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有趣故事中長篇

  一則則生動的哲理故事,可以闡釋一條條人生哲理,比空洞的大道理更令人樂於接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用兩瓶水“擊敗”競爭對手

  拉斯維加斯是美國內華達州的最大城市,也是周圍荒涼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唯一有泉水的綠洲。所以,這片神奇的土地越來越繁榮,而拉斯維加斯一向以旅遊、購物、度假產業而聞名,因此,各大酒店也是琳琅滿目。

  2006年,30歲的卡特看著一家家生意興隆的酒店很是羨慕,夢想著什麼時候也能開一家屬於自己的酒店,只是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店面。沒想到機會說來就來。在一家大型酒店旁邊,房主因移民而將一棟5層樓房低價轉讓,這無疑是個絕好的機會。得知訊息後,卡特激動萬分,接下來,談判、籌款、接手,一切都進行得那麼順利。

  為了與相鄰的大酒店抗衡,卡特還專門請來了一流的設計師,一個月後,終於打造出一個以沙漠中的海市蜃樓為主題的“夢幻酒店”。看著如此金碧輝煌的傑作,卡特信心滿滿,終於在一個良辰吉日,他的“夢幻酒店”隆重開業了。

  然而,令卡特措手不及的是,開業後,他的酒店便冷冷清清,而他的對手酒店仍然是生意興隆。卡特每天眼睜睜地看著客戶走進對手的酒店,而他卻束手無策。

  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他的酒店還是絲毫不見起色,他為此苦惱極了。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就必須將酒店關門大吉了。

  這天,心灰意冷的他來到了附近一個村子裡。以前,每當卡特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他都喜歡到村裡來找一個老人指點迷津,而這個老人早已和他成了忘年之交。

  老人看出他愁眉不展的樣子,便主動與他攀談起來。於是,卡特將自己近期的遭遇一股腦地告訴了老人,並希望得到老人的明示。

  老人聽完他的訴說,並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讓他陪著自己一起到村外去散步。他心想,都火燒眉毛了,哪還有心思出去散步?但礙於老人的面子,只好和他一起走出了村莊,沿著崎嶇的小路,不一會來到了村外一個集市上。只見前面幾個賣桃子的商販在那裡吆喝著:“賣桃了!賣桃了!好吃不貴。”可是,來他們的攤位前買桃子的人卻寥寥無幾,而其中有一個賣桃子的商販雖然沒有吆喝,但他的攤位前卻圍攏了很多人,這不禁引起卡特的注意。原來,這個商販每賣出一袋桃子,都外加一瓶自來水。這讓他很不解,便上前問商販:“你為什麼要送他們一瓶自來水呢?”商販回答說:“很多人買完桃子後,總是迫不及待地想嚐嚐鮮,於是就將桃子在衣角上擦一擦就吃,這樣很不衛生,再加上桃子上有毛刺,如果鑽進衣服裡會很癢,所以送瓶自來水讓他們洗桃吃。”

  聽了商販的話,卡特突然恍然大悟。他急忙謝過身邊的老人,轉身回到了酒店。他首先跟一個純淨水公司簽了合同,讓他們每天送來所需的純淨水,又召集員工,如此佈置了一番。之後,每當有客人來吃飯,客人結完賬後,服務員都會送上兩瓶免費的純淨水。久而久之,回頭客也越來越多。

  兩年後,卡特的“夢幻酒店”越來越火紅,知名度也越來越高,而他的對手酒店卻日漸衰敗,不久後便被“夢幻酒店”吞併。有記者前來採訪,問起他怎麼想起送水時,卡特說:“是賣桃子的商販提醒了我。因為在我們城市的周圍屬於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天氣比較乾燥,送兩瓶清涼的水,不僅讓客人在沙漠裡開車的時候有水喝,而且可以體驗一下被關懷的溫暖。”

  是的,正是這種細緻入微的人性關懷使卡特最終以兩瓶水“擊敗”了對手。

  :學會了愛和付出,才能算真正的成長

  閨蜜橙橙最近在群裡很少吭聲,因為她爸爸病重。連續兩個月,她每天都在公司跟醫院之間奔波。有一天她說,她爸爸是我們幾個閨蜜的爸爸當中年紀最長的,所以她也最先跟照顧親屬這一關打了遭遇戰。她最大的感觸就是,先用醫學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才能把父母當成嬰幼兒一樣細心去看管和照料。

  因為爸爸的一場病,橙橙從一個文藝女青年變成了一個半專業的護士。我從來不曾想到,大大咧咧的她,彷彿一夜之間竟變得心細如髮。更重要的是,她讓我思考,是什麼在催促我們成長,除了年齡的增長?

  二三十歲的我們,青澀和稚嫩正漸漸褪去。雖然還說不上成熟老練,但比起十七八歲的孩子,我們已經經歷了一些歲月打磨;或許,還要每天擠地鐵、睡在出租屋,但至少我們見過了生活的本來面目,並且開始直面它的挑戰;或許,先進者已經小有所成,三十而立真就立了起來,成了單位的骨幹,能夠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可是,是不是有一種成長在夢想和職業的光環下,被我們忽略了呢?

  中考那年,考完沒幾天,我媽就住院了。原來,媽媽已經檢查出膽囊息肉多時,為了不影響我考試,硬是拖到中考結束才安排膽囊切除手術。後來,媽媽總是開玩笑說,“你不要給我整那麼多么蛾子出來,媽媽是個沒有膽的人了。”

  那時候,我的確年少懵懂,容易慌亂,也還不能完全體會媽媽對病情的拖延需要忍受多大的痛苦。但我想,你們一定也和我一樣,在人生的每個重要關頭,都有父母的愛蔽護著,讓我們始終能健康而優秀地成長。

  大學畢業後,我回到家鄉,在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光鮮又體面。我知道,我已經成長為了父母的驕傲。我在父母的眼皮底下早出晚歸,他們會不厭其煩每天一問是否回家吃飯,而我從來不會在晚飯時問一句“你們今天都做了啥。”

  有一天,媽媽悄悄告訴我,其實這幾天爸爸都在醫院做檢查,已經辦理了住院手續,準備做一個小手術。頓時我就呆住了,爸爸生病了,我卻不知道;爸爸要住院做手術了,我居然不知道!我做的也不是什麼少了我一人公司就停止運轉的工作,但父母總是認為最好不要影響我,生病了自己扛,默默地自己去看病。

  這些已經是住院動手術的病,而平時他們咳嗽感冒,我做的也不過就是動動嘴皮子催促他們去看醫生,印象中竟沒有親自陪伴他們去過一次醫院。而我的每一次咳嗽,喉嚨略微有點沙啞,媽媽就緊張得不得了,依然像小時候一樣帶我去看醫生,監督我吃藥。每當那個時候,我都覺得自己依然沒有長大,就跟十多年前中考那會兒一樣。

  默默地生病,不告訴子女自己的不適,甚至住院都不告訴孩子,這真的是父母可以做出的事情。可是,我們——會細心咀嚼老闆的每一句話,會認真揣摩同事的每一個表情,會刻意留心客戶的每一個手勢,卻常常忽略了一直默默為我們付出的父母,其實越來越需要我們。

  前些天看到一條簡訊,言語很簡單卻很打動人:“從小覺得最厲害的人就是媽媽,不怕黑,什麼都知道,做好吃的飯,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哭著不知道怎麼辦時只好找她。可我們好像忘了這個被我們依靠的人也曾是個小姑娘,怕黑也掉眼淚,笨手笨腳會被扎到手。最美的姑娘,是什麼讓你變得這麼強大呢?是歲月,更是愛。”

  爸爸曾經說過,不要等什麼都準備好了才去做一件事情。深以為然!爸爸媽媽也曾經是愣頭愣腦的小年輕,沒有育兒的經驗,是因為我,他們才成長為山、為海;他們並沒有等自己修煉成山、成海,才迎接我的到來。

  我不舒服了,找媽媽;想吃好吃的了,找媽媽;找不到東西了,找媽媽……媽媽是萬能的,媽媽是最厲害的。

  無論我走多遠,媽媽總在我身後,在我需要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回過頭來,卻突然發現:萬能的媽媽有一天穿了室內的拖鞋出門,買完東西錢包放在櫃檯上忘記拿,對她自己說過的話矢口否認。我意識到,媽媽不是賴皮,不是粗線條,而是真的到了記憶力慢慢退化的年紀。這時候,我得把她慢慢丟失的記憶接過來,在她找不到醫保卡的時候幫她找出來,在她忘記怎麼操作“複雜”的智慧手機時不厭其煩地告訴她路徑,就像小時候她不厭其煩地教我“三下五除二”怎麼撥算盤珠子一樣。

  然後,我也開始學一些老年人常見病的預防知識、急救常識,就如我從新生兒開始,爸爸媽媽就努力學習的那些嬰兒常見問題解答ABC一樣。

  有個同事曾經講過他母親生病在家突然暈倒,他沒做多想,抱起就往樓下衝。過後,他非常後怕地說,“太缺乏常識了,如果我媽是腦溢血,而我用那樣的處理方式,那我就害了我媽了!”

  有時候我也在想,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又有什麼用?當自己的父母有不適卻做不出正確的第一處理決定,我得有多無知、多懊悔。

  是的,我們如此渴望自己能夠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可是,為什麼我們都忽略了,要想順利通過成長這場考試,我們是如此需要補上愛這一課,我們必須學會愛父母,愛身邊的人。

  我們應該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吧,每次學習或者工作壓力太大,爸爸媽媽總是會說,別太勞累,愛惜身體才是最重要的事。

  可是,我們都太在意事業上的成功了,卻忽視了像父母愛我們一樣地愛自己,忽視了像父母嘮叨我們一樣地叮囑他們,忽視了父母正在變老,忽視了人生真正的成功是能給家人最好的陪伴和守護。

  當有一天,我們終於學會了愛和付出,那才能算是真正完全的成長吧。

  :為什麼你如此聰明卻混得一般?

  公元前208年,咸陽鬧市,每個人臉上泛著紅潮,帶著進洞房時的那種興奮勁,只為看一個人的死亡演出。

  演員低著頭。良久,他低嘆著跟一同演出的兒子說了一句話:

  我今天好想跟你一起牽著黃犬到上蔡的東門追一下兔子啊。

  這一天,大秦帝國的總設計師李斯被腰斬棄市,還被團滅了:夷三族。

  公元219年,眼看就要過年了,楊修突然被抓了起來。聽完逮捕令後,楊修嘆了一口氣。

  “我早知道我會有這一天了。”

  聰明,果然聰明,早就算到了自己會有倒黴的這一天。可是,為什麼明明知道前面是個坑,還往裡跳呢?

  公元1415年的冬天,外面下著大雪,錦衣衛的獄裡擺了一座酒席,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請其中的一位犯人喝酒。犯人一杯接著一杯,毫不知道牢外正在挖一個大坑。

  許久之後,犯人醉倒在桌邊。紀綱站起來,面如寒冰:拖出去吧。

  犯人被埋進早已經挖好的坑裡,結束了年僅四十七的生命。

  此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解縉。

  ……

  這些個個都是人精,屬於你沒開口,他就知道你在想什麼的主。比如解縉。

  當年,朱棣不知道把皇位傳給太子朱高熾,還是二兒子朱高煦。解縉一句話就搞惦了:好聖孫。

  好聖孫指的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

  朱棣從此拍板。

  解縉不僅僅是金句小王子,還是神童,五歲會讀文章,10歲能背千句文。十二歲就已經把高考指定教材《四書》《五經》讀透了。還是明朝百度,編的《永樂大典》,堪稱現代版的十萬個為什麼。見識也不缺,說朱棣搞不惦越南,就是搞不惦越南。

  楊修高居三國聰明人排行榜第一位。什麼事情,沒有他理不清的。尤其擅長揣摸領導意志。

  曹操經過剛完工的相國門,在門上寫一個活字。楊修一看,馬上叫人把門拆了。為啥呢?楊修說,門中有活,就是闊字,魏王嫌門太大了。

  更著名的是雞肋事件,曹老闆晚上吃絕味鴨脖,啃了兩口發現沒有肉,給了一個差評。楊修一聽,就準備訂機票回國了。

  李斯更是一個人精。孤身跑到國外,沒有綠卡,就掛靠在呂不韋下面當臨時工,最後竟然成了秦國的相國。

  Q

  可是,這麼厲害,他們怎麼就僕了呢?

  A

  原因只有一個,他們的聰明敵不過他們的缺陷。

  解縉同志大概是缺陷最多的一個人。持才自傲,誰都不放在眼裡,不跟同事搞好關係。他這個毛病,老領導朱元璋早就看出來了。

  朱元璋一開始特喜歡解縉,專門帶著身邊當百度百科用。結果用了沒多久,受不了。這玩意,搜一個關鍵詞,經常出來一大堆行為準則。比如有一次,朱元璋輸入:嗨。

  也就打個招呼,結果解縉直接推送了一篇上萬字的文章,主要內容還是法律方面的專業知識。朱元璋dian ge zan,心裡嘀咕,這娃不是有毛病吧。

  過兩天,朱元璋又輸入:天氣咋樣?

  解縉又推送一篇萬言書:《太平十策》。

  確定有點虎!

  很快,同事也認識他了。

  這娃剛上班沒兩天,把整個兵部告了,說兵部存在十分嚴重的玩忽職守現象,建議進行整頓!尚書沈潛又氣又暈,這哪跑出來的小科員,宮裡的路都認清了嗎?就敢告我!

  朱元璋也苦笑了,把解縉叫過去,讓他注意言論,言論可以自由,但不可以散漫。

  話音剛落,解縉又說:領導,你感覺你殺李善長這件事情,審判上有點事實不清呢。

  滾!

  朱元璋把解縉的家長叫過來,說你領回去吧,等十年後我們再用他。

  “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

  說白了,就是炒了他魷魚,連補償金都沒發。

  朱元璋再沒有召喚過解縉。

  七年後,朱元璋病逝。解縉藉著弔喪的名義進京,其實就是想見見新領導朱允炆,看看有沒有機會調進京。結果德勝門還沒看到呢,就被人告了一狀,說他母親死了還沒埋,父親九十多了,竟然不在家盡孝,跑到京城來觀光旅遊。

  其實這個事情,說是事也是事,不是事也不是什麼大屁事。孔子老師雖然說父母在不遠游,但工作需要嘛。

  這個事關鍵就看人緣。就像上班遲個到,下班早個退,要是同事關係好,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當然,如果同事關係不好,你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人打小報告。

  解縉想著朱元璋對他說的大用,結果這一告,被貶到甘肅蘭州當衛吏,也就比門房大爺高一級吧。

  當然,解縉後面還是走了運,尤其是朱棣當皇帝時,他成了翰林侍讀學士,國家出版署署長,內閣成員。

  朱棣一談解縉就是朱棣:“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可是,等朱棣深入瞭解一下,終於明白跟解縉在一起遲早得瘋。

  解縉太會抬槓了。

  朱棣給兒子朱高煦發點慰問金。

  解縉說,超過高幹待遇了。

  朱棣準備打越南,收復國家固有領土,解縉說:要不要打個賭,你打得下,守不住。

  沒錯,事實證明解縉是對的,但就不能換個方式說嗎?或者換個時間,換個地點再說嗎?

  有時候高情商跟低情商的區別,就是同一句話,他們選擇了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物件!

  一天也離不開解縉的朱棣覺得一天也不能跟解縉待下去了,最後把解縉打發到了越南。

  朱老闆很不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