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業的故事

  駕馭命運的舵是奮鬥。不抱有一絲幻想,不放棄一點機會,不停止一日努力,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3名大學生村官創業 年營業額超1000萬

  錢倉村黨總支副書記周強是3人創業的合夥人之一。

  “2011年,村裡來了不少外地人承包大棚種蔬菜,但虧了本。”周強說,當時,一個承包戶直接跑路,扔下30畝大棚的蔬菜。不能眼睜睜看著這些蔬菜爛在地裡,村書記就讓幾個村官先去賣菜。

  當天下午1點,周強開始張羅工人一起拔蘿蔔,到晚上8點裝完車,整整裝了700公斤。次日凌晨3點,他們把蘿蔔運到蔬菜批發市場,一車蘿蔔只賣了130元,還不夠人工和運費。

  國家鼓勵農業創業,為什麼農業的利潤這麼低?再看看村裡,不少農民也都將地拋荒,去工廠打工。周強說,農業一定要解決好“種什麼、怎麼種、怎麼賣”的問題,3個大學生村官決定自己創業,來尋找問題的答案。

  從頭摸索打造無公害蔬菜基地

  創業基地就在錢倉村村頭,那位承包人遺棄的30畝大棚。

  周強說,他花了一個月做市場調研,最終決定打造無公害蔬菜基地。基地出來的菜,首先要到地頭的農藥殘留檢測處自測,然後送到集散中心做第三方檢測,每次檢測都出具報告,相當於給蔬菜標了“身份”。

  雖然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村官,但真要做農業,3個合夥人都沒有經驗,一切從頭開始摸索。

  在大棚裡育秧,需要地暖,但鋪地暖容易乾燥,就要經常澆水。周強剛開始直接從外面水溝裡挑水澆,結果熱乎乎的秧苗遇上冷水,死了一大片。後來請教了街道農技站工作人員,水挑來後在大棚裡放一段時間,等水溫和地溫接近了再澆。

  孫雪清是其中一名女大學生村官。“記得有一年天寒地凍,我去鄰村討教大棚種植經驗,騎著電動車來回20多公里的路,半路還下起了雨,一天忙下來,當晚就發了40℃的高燒。在村醫務室打吊瓶時,還忙著洽談送貨。當時就是有股信念,吃點苦沒什麼,一定要幹成了。”

  平價超市+企事業單位配送,直銷模式提高利潤

  提高利潤,周強的計劃就是直銷,將農產品直接從田頭上到餐桌。在街道上看到,公司開的農產品平價超市生意很紅火。周強說,這裡白蘿蔔每斤一塊三,而市場價一塊六;西蘭花三塊八,而市場價五塊四。而且都是當天的新鮮菜,一天有6000多元營業額。

  在江北農副產品中心,公司還設立了集散中心。現在公司已有50多家企事業單位配送客戶,每天營業額近4萬元。

  為了更好地帶動農民致富,村官們將所有的大棚分包給會員農戶,統一品種佈局、技術指導、農資供應、包裝銷售。村裡的老付就跟著這群大學生村官種菜,“你別說,這群學生娃還真有點本事,還是跟過去一樣種菜,但菜價翻了好幾倍。這兩年,我家裡買了兩輛車和一套房子。”

  除了種菜,村官們還打造了200畝葵花園,吸引城裡市民前來旅遊參觀。孫雪清說,去年“十一”前後,10天來了45萬人參觀,把基地和附近村民的農產品都買空了。

  據介紹,公司下一步將借鑑京東到家的3P戰略,打造南京幫生鮮O2O社群商務模式,在南京市範圍內開辦50家社群生鮮超市,線上交易,線下2小時送貨上門。同時,把基地打造成休閒農業觀光中心,向遊客直銷農產品。

  2:80後”夫妻開店“切水果” 組團創業責任至上

  誰說我們是嬌生慣養的一代?

  當得了老闆就能幹得了粗活

  今年30出頭的鄧超是正宗的“80後”。“我叫鄧超,鄧是鄧超的鄧,超是鄧超的超。”第一次見到時,正在水果店裡挑揀水果的鄧超說,這個小店是他和三位朋友一起創業開辦的。店鋪雖小,可創業人卻有著巨大的責任心,店裡出售的水果,從進貨、到卸貨、揀貨、送貨,鄧超都要親自來過一遍,尤其是送貨階段,鄧超說,同行業競爭只有認真負責有誠信才能擊敗對手,所以在配送時,一定要在與顧客約定的時間內提早送到,讓顧客有驚喜還能儘早嚐嚐鮮。

  “都說‘80後’嬌生慣養,靠著父母過活,現在作為‘80後’的我們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事業上應該做出點樣子來!”如今自己創業當了老闆的鄧超,對自己的小店就像對待自己孩子一般全身心的投入。他透露,為了保證水果小店的配送品質,騎車子送貨的活由他親自上陣才算放心,每次啟程前,鄧超都要動腦子規劃好行車路線,爭取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顧客手中。

  說到親自送貨,鄧超自信地笑了起來,“當得了老闆就能幹得了粗活,只有自己創業了才知道‘創業’不是個省心的活,每一個環節都希望能做到最好。”對自己未來有著一番規劃的鄧超說,雖然合夥人各自都有穩定的工作,但是大家仍然小想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來證明自己。

  員工都是“關係戶”

  四對小夫妻組團“切水果”

  “鮮果切”是鄧超小店的特色。操作檯邊,兩位員工熟練地挑揀、去皮、切塊,一盒盒哈密瓜、葡萄、蜜桃組裝成的水鮮果切片盒在他們手下飛快的完成,隨後再由前臺為這些“鮮果切”貼上資訊標籤,方便鄧超配送。

  小店裡幾位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來回穿梭,她們有的在擦洗水果,有的挑揀退貨,有的在電腦前接單下單,而這些員工並不是外人,她們都是鄧超的“關係戶”。

  說起“關係戶”就不得不說與鄧超一起組團創業的其餘三位合夥人,小店裡的前臺、理貨員、“鮮果切”員等三位“關係戶”正是三位合夥人的妻子。

  “很多長輩都說合夥的生意不好乾,可是我們卻覺的這才符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精神,自己的生意,一起幹起來才會更用心!”鄧超說,這幾位“關係戶”員工年齡相仿,都是“80後”,她們之中有全職媽媽也有職業白領,如今為了同一個目標聚在一起,立志要把小店的市場全面開啟。

  從拍板到開業用了不到4個月

  “走心”的工作證明不是腦子發熱

  “去年11月份那一場大雪把我們四家困在了濟南的一家賓館裡,回不了濟寧也出不了門,當時天很冷,買的水果也吃的差不多了,大家都想,要是有一份剝好皮、切好的水果外面送到面前該有多好。”鄧超說起起大夥提議開水果店時的情形記憶猶新,他說,當時四個人覺的這種配送好像叫做“鮮果切”,在大城市裡很流行,在小城市裡也會有需求。當時四人一拍即合,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直接去了雲南、廣州去做市場考察,另一路回了濟寧選位置找房子。

  從拍板到開業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幾個年輕人就把一家水果店的門面“撐”了起來。“做水果生意和普通生意不一樣,尤其是‘鮮果切’,必須要保證水果的新鮮,滿滿一盒裡,只要有一片有異味,這單生意就砸了,小店的信譽也就毀了。”鄧超說,當時他們選擇開水果店作為創業專案並不是頭腦發熱,他們前期考察了許多市場,開業後對每一個水果都嚴格挑選,絕對不允許“走眼”。

  “開業到現在,小店的生意很紅火,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客戶都來之不易,我們幾個都很珍惜,所以在各個環節,我們都是攥著心仔仔細細地去做,把對顧客的健康負責到底。”鄧超和他的合夥人清楚的知道,開業當天迎來的五十多單裡有不少是朋友捧場,小店開業後幾個人放下身段,輪流拿著做好的小份鮮果切去人多的商業廣場上讓市民免費試吃,慢慢的有了口碑也有了市場

  東到黃屯,北到岱莊,南到農場,西到豪德商貿是鄧超小店的配送範圍,1小時是他們的承諾時間,鄧超指著他的電動車座駕指出,開車配送成本太大,為了遵守與顧客的承諾,只能自己辛苦一點。

  最近,鄧超的八人創業小隊接到了社群裡為他們即將辦理創業貸款扶持的喜訊,早就想擴大規模的“80後”老闆們對自己的創業前景更加期待了。“無論今後如何發展,我們的八人小隊對顧客和對事業的責任都要放在第一位,因為80後有一種精神就叫做責任。”鄧超說。

  3:從一名保安到100億身家的創業故事

  十幾年,很多人營營碌碌一事無成。鄭耀南卻從社會底層,變成了中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屌絲逆襲記。

  看門也要看得跟別人不一樣

  1995年,鄭耀南20歲,那時正是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時候。鄭耀南從福建老家帶了500塊錢,跑到深圳。只有中專畢業的他,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沃爾瑪中國總部做保安,看門。

  即使看門,他也要做看門人裡面最優秀的。他會留心記住每一個進出的人的名字,見面時能直接叫出來。由於他的聰明,幾個月後,他從總部大門的保安調到賣場做保安。對別人來說,這不過是換個地方看門。對鄭耀南來說,卻是他人生一個很大的轉變。

  在賣場做保安的時候,他用心觀察學習,研究消費者買東西的心理,研究銷售員是怎樣把東西推銷出去的,研究超市是怎麼管理商品的。當他知道一瓶小小的化妝品可以賣到300塊的時候,他內心受到巨大的衝擊,堅決改行做了銷售。兩年後,他辭職創業,憑藉自己手頭的2萬多元,開了第一家化妝品店。一年後就開到了8家。

  日子似乎過得不錯。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賣文胸的小攤,一件10元的內衣,一小時營業額竟然賣了差不多1000元!他又坐不住了,創辦了都市麗人風內衣公司,也就是現在都市麗人的前身。

  鄭耀南的成功,與他身上這股鑽研勁分不開。如今鄭耀南每年至少上課40天,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每天晚上寫日記。他身上隨時帶著一個本子,跟別人聊天時發現有用的點子就記下來。見過鄭耀南的人都說,他說話非常有水平,誰能想到他竟然只有中專畢業呢!這都是不斷學習的結果。

  鄭耀南一直相信四個字:天道酬勤。這也是他給創業者的最大經驗。

  他的擴張策略:逆勢抄底

  鄭耀南做事頗有李嘉誠的風範,他的擴張策略就是逆勢抄底。到2013年底,都市麗人終端銷售額接近60億,門店數量超過5800家。其實,他最重要的擴張時機就是兩次。

  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間。那時鋪位成本低,鄭耀南藉機從十幾家門店擴張到50家。

  第二次是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鄭耀南發現國內市場並沒有真的受到很大影響,但是收購成本卻低了很多。那一年,他只用原來一半的價錢就買了廠房,還收購了幾家企業。

  他的開店策略:抓四個要點

  開店本來就不容易,把店開成功更難。鄭耀南總結了開店成功的四個要點:一是選址,二是貨品管理,三是店長和員工管理,四是有效的開店指導。

  選址,鄭耀南的祕訣是開到社群、商業街、大學城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他很少打廣告,每個店本身就是廣告。

  貨品管理上,他會針對不同地區的市場做調研,制定相應的貨品供應計劃和營銷計劃。這也源於他一次失敗的經歷,當年他將廣東的經驗直接複製到湖南,卻發現當地消費者並不買賬,原來兩個地方顧客對貨品的選擇和購買習慣很不一樣。現在,通過聯網系統,他在總部已經可以掌握全國每個店的銷售情況,從而判斷出不同地方消費者的偏好。

  鄭耀南還有一整套精細化管理的經驗,比如一個店到底配幾個員工,可以利潤最大化。

  他的發展策略:輕資產重設計

  都市麗人原來是一家產銷一體的企業,現在,鄭耀南已經向“輕資產”的方向轉型了。他逐步剝離製造環節,把工廠逐步賣掉了,將資源投入到研發設計等領域。目前東莞公司生產的產品,都是用在研發上的。

  每一年,鄭耀南的公司都要研發1000多款新品。在鄭耀南看來,好的設計和好的品牌才能賣錢。他的目標,是將都市麗人打造成內衣界的耐克,蝶變成品牌運營商和中國商業零售領導企業。

  

的人還:

1.關於名人的勵志故事5篇

2.關於名人讀書的故事

3.55個勵志故事-明星名人勵志故事-名人故事

4.關於名人故事3個

5.關於名人勵志小故事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