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的勵志故事

  革命英雄永遠都是我們的驕傲,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抗日到底的陳翰章

  抗日戰爭期間,陳翰章在東北抗日聯軍中擔任指揮員。他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經常在鏡泊湖附近活動,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鏡泊英雄"。

  日軍瞭解到陳翰章是個抗日的重要人物,就想勸他投降。

  1935年,日本憲兵到陳翰章家鄉,把他的父親和妻子抓了起來。他們既不審訊,也不拷打,卻在桌上擺了一瓶酒和一把刀。一個憲兵頭目對陳翰章的父親和妻子說:"你們去把陳翰章找回來,咱們讓他升官發財,如果他不回來,你們全家都別想活下去!"

  這年秋天,陳翰章的父親帶著兒媳婦,長途跋涉,找到了陳翰章。陳翰章聽完敘述,果斷地說:"我抗日到底,決不支搖!即使鬼子把全家殺了,我也不回去!"他之後對父親說:"隊伍天天行軍打仗,我沒法留你們。等抗日勝利了,我再回家看你們和眾鄉親。"他又對妻子說:"我每一天都有性命危險。你不好再等我了,另外打人結婚吧!"

  勸降失敗了,但是日軍還不死心。第二年,他們又派了一個叫雄谷的日本人,去勸陳翰章放下鬥爭,結果被痛罵了一頓。

  :心照日月浩氣存--鄧中夏

  "一個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時候,不是地方。中國人很重視死,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了個人升官發財,那麼苟且偷生的活,也能夠叫做雖生猶死,真比鴻毛還輕。一個人為了最多數中國民眾的利益,為了勤勞大眾的利益而死,這是雖死猶生,比泰山還重。人只有生命一死,要死得有好處、有價值。"這就是我黨早期的一位卓越的工人戶外領袖鄧中夏在獄中寫的。

  鄧中夏,1894年出生於湖南宜章縣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父親中過舉人,當過縣長,從小入私塾讀古書,後舉辦小學、衡陽中學,又考入湖南師範文史專修科。他是到校內兼職的楊昌濟老師欣賞的學生。在經常去楊家請教時,結識了第一師範的毛澤東,並經常在一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1917年鄧中夏隨父入京,考入北京大學文學系。在校內,他最崇拜李大釗、陳獨秀,並在兩人的影響下投入"五四"新文化戶外。

  在1919年5月4日北大學生上街遊行時,鄧中夏是主要組織者,而且是衝進趙家樓點火和痛打賣國賊的十幾名學生之一。隨後,他又前往長沙,聯絡已返湘的毛澤東,建立湖南學生聯合會。他還發起建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於1920年10月協助李大釗在北京成立共產黨小組,成為黨的建立者之一。建黨後,他投身工人戶外,在北京長辛店、上海和廣東省港罷工戶外中威名遠揚。

  1920年末,鄧中夏等人受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派遣,到長辛店開展工人戶外。1923年,他到上海大學任教,並創辦《中國青年》雜誌。同時領導紗廠工人同日本資本家進行鬥爭。1925年,他到廣東組織領導反對英國的省港大罷工,擔任了罷工委員會的顧問和黨團書記。一年半的時刻裡,有二十幾萬工人在他的指揮下行動。設在廣州東園的罷工委員會,即指揮著地面武裝--糾察隊,又有水上艦隊--緝私隊,還有負責罷工工人吃住得財政部,併發行報紙《工人之路》,儼然一個政府的樣貌。中共領導的革命政權,恰恰從鄧中夏等領導省港罷工起建立了雛形。

  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鄧中夏轉入地下活動,在廣州起義失敗的危急時刻還擔任過廣東省委書記。1928年,他赴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並當選中央委員。在蘇聯期間,他寫下了《中國職工戶外史》。1930年,他回國被派往湘鄂西任紅二軍政委。翌年末,它被調回上海,由於各種原因一度受到"過左"領導的冷落。1933年5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鄧中夏不幸被捕,被叛徒出賣了真實身份。在獄中,他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鋼鐵意志挺住了敵人的殘酷摧殘。鑑於地下黨支部透過難友對鄧中夏說:"同志們很關心你,你有什麼打算?"鄧中夏聽後激動地說:"請你告訴大家,就是把鄧中夏的骨頭燒成灰,鄧中夏還是共產黨員。"

  他給同志們上黨課,講馬列主義,講共產黨員的理想和氣節,講工人戶外。他在自我性命的最後時刻,給黨中央寫了一封信,深情地說:"同志們,我快要到雨花臺區了,你們繼續發奮奮鬥吧!最後勝利中就是咱們的!"

  1933年9月21日的黎明,鄧中夏從容的穿好衣服,大聲高呼:"打倒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萬歲!""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向刑場走去。臨刑前,憲兵問"你還有話嗎?"鄧中夏回答:"對你們當兵的人,我有一句話說,請你們睡到半夜三更時好好想一想,殺死了為工農兵謀福利的人,對你們自我有什麼好處?!敵人害怕鄧中夏同志進行革命宣傳,命令立即開槍,就這樣,雨花臺下,鄧中夏為共產主義事業英勇地獻出了年僅39歲的性命。傑出的工人戶外領袖--鄧中夏先生犧牲了,但他的事蹟將永遠激勵著咱們。的確,人只有生命一死,要死得有好處有價值。

  :用性命敘寫一個傳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當讀到這首詩,心裡總有說不出的味道。紅軍有許多光輝的歷史,征途中他們用鮮血敘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1935年,紅三軍團因盡千辛萬苦,來到婁山關。這時蔣介石獅子大開口集中了幾個師的兵力。妄圖把紅軍消滅在婁山關下。雙方血戰最激烈的時候,彭德懷軍團和其他首長來到前線指揮所。中央機關就要過來了,如果不拿下婁山關,大部隊就有可能全軍履沒。彭德懷十分焦急,一邊在指揮所裡走來走去,一邊低聲唸叨:"派出的偵察員怎樣還沒回來?"隨行的鐘團長也在一旁觀察。

  突然,鍾隊長髮現敵人陣地背後的山腳下跑過來一個人,個子小小的,穿著一身破舊的老百姓衣服。他一邊捂著肚子,一邊踉踉蹌蹌地弓著腰往這邊跑,他表情難受極了,頭上大汗淋漓。鍾隊長見狀,快速跑去接應。跑近一看,呀,這不是小戰士劉志林嗎?此刻,小劉的衣服已被鮮血染紅了,腸子都露了出來。見到鍾隊長,他再也支援不住了,一頭栽進鍾團長懷裡,嘴裡上氣不接下氣的說:"快,快去報告彭總,10團一部上婁山關又被壓下來了,快派增援。"說完,小劉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越來越憔悴。鍾團長見狀說:我為你包紮傷口吧。小劉毅然推開鍾團長的手說:"快、快去報告"。軍情緊急,隊長只好放下小劉,飛速跑回指揮所,彭德懷立即命令部隊增援,最終還是拿下了婁山關。鍾團長發瘋似的跑下山,但是小劉已經犧牲了。鍾團長仰天長嘯......

  小劉同志為國捐軀了,但是他的死是有好處的,他用自我的性命敘寫了又一個傳奇。在長征的豐碑上又刻下了具有歷史好處的光輝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