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的名言警句帶解釋

  有很多的名言警句都是以古語的形式存在的,讀起來有些吃力,今天小編分享的是帶有翻譯的名言警句哦,希望大家喜歡。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精選

  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 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給別人。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 懂得學業的人不如喜愛學業的人,喜愛學業的人不如以從事學業為快樂的人。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 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4. 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譯: 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5.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譯: 讀書時不僅要多讀書,而且要會積累從書上學得的知識,要把學到的知識準確地運用於實踐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問題。

  6.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 只學習卻不思考就不會感到迷茫,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疲倦而沒有收穫。

  7.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譯: 好事壞事都是自己做的,災禍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來的。

  8.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譯: 讀書,要在自己年輕時,生命力旺盛時多讀,多學習。

  9.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 不在那個職位,就不謀劃那方面的政事。

  10.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譯: 君子應該說話謹慎,做事勤勞敏捷。

  11.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譯: 如果書讀得多了非常多的話,那麼寫文章就像有神幫助你一樣,寫文章寫的飛快。

  1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譯: 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憂患很快就會出現。

  1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 懂就就懂,不懂就說不懂,才是聰明人。

  14.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 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

  15. 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譯: 大量閱讀,寫作時就會有如神助。

  經典

  1.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譯: 正確的話,能不聽從嗎?必須認真改正錯誤,才算可貴。恭順的話,能不使人高興嗎?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譯: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知識是無限的。

  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譯: 玉石不經過雕琢,不能成為有用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懂得事理。

  4. 不遷怒,不貳過。 譯: 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5.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譯: 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6.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譯: 孔子說:中等資質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深奧的道理;中等資質以下的人就很難讓他了解深奧的道理了。

  7. 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譯: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8. 小人之過也必文。 譯: 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9.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譯: 學習要不斷進取,不斷努力,就像逆水行駛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後退。

  10.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譯: 讀書讀得多,寫起文章來就會筆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樣。

  11.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譯: 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12.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譯: 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13. 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譯: 外表嚴厲而內心虛弱,這類的小人,就像是挖牆洞的小偷。

  14.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譯: 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裡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5.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譯: 執政者不因人說好聽的話就提拔他們,也不因他是壞人就鄙棄他說過的正確的話。

  推薦

  1. 不以一眚掩大德。 譯: 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2.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 譯: 讀書要持之以恆,一天也不能間斷。

  3. 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 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幹,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4. 學不可以已。 譯: 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

  5.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6.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 既有志於學習和追求真理卻又以貧困為恥辱的讀書人,不值得與他討論真理。

  7.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 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8.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譯: 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里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9. 見侮而不鬥,辱也。 譯: 當正義遭到侮辱欺凌卻不挺身而出,是一種恥辱的表現。

  10.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譯: 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11.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譯: 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

  12. 言必信,行必果。 譯: 說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3.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 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說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4.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譯: 勤奮是登上知識高峰的一條捷徑,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識的海洋裡自由遨遊。

  15.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 他的聰明可以學得來,他的裝傻別人趕不上。

  16.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 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別人。

  17.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譯: 過去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18.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譯: 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19.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譯: 讀書可以使人聰明。

  20.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譯: 我願老年人得到安逸,朋友們相互信任,少年人得到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