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讀書心得_白鹿原心得體會

  《白鹿原》自發表以來就以“墊棺”之作贏得了廣大讀者與評論媒體的熱烈關注,讀完白鹿原之後也是感觸良多,有很多自己的讀書心得。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白鹿原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讀白鹿原心得範文篇1

  終於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結尾令人有些震驚。思緒隨著故事情節的波動有些紛亂,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態隨著白鹿兩家的主線而展開,在中國大地上描寫的這一小塊兒地方折射著整個社會時代的變遷。

  歲月的風霜雨雪,風和日麗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這片古老的平原,精靈的白鹿躍動著人們記憶中久違的傳說,不管經歷多少坎坷風雨,生活的輪子依然不分晝夜地滾動前進,這是歲月蘊含的冷酷而堅實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軒、鹿子霖兩大家族有形或無形的較量推動著故事情節的展開與深入。為了生活而爭,為了臉面而爭。當然書中並無直接而露骨地描寫兩大家族的鬥爭,而是從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最終以鹿家慘敗結局。性格決定命運或許是條真理。白嘉軒是中國傳統男人的寫照,墨守陳規、自力更生、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地生活。因此,他沒有幹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始終以一個威嚴族長的身份立信於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與白嘉軒不大一樣,他追求功利,爭強好勝,作風不謹,卻又有膽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雖然也經歷了起伏的官場,但終究也沒創造些什麼輝煌,最後也以悲慘收場。我覺得性格變化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白孝文,一個是黑娃。白孝文經歷了一場饑荒的打擊之後,由軟弱變得堅強起來,這也多虧他鹿三叔的話語刺激的作用。他從原來的唯命是從,規規矩矩,優柔寡斷的性格中走出來,變得桀驁不馴,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謂一波三折,先是小時的膽小羞怯,後又勇猛剽悍,最後又歸於知書達禮,學為好人。其實性格與環境的關係是辯證的,環境塑造了某人某種性格,而某人憑著某種性格來重新塑造環境。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獎的作品,它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群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彷彿身臨其境。隨人物之悲而悲,隨人物之喜而喜。我們往往被小說中的人物感染,這大概就是大師筆下寫實筆觸的力量吧!

  書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們的呢?

  希望用青春奮鬥的熱情攪破生活的波瀾不驚,用我們的雙手與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讀白鹿原心得範文篇2

  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等。全書濃縮著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1993年6月出版後,其暢銷和廣受海內外讀者讚賞歡迎的程度,為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所罕見。它先是榮獲陝西第二屆“雙五”文學獎最佳作品獎和第二屆“炎黃杯”人民文學獎。1997年榮獲中國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後被改編成同名話劇、電影等多種形式。我們說《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是當代中國作家群中的大家之一,也就不算誇張了———他畢竟以自己震驚中外文壇的非同凡響的佳作而達到了一般作家所難以企及的高度。

  這部最早出版於一九九三年的小說,我是陝西人而且也是很早就知道有這本書了,可是一直沒有讀過,這不能不說這一個遺憾!

  這本書包含了太多內容,涉及了太多方面,更是顛覆了我的很多看法。看完這本書,我思緒萬千,那就講講自己感觸較深的地方吧

  《白鹿原》所反映的生活年代,與小說的時間跨越有半個多世紀,從清末寫到解放初,其間還涉及到解放以後更長的時間。我總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說,比如佔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祕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歷史變遷。

  我感到小說中對人物的“死” 的結局的處理寫的極具震憾力量,簡直就是驚心動魄!這對我的感受是最深的了。《白鹿原》當中,寫小說中人物死的結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麼地鎮靜;像鹿兆鵬家裡,那位鹿兆鵬的媳婦,死又是那麼地讓人感到可憐與可怖;像最後鹿子霖的死又是那麼地窩囊,一切彷彿都是因果緣分。。

  “紅軍”並不像電視裡演得那樣。接受了許多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我才發現很多事並不能盡信書,太多的真相掩藏在短短的幾行鉛字背後,就像人死後一塊石碑就概括了他的一生,其實當中有多少故事,是非對錯,又怎能斷言得如此輕易。從書上可以看到,紅軍可並沒有共產黨給我們灌輸的那樣偉大。革命尚未成功,白靈反而被自己人給咬了,她們不分青紅皁白的將白靈活埋,這犧牲真是犧牲的冤枉!好沒意義!

  最初覺得,書中反映了在那個年代,人們愚昧無知的迷信著。封建文化腐朽和泯滅了他們的人性。可是後來,我又重新思考了這個問題。我又覺得,經過不斷的洗腦,無神論的灌輸,現在社會的人已經無所畏懼。無所畏懼的一個結果是信仰的缺失,另一個結果是,我們已經不怕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我們已經知道,做了壞事和自己是否會遭報應沒有必然聯絡。過去的人們相信,人在做,天在看,雖然沒有精密嚴格的法律體系,人們也本本分分的憑良心生活做事。

  也許,封建主義也有其可取的地方,並非是一無是處。畢竟封建主義通知我們影響我們的時間最長,它的存在必然有它合理的地方。一棍子把它打死未免有些走極端。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走極端的行為都是不對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會比較合理吧。

  書中還有一點讓我欣賞的地方:書中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甚至可以說,白鹿村每個人都絕非善類,正值如白嘉軒也會幹出偷換風水寶地,借人生子這種事。每個人都有陰暗面,也都有善良的一面,更多的時候,人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人物的複雜性由此而出,人物的形象也入木三分,有血有肉,鮮活了起來。

  總之,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本書,不過,書中的一句原話倒是很貼切:好飯耐不得三頓吃,好書架不住半月穿,好書卻經得住一輩子誦讀。這是真理。真真切切。

  讀白鹿原心得範文篇3

  由於《白鹿原》這部電影,我才去看《白鹿原》這本書,因而知道了作者是陳忠實老先生,就如同因為《金陵十三釵》這部電影,我便知道了有嚴歌岑這位文學巨匠。

  一部長達50萬字的長篇小說,講述了由清末民初到建國初期,在關中平原的“白鹿村”,一個白鹿兩姓祖孫三代的恩恩怨怨,紛紛擾擾。其中幾次大的事件無不摧殘在著關中大地,考驗著原上人民對生的強烈慾望,對活的莫大追求。傳說的二伏天降流火,鬧交農,饑饉,瘟疫,似狂風暴雨,似豺狼虎豹,沖刷著,啃食著關中每一寸土地,每一口人,接著又恢復了,還是迴歸到以前怎麼過,現在就怎麼過的光景。但人們多了憂愁,多了汗水,多了失去親人的那種悲痛。50年後,新中國成立了,但已物是人非,人去樓空。

  小說前面大致的說了文中主人公白嘉軒六娶六喪,這極大引起了我接著往下讀的慾望,我想這就是作為一本成功、可讀性高的小說應該具備的條件,先不談文中內容,結構以及要表達的思想,因為沒看之前,這些都是屁話。就談開頭,沒引人入勝這個功底,對小說而言,真不能勾起讀者的續讀慾望。

  白嘉軒是一個勇於正大光明的做事,幾乎不暗地裡做事。針對田小娥被殺,批評了鹿三不應該暗地把田小娥給殺死了,要像我一樣正大光明。自己也承認暗地做的事就是那一次,因為鹿子霖的那塊劣地白鹿顯靈,用自己的好地換了鹿子霖的劣地,遷了祖墳,祈禱六娶六喪的悲情不在上演。田小娥,就是一悲劇人物,生錯了時代,其實她一點也不浪蕩,沒法為了生活,和幾個男人周旋,結果悲慘收場。鹿子霖一個急功近利之人,臉面薄,在官場也是此起彼伏,最後也是悲慘收場。白孝文也一臉面薄,為了挽回臉面,翻身之後買回了之前被子霖買去的宅子,拾回面子。由於田小娥,他吸食白麵,最終窮困潦倒,逐出白家,在三叔鹿三的勸誡下,重獲新生,獲得白父的原諒。黑娃鹿兆謙,個人感覺,變化最大,從一膽小怕事到彪悍勇猛,從一農民到土匪,最後成為一知書達禮的好人,但最後還是因為認定為反革命份子被槍斃而悲劇收場。白靈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一個人,不為其父思想而所動,典型的一個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的人,在抓內奸抓特務運動中被誤認特務處以活埋而悲劇收場。鹿兆海一對愛情執著的人,非靈不娶,但由於國黨身份,草草收場,卻沒如願以償,最後在圍剿紅軍中戰死。鹿兆鵬一趁火打劫,用武漢話說:“就是他撿了簍子。”奪走了兄弟的喜愛之人,因為他的共黨身份而成就了他的愛情。相對於白嘉軒的第七個妻子吳仙草而言,這些人的死,作者的描寫極具震撼力,驚心動魄,而吳仙草死的那麼普通,那麼鎮靜。前段時間網上還把《活著》跟《白鹿原》對比起來了,的確大致上都是悲慘收場,物是人非。

  白鹿兩家,恩怨紛爭不時上演,你讓我下不了臺,我也要讓你下不了臺。國共兩黨,那時共黨還未正名,是一個還未被百姓所擁戴的地下黨。國黨卻屢次剝削老百姓,失人心,慢慢地共黨就得到了人心,隊伍壯大起來。

  一副農村老百姓的生活畫卷,一副白鹿村興衰的歷史長卷躍然紙上,感受到人們對生活的眾多無奈,感受著那段兩黨紛爭的“窩裡鬥”歷史,讓人意味深長。

  讀罷,有種意猶未盡之感,於是寫下這篇第一次正兒八經的讀後感。模仿高曉鬆寫的《如喪》,我們終於讀得可以寫寫讀後感了。我們終於老的可以談談未來

  後記:因為這本書,讓我對茅盾文學獎有了一些瞭解,茅盾文學獎是對長篇小說而言的,這本書獲得了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這本書甚至一度暢銷,出現了一時“洛陽紙貴”的盛況,所以推薦大家也看看。

  老朱說我寫這篇讀後感是炫耀,炫耀我讀過這部小說,怎麼說了?頓時覺得我挺悲哀的,我的炫耀資本已經低的我讀過《白鹿原》,讀過一本書就是我炫耀的資本。也的確啊!我腰纏沒萬貫,只是荷包裡憋屈著一個並不飽滿的皮夾子,床上也沒美女陪睡,左抱友擁。手腕上也沒價值幾萬的手錶,就連幾十塊的表也是我多年的願望,但從未實現。沒有有錢的乾媽替我掃貨,沒有有權的乾爹擋風遮雨,吃的不香喝的不辣,穿的是布戴的是眼鏡,我拿什麼炫耀,一本書就可以讓我炫耀,我該是多麼的瀟灑啊!多麼的悲哀!那就讓我好好地炫耀下,我讀過餘華的《活著》、薄伽丘的《十日談》、陳忠實的《白鹿原》、孟非的《非說不可》,,正在讀的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壓根不值得一提隨便翻翻沒堅持看完的書,課外書籍的數量屈指可數,四大名著都不在其列,這才是我覺得是自己的最大悲哀。二十多年過去了,完全沒怎麼看書,完整看過的課外書籍就這些,所以頓時覺得初中和高中都浪費了。一則微博引起了網友的好感,主題是一個女生炫書,把她家的眾多藏書發在微博上,不是罵聲,而是讚歎。

  場景一

  老師:“同學們,今天的家庭作業是寫一篇讀後感。”

  學生甲:“老師,你這不好吧!讀了一本書,自己知道就好了,讀後感有什麼可寫的,就不炫耀了吧!”

  老師:“好吧!既然你這麼認為就不寫了吧,然後回去問問你爸媽該寫嗎?”

  學生乙:“這還不簡單,回家電腦一查不就都OK了。

  學生丙:“挺好的,多年以後依然記得我讀罷此書的感受,瞭然於心。

  特別想說學生乙就是當年的我,因為確實沒看什麼書。

  場景二

  某作家協會:“你們再不能寫讀後感了,因為接到“國家低調局再低調辦公室”的指令,讀後感存在炫耀,太過於高調。當局一致決定,取消這種文體。

  作家A:“太坑爹了,那我的作品怎麼讓人記住,讓人感受常在,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作家B:“看樣子我們要緊跟莫言腳步,向魔幻現實主義靠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作家C:“莫言是由於買房買不起不幸福,那我們可真不幸福,我們看不到他人對自己作品的評價也不能寫自己對他人作品的感受。

  於是讀後感這種文體被杜絕了,元芳,針對讀後感銷聲匿跡一事,你怎麼看?

  >>>下一頁更多關於“讀白鹿原心得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