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小故事分享正能量

  正能量的東西在我們的身邊都有很多,有時候要等著自己去發掘,其中看故事也是一個發掘正能量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重要的尾數

  一個年輕人到某公司應聘臨時職員,工作任務是為這家公司採購物品。招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後,留下了這個年輕人和另外兩名優勝者。隨後,主持人提了幾個問題,每個人的回答各具特色,主持人很滿意。

  面試的最後一關是筆答題。題目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採購2000支鉛筆,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幾分鐘後,應試者都交了答卷。

  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主持人問他是怎麼計算的。他說:“2000支鉛筆可能要100美元,其他雜費用就20美元吧。”主持人未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對此他解釋道:“2000支鉛筆需要100美元,其他雜費可能需用10美元左右。”主持人同樣沒表態。

  最後輪到這位年輕人。主持人見他的答卷上寫的是113。86美元,不禁有些驚奇,立即讓他解釋一下答案。

  這位年輕人說:“2000支鉛筆需要100美元。從公司到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4。8美元;午餐費2美元;從工廠到汽車站為半英里,請搬運工人需用1。5美元……”

  主持人聽完,露出會心的一笑。這位年輕人自然被錄用了。他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卡耐基。

  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應該以嚴謹的作風去認真對待,這樣你將會得到別人的信任,並且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馮友蘭化干戈為玉帛

  哲學家馮友蘭與梁漱溟是好朋友。當年,梁漱溟給他講過《印度哲學》。梁漱溟出版《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後,在美留學的馮友蘭給梁漱溟寫了一封三千字的信,提出自己的意見。梁漱溟很感動,將此信收藏了60年,足見他們的諍友情深。

  不過,兩人的友誼也有出現裂痕的時候。1973年,馮友蘭發表了一些“批孔”的文章。梁漱溟看到後很生氣,認為馮友蘭違背了原則,沒有立場。1985年,馮友蘭九十大壽,他的女兒宗璞按照父親的意思,打電話請梁漱溟光臨,梁漱溟回信批評了馮友蘭當年“批孔”一事,果斷拒絕了。

  對此,馮友蘭不僅沒有生氣,反倒覺得梁漱溟很直率,隨後還給他寄去了自己的《三公堂自序》一書,並附通道歉:“來書直率坦白,甚為感動,以為雖古之遺直不能過也,故亦不自隱其胸臆耳……”梁漱溟收到書信後,見老友意識到“應該實事求是,不應該譁眾取寵。寫文章只能寫實際見到的,說話只能說真想說的”後,他改變了態度,主動回信表示希望見面。1985年12月24日,馮友蘭來到梁漱溟家裡與他相聚。這次見面,氣氛友好,兩人相談甚歡。梁漱溟還特意將自己的著作《人心與人生》送給馮友蘭,並親題贈言。

  面對好友的“絕情”和直言批評,馮友蘭沒有心存芥蒂,而是虛心接受,並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評。馮友蘭誠懇的態度,自然也贏得了梁漱溟的諒解。馮友蘭主動化干戈為玉帛的這種行為,折射出的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這種交際方式和交際心態,既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精妙的處世哲學。

  :考基亞尋馬有術

  考基亞是土耳其的機智人物。有一次,考基亞與一隊馬幫住在一起。晚上,大家與他一起載歌載舞,歡笑談說。馬幫的弟兄們一邊聽著他講的風趣幽默的笑話,一邊又輪番給他敬酒。因為高興,又因為不便折了新結識的朋友們的一片情意,考基亞開懷暢飲。終於,大家都因飲酒過度醉倒了。

  第二天早晨,考基亞一覺醒來,已是旭日東昇了。

  “啊呀!我還有一位朋友相約要去山北辦事呢。”他一翻身,披衣出門,急匆匆地趕到馬棚裡,準備牽馬趕路。

  可是,昨晚他把自己的馬與馬幫的馬拴在一起了。他大睜著雙眼去尋找自己的黃鬃矮腳馬。然而他的眼中看到的黃鬃矮腳馬有好幾匹。這匹看看也像,那匹看看也像,真是傷透腦筋了。

  “究竟如何從那麼多匹馬中,尋出自己的馬來呢?倒是時間不等人,上午還要趕兒十里山路呢。”考基亞想著想著,突然眼睛一亮:“對,去請馬幫的朋友幫我找。”

  他一轉身,趕回棧房,對著那些還在酣睡的朋友們大聲喊道:“夥計們,你們誰把馬丟了?”

  馬幫子們一聽喊聲,紛紛起床去牽自己的馬。最後只剩下一匹馬了,考基亞終於認出這匹正是自己的馬。

  他一下跨上馬背,笑呵呵地對朋友們說:“對不起,打擾了你們的好夢。謝謝朋友們幫我找到了馬。”

  看著笑呵呵離去的考基亞,馬幫們終於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一下子也都樂了:“這個考基亞,這個鬼精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