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挫折的勵志故事

  如果在勝利前卻步,往往只會擁抱失敗;如果在困難時堅持,常常會獲得新的成功。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挫折是成功的入場券

  有一個博學的人遇見上帝,他生氣地問上帝:“我是個博學的人,為什麼你不給我成名的機會呢?”

  上帝無奈地回答:“你雖然博學,但樣樣都只嘗試了一點兒,不夠深入,用什麼去成名呢?”

  那個人聽後便開始苦練鋼琴,後來雖然彈得一手好琴卻還是沒有出名。

  他又去問上帝:“上帝啊!我已經精通了鋼琴,為什麼您還不給我機會讓我出名呢?”

  上帝搖搖頭說:“並不是我不給你機會,而是你抓不住機會。第一次我暗中幫助你去參加鋼琴比賽,你缺乏信心,第二次缺乏勇氣,又怎麼能怪我呢?”

  那人聽完上帝的話,又苦練數年,建立了自信心,並且鼓足了勇氣去參加比賽。勵志

  那個人心灰意冷地對上帝說:“上帝,這一次我已經盡力了,看來上天註定,我不會出名了。”

  上帝微笑著對他說:“其實你已經快成功了,只需最後一躍。”

  “最後一躍?”他瞪大了雙眼。

  上帝點點頭說:“你已經得到了成功的入場券——挫折。現在你得到了它,成功便成為挫折給你的禮物。”

  這一次那個人牢牢記住上帝的話,他果然成功了。

  :或許你就在成功的路上

  有一次,住在田納西曼菲斯的克萊倫斯·桑德到當時新興的快餐店去吃飯,他看到這裡生意興隆,人們排著長龍在這裡吃飯。頓時,他靈感在腹:能不能在雜貨店裡也採取這種讓顧客隨意挑選自己包裝的形式呢?隨後他就把這個念頭說給他的老闆聽,沒想到卻遭到了老闆的大聲呵斥:“收回你這個愚蠢的主意吧,怎麼能讓顧客自己選擇,自己包裝呢?”

  可是桑德不肯放棄,他相信這樣可給顧客一種更輕鬆、更自在的購貨心理。於是桑德辭去公司的工作,自己開了一家小雜貨鋪,並且引進了這種全新的經營理念。很快,他的小店就吸引了許多的顧客,門庭若市,生意逐漸興隆了起來。後來,他又接二連三地開了多家分店,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就是當今風靡全球的超市的先驅。

  一個年薪12萬美元的年輕經理講過這樣一個關於他自己的故事:我被任命為發展部主任的時候,公司只給了我兩個人,公司當時並沒有個具體的目標,指導著我去怎麼做。我們經過無數次的市場調查和分析研究後,看準了一項前景相當可觀的專案,但在後來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接踵而至的困難幾次使我萌生了放棄的念頭,這時我突然想起了董事長給我的那封信,他讓我在最困難的時候開啟它。勵志

  這位年輕的經理說,就是這句話,不僅使我渡過了那個難關,而且讓我一直走到了今天。我們也曾閃現過和桑德一樣智慧的火花,我們也許走過像年輕經理一樣艱難的路,不同的是,我們最後悄然熄滅了那朵火花,黯然退出了那一程路,留下了點點滴滴失敗的苦澀。

  傳說,上帝在造人的時候,順便也為每一個人造就了一條走向成功的路。後來有許多死去的人找到上帝,說上帝欺騙了他們,因為他們至死也沒有走出一條成功的路。上帝笑著對那些人說,回首看看吧,你的無數個足跡都在成功的路上,但你又無數次中途讓它改變了方向。

  就這麼簡單。

  :篇3生命的意義

  莉斯·默裡8歲乞討,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收容所,為了改變命運,她兩年學完課程,考入哈佛。

  莉斯·默裡8歲開始乞討,15歲時母親死於艾滋病,父親進入收容所,從此默裡流落街頭。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兩年的時間完成了4年的課程,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並以全優的成績考入哈佛。如今,她在全球各地發表演說,激勵人們跨越困境去追尋心中的夢想。

  苦難家庭

  一週7天,我幾乎天天能聽到我們公寓前嘈雜的汽車聲。父母幾乎整晚進進出出,永無休止。他們對毒品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了。

  每個月的前六七天,父母就會把救濟金花完,一分不剩。沒錢了,母親就會到水槽酒吧或麥戈文酒吧,從各種不同的老男人那裡要幾美元。

  購買一點點毒品最少需要5美元。每次從酒吧回來後,母親便宜接向父親彙報:“皮特,我有5美元。”這時,他們會靜悄悄地穿上衣服,偷偷溜出去,以防被睡著的妹妹莉莎發現。

  父親知道,當我們捱餓時,如果他買毒品被莉莎發現,那將引來無休止的咒罵、侮辱、眼淚和爭吵。莉莎的憤怒並沒有錯。

  但對父母吸毒這件事,我的態度卻不像莉莎那麼堅決。母親說她需要毒品來麻醉自己,來忘記童年時期悲慘的遭遇,這些遭遇經常在她腦子裡揮之不去。雖然我不確定父親吸毒是不是也為了忘記過去不幸的遭遇,但我知道。如果父親不吸毒,他將會十分痛苦,…連幾天在沙發上痛不欲生地躺著。那時,我都很難認出他是我的父親。

  莉莎對父母的要求很簡單,她想要的就是好好地吃上一頓飯。這一點,我和莉莎一樣。

  但我注意到,如果我們一天沒飯吃,父母可能已經兩三天都沒飯吃了。父母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告訴我們——他們無能為力。

  他們不會故意傷害我們。父母沒法給我我所期望的東西,可我又怎麼能責怪他們呢?

  我記得,有一次母親在我生日那天偷了我5美元,那是奶奶從長島郵寄給我的。我把錢放在梳妝檯的抽屜裡,準備去雜貨店買些糖果吃,可是轉眼問計劃就泡湯了。母親看到我將錢放在那裡後,等我一離開就把錢拿走買毒品去了。

  半個小時後,母親帶著一小包東西回到了家。看到她,我非常憤怒,我要她把錢還給我,大聲地說了一些極其尖酸刻薄的髒話。母親沒有說什麼,轉身離開了,我跟著她繼續罵著。我想,她肯定是想躲著我,私下裡享受她的毒品,但我錯了。我看見母親將那小包東西扔進了廁所,在那兒大聲地哭著。這時我才意識到她丟進廁所的是她買的可卡因。

  她滿含淚水地看著我說:“莉斯,我不是個怪物,我忍不住,停不下來,原諒我好嗎?”

  我也大聲地哭了出來。我們坐在衛生間的地板上相擁而泣。她的注射器就放在馬桶水箱上面。我發現母親的手臂上佈滿了針頭留下來的痕跡。母親低聲下氣地不斷問我同一個問題:“莉斯,原諒我好嗎?”

  我原諒她了。她自己也不想那樣做,如果她能控制,她也不會那樣做。

  流浪生活

  在我的朋友鮑比家,晚餐時我聽到在火爐邊上的低聲私語,鮑比和他母親小聲地爭論那晚是否有足夠的食物分給我。在傑米家門外的走廊上,我聽到她和她母親的爭吵聲,又打又鬧,只為讓我多住一晚。菲夫家也變得很複雜了,他消失了,去看他的表妹們。他父親開了門告訴我,他也不知道菲夫什麼時候回來。他們是我的朋友,而我這算是什麼?“我需要地方住,您能給我一盤吃的嗎?還有毯子嗎?我是否可以用一下淋浴?您是否還有多餘的……”我就是這樣,我受不了這樣。

  我不想再這樣,而且這樣真的很可怕,因為我的朋友和他們的家人幫助過我很多,我忍不住想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就不再幫我了?到什麼份上我就變得太過分了?他們什麼時候開始拒絕我?我不能永遠這樣下去!而且我想到有一天,我也許不得不聽到朋友們直接拒絕我的吃飯和住宿要求,他們還特別厭惡我的自暴自棄。一想到這些,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害怕自己想象中的被拒絕的時刻馬上就要到來。當你愛的人拒絕你時,那會是什麼感覺?我不想知道。我決定永遠都不再這樣貪求了。

  打工生涯

  沈經理讓我們“分片”工作。具體分到哪個街區,根據他對我們遊說水平的評估而定。那些不熟練的遊說者,被分到“乾巴巴”的區域,那些地方到處是破爛不堪的房屋,而那些熟練的拉票者可以到富人區。

  那天,我負責“乾巴巴”的區域,很明顯收入會很低。定額是一天120美元。當晚9點半貨車來接我的時候,令沈經理驚奇的是,我居然賺了240美元! 那天以後,我被委派到更富浴的街區,我的收入也持續上張,經常一晚上能達到幾百美元。 我成功的原因很簡單——我不僅常捱餓,而且沒有暑假。我的目的就是要節約每一美元,等到入校學習不得外出工作時,我電能夠度過那漫長的日子。

  第一次,我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一個更大的目標:走出貧民窟——那個我出生的地方。 我還有一種難以企及的渴望,與全新的環境有關,與我在那些富人區經歷過的繁忙有關——存無盡的沙礫車道上停放的汽車,陽光下綠樹成蔭的街道L騎車的孩童們……當我舉起寫字板,背起裝得滿滿的書包的時候,當我偷偷體驗他們的生活的時候,我所津津樂道的是:從他們小屋裡跑出來的空調的冷風,肆無忌憚地輕撫著我的臉頰和臂膀。令人激動的是,我在這裡看到的人們的生活完全不同於我熟悉的模式。我渴望擁有這樣的生活,這深深地激勵著我。

  選擇希望

  我知道面試的問題一定與我的申請有關,他們要我描述一次我所克服的困難。因為我已經年滿18週歲,再也不受兒童福利機構的監管了。我在給《紐約時報》寫申請的時候,毫無保留地寫到自己無家可歸。

  在面試中,我說了更多申請上沒有寫到的情況。我告訴那些作家、編輯以及西裝革履的人,告訴他們有關我父母的情況,告訴他們我媽媽賣感恩節火雞,告訴他們我靠朋友的救濟生存,在樓梯間睡覺,還告訴他們有時候我會捱餓……屋子裡變得靜悄悄的,一位打著紅色領帶、戴著眼鏡的男士將身體向前微傾,打破了沉默。

  “莉斯,還有其他的情況想告訴我們嗎?”他問道。

  我呆住了。很顯然我應該說一些讓人印象深刻且有思想、有深度的事情,那樣可以讓他們覺得我獲得這份獎學金是實至名歸的。

  “嗯,我需要獎學金,我真的很需要。”這是我想到的第一件事。聽到這句話,每個人都笑了。如果我能想到一件聽起來更復雜、讓人印象更深刻的事,我一定會說的,但是這是我腦子裡唯一的一件事,我的真心話。

  改變人生

  熱鬧的人群中,我看著郵遞員慢慢地離我越來越近。我知道他的郵包裡很可能就裝著那封我期待的信。焦急和擔心了幾個月,我就快等到答案了,它就在我面前。然而,我卻沒有感受到原以為會感受到的沮喪。事實很簡單:該寫的都已經寫在信裡了,我什麼也改變不了。當時我意識到,該做的我都做了。

  上帝賦予我平靜,讓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賦予我勇氣,讓我改變我能改變的事情;賦予我智慧,讓我發現事物的不同……

  發生了這麼多事之後,我最終只關注我能改變的那幾個為數不多的生活領域。不得不承認,還有一些事情是我無能為力的。

  我不能把薩曼莎從她的家庭中拯救出來,但是我可以做她的朋友;我不能改變卡洛斯,但是我可以保留那份友誼,讓自己好起來;我不能治癒我的家人,儘管我很想,但是我可以原諒他們,愛他們。

  我還可以選擇努力為自己創造一種生活,這種生活絕對不會被我的過去所束縛。

  看著郵遞員越來越近,我意識到這封信,這封來自哈佛的信,無論裡面寫了什麼,都不會打破我現有的生活。而且,我漸漸明白,無論這會兒發生什麼,將來發生什麼,我的生活絕對不會被外部條件所控制。如以往一樣,我的努力會決定我的生活一步一步向前。

  我非常肯定一件事:不管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還是商務人士,不管是醫生還是老師,不管背景如何,只有當我們賦予生命意義的時候,生命才有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