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奮鬥的勵志故事

  如果青春不用來為了夢想而奮鬥,那實在是太可惜了,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篇1:別被自己網住

  受父親和哥哥的影響,他一向認為做電子工程師是個不錯的選擇,所以在上大學時,他選擇了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後,他又進入牛津大學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

  在牛津大學期間,他認識了朋友貝克。貝克是牛津大學戲劇協會的副會長,因此自然不會放過拉他入會的機會。但他拒絕了。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文靜的人,甚至有點乏味,讓他加入戲劇協會,這不是開玩笑嗎?貝克卻認真地說:“正因為你不愛說話,生活沉悶,所以才更應該加入協會。你應該學著讓你的生活更精彩一些。”他這才點點頭,並由此開始欣賞眾多的精彩節目。漸漸地,他也喜歡上了表演。

  在當年的愛丁堡藝術節上,他鼓起勇氣,用自己豐富的肢體動作和誇張的表情為大家表演了一個滑稽節目。沒想到,他的節目太精彩了,引起了全校轟動。從此,他成為了校園明星。各戲劇協會、諷刺劇社、試驗劇場、俱樂部等組織都邀請他去表演節目。不久,更有電視製片人和電影導演來尋求和他合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轟動,21歲的他迷茫了。過去,他一直都以做一個電子工程師為目標,併為此奮鬥了多年;但現在,他突然更喜歡錶演了。人生的路,究竟該怎麼選擇呢?如果去演戲,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但自己多年來所學的電子工程知識不就白學了嗎?

  是按照自己的目標走,還是依據自己的興趣呢?在宿舍裡,他陷入了沉思。

  這時候,正值盛夏,蚊子特別多。蚊子嗡嗡地叫著,不斷在他頭上“登陸”。不堪蚊子騷擾的他點燃了一盤蚊香,然後關上了門,想薰死蚊子。這時,他發現房門後有只蜘蛛。這隻蜘蛛平時捉過不少蚊蟲,他不忍心傷害它,就又開啟門趕它走。蚊子趁機飛走了幾隻,但這隻蜘蛛卻捨不得離開它的網。它靈活地躲避試圖帶它轉移的他的手,固執地堅持在自己的網上。不久,這隻蜘蛛被蚊香薰死在了它引以為傲的網上。

  這個場景深深地觸動了他。是啊,網,本來是蜘蛛用來網蚊蟲的,但沒想到最終卻網住了它自己。如果他堅持自己的電子工程專業,白白喪失發展的機會,那他不等於被自己的專業給網住了嗎?那他不是和這隻蜘蛛一樣傻嗎?

  於是,他毅然放棄了做電子工程師的打算,開始積極參演各種節目。不久,他就獲得了年度最佳喜劇獎,後來他更獲得了演藝界幾乎所有的重要獎項,更重要的是,他為世界貢獻了全球家喻戶曉的喜劇人物——憨豆先生。

  他就是“用卓別林方式演戲的英國金·凱瑞”,當代英國喜劇泰斗——羅溫·艾金森。

  篇2:一張網頁賺100萬

  開啟電腦,在瀏覽器裡輸入w w w.milliondollarhomepage,這時會跳出一個頁面,上面佈滿了花花綠綠的圖示,密密麻麻,看得人眼花繚亂。可別小看這張網頁,它可為其主人帶來了整整100萬美金的收入!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亞歷克斯當年20歲,剛剛高中畢業,因為家境貧寒,整個暑假他都在為不菲的大學學費犯愁。當然,他完全可以像一般窮孩子那樣,申請助學貸款,畢業之後再慢慢還,但成熟懂事的亞歷克斯可不想那樣。腦袋裡裝滿鬼點子的他,要靠自己去掙來4年的學費。

  某個深夜,正當他冥思苦想、輾轉反側之際,一個想法閃過腦海。他從床上一躍而起,不到10分鐘的工夫,建立了一個網頁,並將之劃分成1萬個格子。他籌劃出如此生財之道:把格子作為廣告位出售,每個售價為100美元。買家可以在格子裡放任何東西,部落格、購物網站等的連結圖示,甚至貼上自己的照片也行。由於每個格子還沒指甲蓋大,這意味著如果你想讓自己的東西更顯眼,就必須購買更多的格子。

  為了顯示出自己的凌雲壯志,同時也為了鼓勵自我,亞歷克斯將網站命名為“百萬美元的首頁”!網站出爐後,他唆使親朋好友購買了一批格子。因其獨特的想法與耳目一新的創意,一些報刊隨即趕來,紛紛加以報道。如此一番造勢後,“百萬美元的首頁”很快就路人皆知。緊接著,大量的訂單紛至沓來,平均每天竟有40多個格子被售出,也就是說,亞歷克斯日進賬4000美金!看到這個數字後,作為窮學生的他竟瞠目結舌,雙手顫抖。

  不出兩個月,“百萬美元的首頁”上的空格子就寥寥無幾。此時,亞歷克斯盤點了一下,戶頭上已有90萬美元,離“終極目標”僅剩一步之遙!見生意如此火爆,他把剩下的1000個格子拿到“易趣”上進行拍賣,沒想到幾分鐘內就被搶購一空!

  如今,“百萬美元的首頁”右上角貼著亞歷克斯大獲全勝的標誌:SoldOut售罄。這下甭說學費,就是再買幢別墅外加一輛小車也綽綽有餘了。就這樣,亞歷克斯用靈感與智慧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篇3:“好用”的人正當紅

  每一個人在組織中,都有明確的職位、明確的分工,這是組織的基本原理。但絕不代表每一個人只能做一件事、只要做一件事,當必要的時候,工作上的彈性排程是難免的,願意配合組織彈性調整、出任艱難的人,通常是組織積極培養的人才。

  一位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主管,拒絕了我交付的一項臨時性工作,理由是這件事與她的職位及工作無關。我不能勉強她,也不能說她錯,因為確實與她的分內工作無關,但從此我對她的印象大打折扣。

  理由很簡單,她在公司內是個不“好用”的人。雖然她在本分的工作內稱職負責,可是當公司有變動、有急用時,她僵硬的態度,畫地自限地自外於公司的需要,自然無法與公司同舟共濟。

  日本知名財經雜誌《Pre-sident》,就曾提出這個“好用”的觀念。在21世紀的新經濟時代,企業內當紅的專業經理人的一項特質就是“好用”。“好用”的人態度開放、不自我設限、專長多樣、學習力強、可塑性高,願意挑戰新事物,也願意以公司的需要為己任,而不是隻自滿於自我的期待。

  “好用”的人在企業內的團隊作業尤其重要。當企業不斷追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並進行大規模的外包服務時,企業內的團隊成員減少,每一個人都是核心工作人員,因而多職能、多專長的人,就會是企業內受歡迎的當紅人才。相較於只有一項專長的工作者,如果你不是該項專長的最佳人選,很容易就會在組織重整中被犧牲、裁員。

  在運動場上,“好用”的觀念十分常見——能鋒能衛的籃球選手可能是最佳第六人;能守內野也能守外野的棒球選手,絕對是教練在組隊時的重要考慮。因為,這種好用的人選,在排程上是具有高度彈性的活棋,是讓教練能有更大的空間補強核心的特殊專才。

  專長的多樣,只是“好用”的條件之一,更重要的是態度。前面所說的例子,並不是這位主管的能力不足,而是她的態度不對。

  “團隊優先”的態度,是新經濟考驗下的工作者必備的條件。20世紀90年代,講究“人性管理”、尊重個人,結果產生了許多的後遺症,工作者的自我意識高漲,凡事講求“我喜不喜歡”“我願不願意”,至於組織及團隊的需要是你家的事,這絕對與“好用”的原則相違背。這種人是在企業不斷的組織重整中,會被優先淘汰的人。

  想在不景氣中存活,請讓自己成為“好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