貸款仍是他們最關鍵的考慮因素。

  銀行有錢卻慎貸惜貸,企業缺錢但融不到資。這樣的惡性迴圈一旦形成,就容易助推資本脫實向虛,進而引發金融風險以及高利貸、非法集資等一系列問題。資料顯示,2016年末我國M2廣義貨幣供應量餘額155.01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餘額為26.7萬億元,同比增長27%,房地產貸款餘額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5%;新增房地產貸款5.7萬億元,同比多增2萬億元,佔各項貸款新增額的44.8%。蛋糕就那麼大,無非是彼漲此消,這樣的資料已經能夠說明問題。

  如此看來,一城一地的政策調整隻是治標,融資難的破解,必須與中央“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相結合,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有關部門都需要切實推動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對企業而言,關鍵在於如何在既有條件下提升盈利能力。這不僅需要採取合理安排資產負債機構、降低槓桿率、完善財務制度和治理體制等措施,也需要更加迅速地適應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對企業的經營作出調整,通過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來提升盈利能力。

  對銀行而言,需要切實從體制機制上梳理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難點和梗阻點,通過產品創新、流程再造、改善服務等方式來完善中小企業貸款的業務,找到兼顧自身風險與更好地服務企業客戶的平衡點。

  對政府監管部門而言,需要建立起兼顧企業、銀行等各方面合理訴求的制度安排,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法律法規建設。在切實推動銀行、企業防風險、降槓桿的同時,積極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牽線搭橋。此外,有關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幫助中小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穩步推進地方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建設。

  健康的金融,彷彿是不停流動的活水。在市場條件下,用人力來主導流向只能平衡一時,而且還要付出一定代價;只有地勢的高低,才是水流的決定性因素。說到底,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降低盈利壓力,是破解融資難的根本。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組合,切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能不斷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為促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創造好的金融環境。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