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時事熱點評論

  時事熱點有其特有的新聞效應,是高中政治教學很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時事評論背景:

  近日,四川涼山“天梯小學”的孩子們有了新的上學路,一座用鋼管架設的階梯代替了“藤梯”,更加安全便捷。和“天梯小學”一樣,許多偏遠農村的艱難上學路牽動人心,有人將之歸結為政府撤點並校的結果。不過,在下此斷言之前,必須全面理解我國農村學校佈局結構調整的內在邏輯和戰略屬性。

  時事評論觀點:

  農村學校佈局結構調整的深層動因十分複雜:一方面,計劃生育政策降低了社會學齡人口數量,工業化和城鎮化在加速村落人口自主流動的同時,導致鄉鎮與行政村落的銳減;另一方面,村落不再是鐵板一塊,同質性被複雜的村落社會分層所取代,追求更高質量免費義務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公開訴求,加之“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農村學校佈局結構調整專案的實踐內涵固化為“撤銷”與“合併”,因此被普通公眾單向度理解為“撤點並校”。

  “撤點並校”僅僅是某一特定歷史階段內的特定任務,一旦社會結構性因素髮生改變,“撤點並校”很可能需要讓位於“重建”“新建”“拆分”“保留”以及“改造”等多重調整邏輯,因此農村學校佈局結構調整本質上具有五重戰略屬性。

  首先是內涵豐富性。“增建”“拆分”“覆校”等多種形式都應是農村學校佈局結構調整的內在要義,而必要且合理的“撤點並校”同樣應被支援,不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甚至“談撤色變”。

  其次是歷史長期性。長期性指佈局調整將作為一種常態的教育公共治理策略,追求教育質量與教育效率總體上的趨優平衡。

  第三是過程反覆性。佈局調整由多重要素共同互動決定,如人口特徵、地理環境、民族習慣、經濟發展、社會認同等。決策者不得不考慮各種要素對於佈局結構調整的相關係數和策略治理,如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分類化的“戶籍制度改革”“全面二孩”等政策因素如何影響學校佈局等。科學合理的農村學校佈局結構調整絕不可能一勞永逸。

  再次是程式公正性。要真正實現農村學校佈局結構調整與社會結構特徵大致匹配的治理目標,必須首先確立調整工作的程式公正性。通過利益當事人最大化參與調整治理的實踐過程,做好包括意見徵集、決策治理、公示備案、核查監督、反饋調整、責任定位等程式工作,為佈局調整廣泛凝聚共識,奠定公共治理的基礎。

  最後是價值優先性。農村學校佈局結構調整的價值本位是“以生為本”,要使每一位在不利成長環境中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也能在標準域範圍內接受與其他地區大致相同水平的優質義務教育。十年來主要強調“效率優先”的農村學校佈局結構調整,下一步需要加快內在價值戰略重心的轉移,確定以“底層”為先的價值目標,真正凸顯“差異補償”和“個體關照”。

  二

  時事評論背景:

  最近幾年,東北經濟遇到些困難,尤其是2014年以來,增速在全國居後,這是東北振興戰略實施十幾年來沒有過的現象。內外部不利因素交織,嚴峻形勢前所未有,對幹部群眾的精神面貌,提出了更高要求。

  時事評論觀點:

  不必諱言,這些年,有關東北的熱門話題中,不少是負面新聞。其中有些是事實,但也不乏用有色眼鏡看東北問題的傾向,“黑東北”甚至成了一種時髦。在有些人筆下,東北變得非常不堪,讓一些不瞭解東北的人,鄙而遠之。有的說,東北企業沒一個好,卻忘記了萬達就是從遼寧走向全球的。有個做風投的朋友壓根兒沒進過山海關,卻言之鑿鑿,“東北的專案,堅決不做。”

  中央對東北振興的支援力度在加大,尤其近期出臺的《關於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和《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支援措施愈加精準,這是最大的利好。然而,也有少部分人從自身或部門的利益出發,盯住東北某一個方面的短板不放,誇大對東北的負面評價。比如,對增速墊底這事大炒特炒,卻不區分是轉型的必然還是改革不到位所致。

  輿論的某些放大效應,對幹部群眾信心影響不小。不止一位基層幹部反映,“比唱空唱衰更打擊人的是金融機構的抽血,冷眼冷臉。”同樣的行業、差不多的企業,遼寧的貸款利率上浮不在少數。一家手機配件企業負責人告訴筆者,貸款利率比南方同行上浮20%。

  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趨利避害可以理解。然而,正視問題和妖魔化東北是兩回事。看衰甚至逃離之前,不妨客觀分析一下東北當前存在的問題。在轉型的關鍵期,以一時的GDP增速來衡量東北的發展,有失偏頗。事實上,東北地區更大的發展障礙,是體制機制和產業結構的問題。但這些瓶頸是產業結構單一地區、資源型地區遇到的共性問題,並非無法解決的區域性問題。近幾年,東北的服務業、農業、新興產業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就呈迅猛之勢。發展中積累的問題,可以也只能通過深化改革、轉型發展來解決。廣大幹部只要認準方向,紮實工作,不斷增強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各種雜音就會失去市場。

  另一方面,一些幹部群眾的精神風貌也需要及時調整。面對當下的輿論環境和發展困境,一些人畏難情緒抬頭,消極心理蔓延,進而求平安心態增多,不作為現象上升。筆者最近在遼寧調研就發現,儘管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計給幹部鼓勁打氣,但有的基層幹部還是顧慮重重,拖拉推卸,導致具體工作中的人為掣肘依然不少,不必要的協調成本明顯增多。本來處裡可以定的事,非要經過廳裡定;本來可以口頭說的事兒,一定要開會形成紀要;本來一天可幹完的活兒,現在一週都難結束。

  改革關頭勇者勝,氣可鼓不可洩。越是形勢困難,越要鼓足精氣神;越是在滾石上山關鍵期,越要咬住一口氣。因為振興東北不只是三個省的發展問題,也是國家的一個重大戰略。從長遠來看,東北具備經濟良好發展的基本條件,再大的困難也是暫時的。只要勠力改革,持續構建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給幹事者撐腰,給創新者扶持,東北地區一定能在眾志成城中找到振興之路。

  三

  時事評論背景:

  不久前結束的上海國際童書展,短短3天吸引了眾多小朋友及其家長前來參觀。歷經多年“嚴寒”後,童書已成為出版業破冰的重要方向。如今中國的580餘家出版社,有九成以上在出版童書或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生讀物,其中不少作品的市場表現頗為亮眼。

  時事評論觀點:

  童書為何受歡迎?當然離不開經濟發展、消費能力提升的大背景。重視學前教育、培養閱讀習慣,是帶來這一輪童書市場繁榮的重要原因。此前中國6歲前兒童早期教育讀物出版,長期存在優質市場真空,也為童書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可能。

  出版利潤增長乏力,童書銷量可觀,自然受到出版社青睞。然而,如今童書市場所經歷的“高熱”,未必能代表出版業的成長方向。因為,中國童書市場的繁榮,並不意味著中國童書創作力量的繁榮。就目前國內童書市場來看,引進版權佔據主流。某圖書電商公佈的資料顯示,2016年童書榜暢銷榜中,《神奇校車》蟬聯童書暢銷榜榜首,銷售量接近26萬冊;《丁丁歷險記》《大英兒童百科全書》《可愛的鼠小弟》《奇先生妙小姐》等連續上榜,儼然是引進版中的常青樹。與各種引進版童書的熱銷相比,中國原創童書市場表現則相對平淡。

  其次,童書市場繁榮同樣存在“偏科”。“先把國外經典繪本引進來再說”,是一些出版社的通行做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年輕媽媽們在為孩子們選擇童書時,往往以各式繪本為主。而在歐美國家,童書市場呈現出品類豐富的結構性特點,文學類、科普類的童書也深受讀者歡迎。有專家坦言,目前國內童書出版機構在產品結構上缺乏整體規劃,並沒有清晰的分級閱讀脈絡,與國際出版界還存在不小差距。

  任何行業,沒有真正培養出內生動力,熱鬧只能是曇花一現。從童書出版來看,在市場培育初期,以版權引進為抓手的選擇無可厚非;若長時間依賴於此,難免後繼乏力。如果沒有本土創作人、插畫師、出版人合力增強原創能力,童書市場將難以形成內力的積蓄,也難說抓住這一輪童書市場爆發的機遇,真正幫助中國童書實現跨越式發展。

  大家可能還記得,若干年前,我們曾為出版業遭受網際網路的衝擊陷入寒冬而感到痛心。但回過頭來看,出版的低谷,其實並非全拜網際網路所賜。一些人認識到,面對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創作力量的匱乏、出版質量的下滑,同樣是出版業業績大幅滑坡的重要原因。童書“高熱”的當下,我們要始終保持冷靜與清醒,瞭解自己的侷限和困境,別隻是滿足於種種表面看似樂觀的市場表現。

  在童書展現場,一半的參展商是來自外國的出版機構,他們看到中國家長對引進版童書的熱情,倍感激動;二孩政策的放開,讓國內童書市場有了更多的想象,海外參展商紛紛表示要搶灘中國。儘管無需心生“狼來了”之虞,但是未來童書出版業能否激發更多“中國力量”,我們拭目以待。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