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逆襲勵志故事

  學霸已無逆襲日,學渣終有逆襲日!小編為高三的學子們整理了相關的,供大家參考學習!

 
篇一

  高一考試班級墊底

  郭雨齊高中考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她形容自己從小學到初中的學習“還是以玩為主”,沒有在學習上下太大的功夫。她有個愛好是畫漫畫、插畫,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小有名氣。上初中時,老師還常常向郭雨齊的家長“投訴”她上課畫漫畫。

  到了高中,郭雨齊進入了學校的“龍班”,很多“學霸”們彙集在一起,學習上以玩為主的郭雨齊在高一考試時遭遇了滑鐵盧。高一年級大考,她所在的班有40多人,她排名就在40多名。從初中“以玩為主”的學習方式,一下子過渡到高中緊張的學習狀態,郭雨齊並不適應。她說,那時候的自己不會學習,特別是班裡學霸雲集,這讓她有了危機感。她從內心希望改變這種現狀,好好學習。父親決定給她報輔導班提高成績。

  自主學習勞逸結合

  郭雨齊說,經過了同學的“刺激”,她自己“想好好學習”的意願特別強烈,但是苦於沒有找到方法,所以一對一的輔導對她來說幫助很大。

  從高一開始,郭雨齊便在輔導班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長達3年。她覺得自己的英語非常薄弱,便主攻英語。整個高中三年,她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去輔導機構上課,即使沒課,她也願意去上自習或者找老師答疑。最開始,她的英語成績屬於中等偏下,學校排名100名左右。在英語老師的幫助下,她的成績不斷提高並得以鞏固,20名、10名……在今年的高考中,她的英語分數為132分。郭雨齊的父親說,雖然沒有預想的那麼高,但是經過幾年的學習,她的英語成績一直穩定在一個高位。

  學校為郭雨齊制訂了複習手冊,輔導老師則協助她尋找薄弱點,再進行鍼對性練習。郭雨齊覺得自己在詞彙量方面不足,在一些英語題上,因為世界觀不同,無法準確把握出題者的思路。英語老師便會重點在這方面給她講解,同時培養她的猜詞能力,讓她進步很大。

  “我從不刻意背單詞,不會學習到很晚”,郭雨齊說,自己到了高二學習上才“開竅”,找到了方法,也沒有一門心思死讀書。在高三學習緊張的時候,她偶爾還會畫張漫畫調節情緒。

  郭雨齊的學習效率很高,她說,班裡的同學對她促進很大,她會充分利用上課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往往上課時學到的知識比課下能節省幾倍的時間”。同時,她也會利用輔導機構提供的答疑機會進行提高。

  高考超常發揮鎖定清華

  今年高考,郭雨齊的總分達到了700分,成為年級第二名,而年級第一則是今年的區理科狀元。她形容自己的高考是超常發揮。她在理綜上表現突出,考到了288分的高分。對於今年學生們普遍反映的數學難的情況,郭雨齊提前20分鐘就做完了題,她認為數學有些簡單,自己反而沒有太多優勢。今年高考,她的數學取得了142分的高分。郭雨齊說,在以往的模擬考中,她總會有一門出現低階錯誤,這次表現反倒不錯。她的父親說,以郭雨齊平時在班裡的成績衝擊清華還是有些懸,但今年北京實行平行志願,於是父女倆決定試一次。

  郭雨齊有個習慣,考試後不與同學對答案,“考試完了就不想了”,甚至連查分她都不想查。最後,還是學校告訴她,自己的成績是700分,被清華大學建築專業錄取。

  談及上清華,郭雨齊說這是自己的夙願。上學時,她每天都要從清華經過,同學們也會結伴去清華的圖書館自習,學校的氛圍很好,她又對美術感興趣,因此報考了清華大學,並被最鍾愛的建築專業錄取。她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來形容高中三年的生活。從班級40多名,一舉成為年級第二名,郭雨齊完成了逆襲。她說自己不是“學霸”,“我認為學霸都是死讀書的,我不是。”

  篇二

  每個人的成長之路,或早或晚會遇上一段黯淡時光,而學會在困境中生存下去,才能適應未來的競爭社會。

  我班裡有一個男生,學業不好,一度極其自卑,又違反校規,差點兒被學校開除。而最後從種種挫折中找到了自信,最終逆襲進入北京大學。

  有一天夜裡11點,我突然接到劉彭芝校長從辦公室打來的電話。原來,有一個男生想轉到我班。接不接這個同學?我感到有些顧慮。我知道這個學生表現之差,在年級都很有名氣。他學習成績在普通班都不夠中游,如果來到我們班,不僅學習跟不上,他那些不良習氣,很可能會把班級搞亂。

  校長聽出了我的顧慮,便把整個事情過程講了一遍。這個男生高二時從外地轉到我校,到了我校之後,不能及時調整心態。他上課不認真聽講,還經常說話,讓老師的課沒法正常進行。班主任及課任老師做了大量耐心的說服工作,但收效不大。到了期中考試,他居然夥同其他同學作弊,被監考老師發現。此事發生後,班主任和年級組長,還有家長共同對該生進行了批評教育。

  可以說,沒有不願意配合學校的家長,沒有不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長。看到孩子如此不爭氣,回到家後,他的家長便繼續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聽不進去,家庭戰火再次點燃。學生感到痛不欲生,深夜12點離家出走,家長及親朋好友找了一夜也沒找到。

  可是,第二天課間操時間,蒸發了一夜的他,突然回到了班級。這件事驚動了學校領導。考慮到他只是個借讀生,毛病很多,所以校方決定勸其退學。為了慎重處理好這件事,劉校長把學生及其家長,請到了辦公室談話。從下午5點,一直談到晚上11點。而在談話過程中,校長髮現這個學生還有一定特長,還有教育的餘地,便決定再最後給他一次機會。但他在原班已沒法再待下去,便考慮轉到我的班裡。

  校長在電話中一再強調:"學校是育人的地方,只要學生還有一線希望,就不該採取極端措施。人大附中的校訓是“尊重個性,挖掘潛力,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祖國的騰飛”。這個學生有較突出的個性,理應得到尊重。"

  當時,被校長大教育家的胸懷所感動,被校長對我工作的一再肯定所迷惑,便稀裡糊塗地答應了下來。當然我也知道,咱一個普通教師,一旦被校長盯上肯定逃脫不了,乾脆痛快一點,還違心地說出"感謝校長重視,能為學校分憂是我的責任"之類的話。其實誰都知道班裡進一個這樣的學生,會給班級工作增添幾倍的負擔。

  第二天下午,這個學生便轉到了我班。我怎麼跟班裡同學說呢?利用課間時間,我先是召集班幹部,後又在班裡通報了該生的情況。開始,我先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托馬斯.傑斐遜先生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帶孫子乘馬車外出。路上,他們遇上了一個陌生的奴隸,奴隸脫帽向他們行鞠躬禮,老人舉起帽子還了禮,但他的孫子忙著和別人講話,沒有理會那個奴隸。老人嚴肅地對孫子說:你不覺得一個奴隸比你更有紳士風度嗎?

  我接著說:"這個學生確實有很多弱點,可俗話說,揭人不揭短。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敏感地帶。既然你知道了他的過去,就不該再提起,如果背後再議論此事,你就把你自己擺到了比你議論的人更低的位置上。這件事對咱們班團隊精神是一次檢驗。"

  後來,我還真沒聽到有同學對該生說三道四的。

  進我們班之前,我與這位男生進行了第一次談話。我首先要消除他對原班級老師的怨恨。我說:"你怨恨別人,但被你怨恨的人毫無感覺,你的怨恨只是讓自己長期生活在心靈的陰暗中,這本身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更何況,因為你的諸多缺點,給原來班級造成了很大的混亂,給老師們帶來了很多負擔。現在,學校不僅沒有拋棄你,還特意把你安排在了最好的班級裡。如果再沒有感激,還懷有怨恨,那麼人間真情何在?做人的良知又何在?"

  這番話給他很大觸動。之後,我又就紀律問題徵求他的意見。他表示一定嚴於律己。我說:"別人是不允許遲到,考慮到你的特殊情況,我允許你每週違犯兩次紀律。"人是希望被尊重的。如此讓步,他就感到有點兒受寵若驚,一再表示,他會用行動證明自己,報答學校。

  可是,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進了我們班之後,這個男生髮現更大挑戰在等著他。由於他的基礎差,雖然也挺努力,可還是跟不上。這時候,這個男生又提出回山東濟南實驗中學,從基礎學起。

  可是,他回到濟南後,缺少了父母的照顧和監督,不但沒有恢復他期待的自信,相反,他的學業更是一塌糊塗。

  後來,在我的建議下,這個男生又回到了北京,回到了我的班裡。此時,這位學生的心態是又自卑,又痛苦,又脆弱。

  落後的學生,心理負擔其實是很最重的。比如每次考試都考倒數的,同學可能會瞧不起他,甚至老師也瞧不起他,回家家長再批評訓斥,再唉聲嘆氣,你說這學生的心理折磨是不是要比好同學要多得多?所以說,學習落後的同學,他們是同齡人中最痛苦的學生。你不要看他們不學習,不要看他們學習不在狀態,其實他們內心很痛苦。他們也非常想學好,你說一個高三的孩子,誰不想學好呢?你以為他閒著舒服啊?在班裡他老是排名落後,他內心有一種自卑,所以心理負擔最重。

  高三第一次考試前,這位男生說自己生病了。你看,他都不敢參加一次普通的考試了。為了鼓勵他,我說:"這次考試你肯定是倒數第一,既然如此你還顧慮什麼?你還怕考倒數第二嗎?你要不是倒數第一的話,其他同學能平衡嗎?"

  他說:"不平衡。"

  我說:"這就對了,你這次要是考不了倒數第一,其他同學就會不平衡了,為了全班同學的平衡,你這次也要考倒數第一啊!"

  他聽了聽,覺得是這麼回事。

  這樣,他終於參加了高三的第一次考試,並以絕對優勢名列班級倒數第一。可是,這個男生經過一個月發奮努力後,在10月份的月考中,他和倒數第二同學的差距,一下子縮小了30分。在月考的總結中,我就開始表揚他了,我說:"你們看人家這位同學,一下子差距能縮小30分,高三一共要經過八次大型考試,如果你每次都能縮小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學的問題了,而是考清華北大的問題了!就看你敢不敢挑戰自己了,你站起來談一談,下一次你的目標是什麼?"

  這個學生被我表揚得暈頭轉向的,他就站起來說:"老師,我下一次肯定不考倒數第一啦!"

  我說:"男子漢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要為你自己的鄭重承諾負責。"

  得到鼓勵後,這個男生就以拼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我細心關注著他的每一點進步,很多時候,甚至是帶著放大鏡,來尋找他的優點,並給以表揚和肯定。在課內課外活動中,也為他提供發揮特長的機會,以增強他的自信心。

  對於這樣的"差生",我認為當班主任的,有時候就要拿放大鏡去尋找他的優點。當然,他的優點也必須是真實的,而他也並不以為你班主任是為表揚而表揚。實際情況是他確實有這個優點,沒被別人發現,而被你發現了,被你班主任老師發現了,因為你班主任有威信,你的一句表揚話,就會讓這個學生長時間熱血沸騰。於是他對你更尊重,尊其師則信其道,他尊重你老師了,他就更加聽你的,學生的心態就越來越好。他的心態一旦解決了,他學習效率也就上來了,於是學習成績也就逐步提高了。

  當然,這種學生在學習成績上不可能一下子走得很高,但是他收穫也很多,他如果有了自信心以後,他將來能達到的那種高度,也不會比別人低,甚至有可能比別人還要高。因為他經歷了一個被人看不起、被人鄙視的這樣一個過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這些學生,只要你班主任給他一個及時的表揚,那這個學生煥發出的對老師的感激;煥發出的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態度;煥發出的學習熱情真是讓人感動。

  進入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他便將自己在年級排名提高了161個名次,這次提高,讓他看到了自身的潛能,對以後的學習變得更加奮不顧身了。現在,他已達到非北京大學不考的地步,但以他的基礎和所剩無幾的時間,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考慮到他的藝術特長,我便鼓勵他參加藝術特長的測試。專家測試後,說有希望。他便突擊進行了一個月的準備,最後在北大藝術測試中,取得第三名成績,並與北大簽訂了合同。合同中有一條,已被認定為藝術特長生的學生,可加50分。而這位男生經過頑強奮戰,最終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

  高考完後的第一天,這位男生家長請我吃飯。席間,男生說:"我想唱首歌給老師聽。"他就開始唱,唱得很投入。我感覺他是用心在唱,含著眼淚在唱。在場的家人也流下淚水。

  這個男生說:"王老師,有了在咱們班的一年經歷,我覺得我可以應付今後生活中的任何挫折和困難。我原來沒有想到能考進北大。但我打算好了,如果我今年考不上北大,我哪也不去,明年我會再拼!"從那個男孩兒身上,我感受到了一種對待困境、對待挫折的一種氣概。

  有個日本學生,上小學時,他是班裡的"差生",學習成績不好,無論他做什麼也總是半途而廢。然而,面對失敗,他總是反省自己,並不斷改進。他說:"正是因為當時的失敗,才培養了我頑強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的能力"。這個日本學生後來創辦了本田公司,以生產汽車、摩托車聞名於世。他就是本田宗一郎。

  人人都會做錯事、蠢事,誰也不能指望自己一夜之間變得完美。所以,讓自己慢慢成長,保持耐心是重要的,學會對自己寬容一些也是重要的。因為誰沒有搞糟過?沒有必要過分責備自己,需要做的是從錯誤中學習,知道是什麼出了錯以及為什麼錯了,盡力去做出補救,然後放下這事,繼續往前走,就會走出一片新天地。

  篇三

  《高三逆襲,轉身天堂》

  先做一個介紹吧。2014屆浙大畢業生,來自一所浙江很不錯的高中。和諸多保送、競賽或者班裡、年級第一第二的同學不同,普通班的我和許多人應該都一樣,沒有競賽,沒有保送,有的只是高中近千日的日復一日的重複。而這千日地獄中最後那兩百多天卻讓一個迷茫的孩子完全蛻變成長。

  可能是因為我是看鄭淵潔長大,因此骨子裡存有一種很純粹的叛逆精神。我的高一高二乃至高三的上學期都處於這樣類似的一種狀態——什麼高考,什麼成績,什麼大學,跟老子有半毛錢關係。恐怕也是因為抱著這麼一種心態在學習,我的成績從高一剛入學時的全校30名清北水平,一直降到200開外150名是浙大水平。

  因為初中時候自己不怎麼用心也是班裡數一數二,他們從不關心我學習上的事情,我只需負責考出好分數,然後剩下聽讚美和羨慕的事情都是他們包攬。因為父母沒文化,初中都沒畢業,他們其實很在意“成績”二字,所以等到我高中這麼來一下,他們開始恐慌了,每次回家都會質問我學習上的事情。也因此,這段時間特別容易和父母吵架。他們罵我太任性,我怪他們不懂我。

  就在這麼一段時間內,我在一個又一個夜自習中寫下了一堆又一堆惆悵又憤世嫉俗的文字。現在看去,依稀還能記起當時寫下它們時內心強烈的無助與憤慨。

  不得不承認,在此的同學皆為人中龍鳳,在應試教育下活的如魚得水。但社會怕不是如此吧……之後的日子又會如何呢?應試教育培養的只是指順民,再這樣任憑其發展十幾年,不從本質上改變,那怎麼可能會有喬布斯這樣的傳奇出現?

  高考不過是一場小丑們的盛宴罷了,順民們振臂高呼,小丑們在樑上戰戰兢兢,而暗夜中的行客冷笑,輕燃鋼絲。小丑們從各自的位置摔下,落入已知或者未知的深淵,在火與惡的交錯中成為順民。往復迴圈,沒有終點……

  曾經的我,年少輕狂,力圖在這座百年曆史的學府中留下自己的印記,而三年過去,我漸漸明白到,她不過是承載我三年生命的船舶,而我也不過是她百年曆史中一粒微小的塵埃。那個想在這裡留下名號的夢已去,可我不知該不該為此默哀。若我未來之夢想也如此一般幻滅,我的生命又還有何價值?

  在知乎上待久了,我似乎已經有半隻腳踏入了社會,其映射出來的社會充滿機遇與無限活力,同時也展現指出深淵般的危險。我是不是比同齡人多十年呢……

  當他們沉浸在高考的壓力與未來的考後的解放中時,我已經看到那完全淪陷的大學教育。社會呈現給我一條康莊大道,平坦而無趣,以及一條荊棘密佈的小路,幽暗、陰森……

  這些毫無邏輯的文字非常好地反映了我當時的心態:

  對應試製度或者強制高考的極度厭惡。高一高二的時候,我的腦中一直存留著這樣的想法,為何我要把這三年時光浪費在這種毫無意義的“高中”上?為何我一定要沿著別人為我鋪好的路前進?我想這就是為何我從本質上缺少學習動力的原因。

  對自己的不自信。表現為,想通過其他方面刷優越比如上知乎瞭解社會等等來掩飾或者逃避自己在成績上的不足。也時常想著,如果我有XXX那麼努力,肯定不會比他差的,但是事實上卻是害怕自己像人家那麼努力之後,還是比不上別人。

  對未來的迷茫。高中三年沒有在母校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而這原本是我當時進入這所學校時的一個小小夢想。

  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其實就是我這般擁有“個性”卻不被理解,那我圖個啥?

  現在看來,這心態無一不顯露著自己的幼稚。因為我總是在以“個性”為藉口來逃避自己應該承擔的東西,沒有拿出應有的擔當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還好所幸的是,高三最後的那個學期,我覺醒了。

  我的改變或者說進化史,應該要從那最後的寒假說起。

  我還記得那個無所事事的夜晚,開啟知乎開始刷屏,多少次跳轉,我已經忘記,唯一清晰的是,當時看到那篇問答時的內心的無比震撼。一切的改變,我想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

  他們並非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仇恨。恰恰相反,他們是太愛這個世界,他們希望這個世界跟自己一樣真誠而善良。

  越是與世界為敵的人,越是渴望世界對他的認同。

  這句話如同一把重錘直擊我的心臟,自己那顆不被理解的心,似乎在這裡找到了知音。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與其考慮要不要當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受到任何一種壓迫。沒有壓迫就沒有反抗,沒有反抗,“特立獨行”就無從談起。而你一旦有幸、或不幸地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所失去的一定比你得到的更多。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會給你最痛;你想體會“特立獨行”的瀟灑,首先就要失去平凡純樸的歡愉。

  “特立獨行”就像是絕路上的一座橋。行走於橋上之人,早已被命運逼向絕境。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此刻間我突然感到無比的後悔與汗顏。我身體健康、親人健在、家況良好,完全沒有任何壓迫存在於我的身上。而我卻偏偏為了所謂的“特立獨行”而故意自我壓迫,幻想著全世界都在與自己為敵。事實上,我所追求的“特立獨行”,卻是別人無可奈何後迫不得已的抉擇。

  我相信,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特立獨行的人,會將“特立獨行”當作自己的本意。

  如果有可能,我更希望這世上沒有所謂的“特立獨行”。我們不必再人云亦云,也不必再譁眾取寵。每個人都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喜好,毫無顧忌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所有人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得到尊重,不用為了搏出位而標新立異,不用為了活得體面而苦苦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會再因為一個無法踏上的“臺階”而眼睜睜看著別人離開。

  看完這篇回答,我輾轉了一夜。我無法感知到在我入睡之後我的腦神經做出了什麼樣的反應,但當我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冥冥中能感覺到,新的一切就要開始了。

  還要慶幸的是,我是在寒假剛開始的時候看到的這篇回答,以致我有這麼一個機會在在短短二十天的寒假裡拓寬了近30%的視野。

  這是應該算是我的進化史的第一階段,思想上的顛覆與提升。它把我從一條歧途中引回正道,同時為我照亮了那曾經若隱若現的道路。

  第二階段的進化是從高三下學期開學的時候開始,到現在也未曾結束。

  這個階段中,我開始摸索全新的學習方式,完善牛柳法,使用思維導圖,構建自己的經驗知識本……成績也從200名開外的逐漸回升到120名左右。雖然高考前最後一次模擬考了有史以來最差的成績全班39,全校250開外,但是我毫不在意,自己的方法一以貫之,在高考厚積薄發,考出了自己全盛狀態下的水平除了數學和自選,每一門幾乎都是有史以來的最高分,全班第一,全省237。

  在這個階段中,我意識到了認真和堅持真正的意義。

  我所謂的認真,絕不是所謂的多刷幾十道甚至幾百道題,而是在做眼保健操和廣播體操時都能一絲不苟。前者不過是被制度逼著的無奈之舉,而後者卻是生活態度的直觀反映。

  對,我周圍有很多人,他們在學習上比別人都刻苦勤奮、成績優異,但就不見得有真正認真的生活態度。我有H同學保送北大然後整天拿著手機看小說的,也有L同學復旦預錄取然後荒廢時光的,還有一對保送了的男女光明正大地談起戀愛的……

  當然他們這麼做也無可厚非,他們有可以揮霍的資本。只不過在我看來,天賦再好的人,缺少“認真”這種生活態度,怕是隻會平庸一生。

  畢竟,在這個“認真你就輸了”的世界,認真絕對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之一。

  認真和堅持,這是我這二百多個日夜中體會出的最重要的東西,我很慶幸自己在這一段“地獄”時光中悟出了這四個字的意義。我相信,若有這四個字陪伴終身,必將受益終生。

  第三階段,比第二階段晚了近百天,但是同樣,到現在都沒有停止。

  而這階段讓我觸動巨大的,就是考前百日練漢字和考前一個月練英文。我在字寫不太好看,如何在短期內快速提高?和英文如何練字?這兩個問題中都展示了我練之前和練之後的字。我的高中同學曾在我要練字之前說,現在再怎麼練字,都練不好的。結果我三個月就實實在在地“打”了他的臉。

  這件事給我的最深刻的體驗就是:敢於放手去幹未曾幹過的事,這便是“進化”一詞最質樸的本質。

  再舉自己的例子作為佐證吧。因為自身樂感不強,於是暑假下定決心學聲樂,經過近兩個月的訓練之後,我的樂感有了很大提升,同時還學會了識譜,懂了一些樂理;大學軍訓期間連部要做視訊,我之前除了用過iMovie和繪聲繪影以外從未學過專業的視訊製作軟體,自己矇頭蒙臉學了3個小時FCPX的基本操作愣是把30mins的視訊做了出來,還被諸多同學喚作“大神”。如果換做是以前的我,怕是想都不會去想學聲樂或者做視訊吧。

  事實上,我們總是習慣會把自己限制在自己所能做到最好的範圍之內,或是怕被批評,或是怕被嘲笑,不敢去嘗試新事物,挑戰未知。但是自己現在所能做到的最好,其實也是曾經一次次的大膽嘗試換來的成果。

  在不斷學習新的事物的過程中,我逐漸意識到,“進化”,其實就是一種用開放的態度面對未知的一切。你敢嘗試未知,你就在進化。

  這三個階段,二百多天的時光,給我帶來的是從思想到能力上的全方位的進化。最後附上我最後百日在桌角寫下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你腳踩的地獄只是天堂的倒影,你嚮往的伊甸不過地獄的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