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童年勵志故事

  童年的我們都還是一個很純真的小孩子,但有人說,很多人從小就開始不一樣了,有的比別人更加的用心讀書,有的則比別人更加有愛心、敢於擔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

  1947年,雷鋒的媽媽死後,7歲的小雷鋒成了孤兒,貧苦的叔祖母收下了這個可憐的孩子。叔祖母家的日子也過得緊緊巴巴,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雷鋒年紀雖小,但生活的磨難,使他過早地懂事和成熟了。為了減輕叔祖母家的負擔,小雷鋒經常上山去砍柴、放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每當小雷鋒可憐巴巴的身影在哪家門口出現,哪家就叫他:“庚伢子,來吃口飯吧!”小雷鋒膽怯地靠攏桌子,他往嘴裡扒著飯,眼淚禁不住撲撲簌簌地往下掉。小雷鋒再也不忍心給叔祖母家和鄉鄰們增加負擔了。1948年一開春,他就瞞著叔祖母開始沿門乞討去了。

  討飯,有誰能體味到其中的滋味?穿得破爛不堪的小雷鋒,打著一雙赤腳,拿著一個破碗,揹著一個黑布袋,一家一家地哀求著,“爺爺,奶奶,伯伯,嬸嬸行行好吧!給一點吃的吧!”那悽楚的聲音,那飢餓的目光,那黑糊糊枯瘦如柴的小手,令人心酸淚流。有一次,可憐的小雷鋒東家西一家的討了一天,也沒有討到什麼吃的東西,餓得他兩腿打顫,虛汗直淌。他壯起膽子向一扇硃紅大門走去,還沒等他喊開門,一條惡狗就竄了過來,對著小雷鋒狂叫不止,嚇得小鋒一邊用木棍打一邊跑。這時地主婆從屋裡走出來,看見小雷鋒用木棍打他的狗,便破口大罵:“你這小叫花子,好大的膽……”說著便唆狗咬雷鋒,小雷鋒哪裡躲得過,惡狗猛撲過來,一口咬住了雷鋒的大腿,頓時鮮血直流。小雷鋒疼痛難忍,大哭起來……

  也不知在外流浪了多久,一天,小雷鋒終於回來了。他老遠就喊:“叔祖母!”叔祖母趕緊從屋裡奔出來:“是庚訝子回來了吧?”叔祖母仔細一看,見庚訝子瘦得不成人樣,一身又髒又臭,叔祖母一陣心酸,一把摟住小雷鋒的頭泣不成聲他說:“訝子,你再莫去討飯了,我們喝粥多放一碗水,有叔祖母在,就不會把你餓死的。”聽了叔祖母的話,小雷鋒在外受的苦和委屈一下湧上心頭,他撲在叔祖母的懷裡大聲地痛哭起來。

  1955年下半年,鄉里組織掃盲,決定把沒進過學堂門的婆婆姥姥及中年青年人組織起來辦夜校。訊息傳開,人們的積極性可高了,報名非常踴躍,可就是沒有物色好老師,這可急壞了我這個當鄉長的。雷鋒當時已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他聽到辦夜校的訊息後,想到了自己能進學堂是多虧了黨和毛主席,現在鄉里辦夜校,應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播給每一位鄉親。他便約了他的好朋友小芳一道來找我。“彭叔叔,我們幫鄉里教夜校,好不好?”“你們能行嗎?”我仔細地端詳他們。“試一試吧!我教語文,小芳教算術和珠算。”

  夜校辦起來了。教室就在黃花塘鍾二嬸的堂屋內。夜校上課的第一個晚上,荷葉壩完小的老師和我都來了,我們擔心雷鋒是否能上好課,就在後面聽他講。雷鋒將自己入學第一課學會的“毛主席萬歲”教鄉親們寫,像老師為他上課一樣反覆講筆畫的名稱和筆順,然後帶領大家寫:“一撇、一橫、一橫、一豎彎鉤……

  在雷鋒的耐心教導下,鄉親們都學會了寫“毛主席萬歲”。雷鋒望著鄉親們寫的字,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領略到了教夜校的光榮,他感受到了鄉親們的信賴;他為自己正在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出力而感到無比幸福、欣慰。從此,每當晚飯後,雷鋒便挨家挨戶地叫他的“學生”去夜校上課,成了夜校出色的“小先生”。

  夜校沒有固定教材,教什麼,怎麼教、這可難倒了他們。雷鋒左思右想,想出了一個好主意,將農村常用字、農村俗語編成了順口溜,如:“鍾二叔打車子,一車二百斤”啦,“李一嬸插田,二天兩畝”啦,“白菜蘿蔔,扁豆黃瓜”啦,這種教材和教法,很受夜校學員的歡迎。

  有一次,小芳上珠算課,一位大哥哥與小芳吵了起來,這可氣壞了小芳,她這位“小老師”哭了起來,不肯再教了。雷鋒理直氣壯地批評了那位大哥哥,其他的叔叔嬸嬸也幫他們說話。雷鋒又耐心地勸導小芳,鼓勵她繼續幹下去。

  經過他們不懈的努力,很快就有了收穫,不識字的開始識字了,不會算的初步能算了。後來,我們鄉里有了自己的小文書,有了自己的小會計。在年底,縣裡組織夜校檢查評比時,雷鋒他們辦的夜校名列全縣榜首。鄉親們都稱讚道:“雷庚訝子這位小先生還真能幹哩!”面對鄉親們的誇獎,雷鋒總是說:“距離黨和毛主席的要求,我們還相差很遠,以後一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2

  1901年,16歲的鄧紹昌與廣安淡家壩今廣安恆升鎮淡氏姑娘結婚。淡家也是廣安世家大族,清代家庭中便有人在湖北省通城、江蘇省嘉定和甘肅省渭原出任知縣。淡氏18歲嫁到鄧家,1902年

  他們的女兒鄧先烈出生。1904年8月22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十二日,一個幼小的生命“呱呱”的啼哭聲,從離“德政坊”百米開外的瓦屋裡傳向世間。他,就是鄧小平。

  當兒子誕生後,鄧紹昌似乎看到了一線光芒,捕捉到了他的力量和希望之所在,他希望他的兒子能像先祖那樣建功立業,希望兒子能超過先祖成為“賢才”、“人聖”。

  按照鄧家輩分族牒“以仁存心、克紹先型、培成國用、燕爾昌榮”,鄧小平屬“先”字輩。“鄧先聖”——這個給予剛剛落地的嬰兒的名字,飽含著鄧紹昌的苦心的希冀。

  鄧小平在家雖然只有16年時間,但父母對其影響甚大,母親淡氏信奉“逢惡不怕,逢善莫欺”的古訓,寬厚待人,鄰里糾紛多請她去調解。鄧小平對母親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說:“當時那個家庭能夠維持生活下去,全靠母親。”1919年下半年,鄧小平離開家鄉,從此一去不返,淡氏十分掛念,辛勤的勞作和對遠在異國他鄉兒子的長久思念,終致積勞抑鬱成疾,於1926年過早辭世。

  鄧紹昌在外面也很寬容和善,在家裡卻很嚴厲。他對子女們尤其嚴格,近乎苛求。鄧小平在協興小學堂讀書時,有一次學業考試,因為連續幾天生病沒有能去上課,考試成績列在第二名。鄧紹昌聞得此事,異常生氣,回家後將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頓,直到鄧小平的祖母出來解圍才罷手。從鄧小平祖上的脈絡可以看出,無論是鄧氏家族的家庭遺風,還是父輩們的前瞻預測和把握大局的能力,都給了鄧小平很大的影響。

  在鄧小平斷奶以後,祖母就一直把他帶在身邊。睡覺時祖母常把他摟在懷裡,一邊用手輕輕地拍著,一邊哼著廣安的兒歌:“月兒彎彎照樓臺,打個呵欠瞌睡來,瞌睡蟲,我的乖乖,哎喲哎喲。瞌睡蟲,我的乖乖……”一天又一天,小平都是在奶奶的兒歌中酣然熟睡的。

  3

  比爾.蓋茨cí從小就是個“電腦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小時候就開朗活潑,是一個精力充沛pèi的孩子。不論什麼時候,他都在搖籃裡來回晃動。等長大些又花許多時間騎彈簧huáng木馬。後來,他把這種搖擺習慣帶入成年時期,也帶入了微軟公司,搖動了整個世界。

  比爾.蓋茨在中學時酷kù愛數學和計算機。保羅.艾倫是他最好的校友,兩人經常在湖濱中學的電腦上玩三連棋的遊戲。那時候的電腦就是一臺pdp8型的小型機,學生們可以在一些相連的終端上,通過紙帶打字機玩遊戲,也能編一些諸如排座位之類的小軟體,小比爾.蓋茨玩起來得心應手。

  1972年的一個夏天,年齡比他大3歲的保羅拿來一本《電子學》的雜誌,指著一篇只有10個自然段的文章,對比爾說,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爾的公司推出一種叫8008的微處理器芯xīn片。兩人不久就弄到晶片,擺弄出一臺機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監視器上的資訊,他們就想成立一家命名為“交通資料公司”的公司。1973年,比爾上了哈佛大學,保羅則在波士頓一家叫“甜井”的電腦公司找到一份程式設計的工作。兩個夥伴經常會面,探討電腦的事情。

  如蘋果砸出牛頓的靈感一樣,個人電腦突入比爾的腦海也有一個外在的啟蒙者。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眾電子學》雜誌,封面上altair8080型計算機的圖片一下子點燃了比爾.蓋茨的電腦夢。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羅在哈佛阿肯計算機中心沒日沒夜地幹了8周,為它配上basic語言,開闢了pc軟體業的新路,奠定了軟體標準化生產的基礎。

  如今,微軟已成為業內的“帝國”,而這與比爾.蓋茨小時候的“電腦夢”是不無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