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國旗下的講話稿

  全校師生,聚集在一起,無論是歡呼、感慨、喜悅、悲憤,都讓學生感受到同時代人思想和情緒的共振。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範文一:

  興趣是人們活動強有力的動機之一,它能調動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熱衷於自己的事業而樂此不疲。古往今來,許多成就輝煌的成功人士,他們的事業往往萌生於青少年時代的興趣中,延著興趣開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了自己事業成功的路徑。

  被喻為“科學巨人”的牛頓在蘋果樹下看書時,從一個蘋果成熟落下而引發了聯想。試想一個蘋果掉下來是一件怪事嗎?不,它很常見。誰也沒有去注意它,因為我們覺得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它不掉下來難道飛上去嗎?正是牛頓對這個我們不在意的問題有了濃厚的興趣,既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著名科學家達爾文,因一次考察,對某島上動物外型的異樣產生興趣。也許我們會奇怪一陣子,就逐漸淡忘,但達爾文卻不罷休,進入更深一層的研究,用了22年時間寫成了《物種起源》一書,提出進化論。推翻了多年以來“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創造的”這個亙古不變的說法。如果不是興趣促使他鍥而不捨地探討,也許我們至今仍在信奉著神的創造。

  這正驗證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確實,同樣從事研究的兩個人,一個是“我希望能學”,另一個是“希望我能學”,主動與被動間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據心理學家驗證,人若擁有良好的心態與強烈的求知熱情,他的靈感便會一觸即發,如泉眼般源源不斷,那麼結果也會事半功倍;反之,用一張愁眉苦臉面對探討,就像一部機器,沒有想法,說不定方案不僅未能得出,還可能弄巧成拙。所以,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當你對它充滿興趣,你就會發現,記住它是一件多麼簡單的事情。

  而一中,更是培養我們的興趣之地,若你喜愛繪畫,加入社團,勤於練習,或許未來的畫家夢不再是空想;若你熱愛運動,進入校隊,幾年以後你也許會是運動界的耀眼明星;若你鍾情演講,參加比賽,鍛鍊口才,或許今後外交之夢終能夢想成真。我們因為興趣開始學習,因為興趣開始努力,因為興趣開始堅持,因為興趣開始收穫。

  同學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推動著人們主動地去開拓進取,促使我們學會發現身邊的大小事。無論是遼闊寬廣的大地,還是浩瀚無垠的海洋;無論是形形色色的人生,還是生生不息的物種,它們都存在著千千萬萬個“為什麼”,等著我們洋溢著滿懷的興趣去發掘其中的道理。讓我們努力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讓夢想伴著興趣從現在開始,從一中出發。

  範文二: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孝親敬長,勤學報國》.

  同學們,現在距離期末考試已經很近了,全校同學都在緊張地複習著功課.除了我們自己、父母和老師也希望我們在期末考試中能夠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為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和自信心.期末考試的臨近也提醒著我們,充實、愉快的一學期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同學們,xxxx年即將過去,xxxx年正款款向我們走來.這一年,我們要感謝爸爸媽媽,因為生活的每一天裡,爸爸媽媽都給予我們全部的愛,讓我們享受著世間的親情和幸福.所以,我們感謝我們最親的人——爸爸媽媽!

  這一年,我們要感謝老師,老師是我們成長的領路人,是我們的朋友,老師尊重、理解、愛護我們,老師的言傳身教,讓我們受益終身,老師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所以,我們感謝每一位老師!

  這一年,我們還應該感謝身邊的同學,同學是我們學習生活的夥伴,同學之間互相鼓勵,互相幫助,才能共同戰勝困難與挫折,共同品嚐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所以,我們要感謝每一天都在身邊相伴的同學!

  這一年,我們也應該感謝學校,學校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學習環境,校園電視臺、科技互動空間、養殖區、科技自然實踐基地還有第二圖書館的建成,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學習實踐空間.我們應該感謝生活老師、清潔工阿姨、保安叔叔、和食堂師傅,他們每一天都承擔著照顧、呵護我們的工作!所以,我們感謝我們的母校!

  同學們,感恩是獅山少年的優良品質,擁有感恩的心,就擁有了快樂!擁有了幸福!擁有了美好的未來!

  讓我們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訂立下我們的目標——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家裡孝敬父母;到學校,尊敬老師,愛護同學;努力學習,長大後奮發有為,報效祖國!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範文三:

  首先給大家講一則小故事: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便賜給他“文公”的稱號,後人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他卻認為孔圉配不上那樣高的的評價。於是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和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著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聽完這則故事,我們會發現它是對“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最好的詮釋,我們也不禁感嘆好學與善問的精神在古聖賢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更重要的是向我們提出了對待學習和人生應有的態度,意義深刻。在學習上、生活上、為人處世上,勤奮好學、不恥下問是我們必不可少品質。波蘭有句名言:常問路的人才不會迷失方向;俗話說:學無長幼,能者為師。年齡無論長幼,身份無論貴賤,學歷無論高低,其長處、優點都值得我們學習。古往今來,凡成大器者,他們不僅天資聰穎,而且勤奮好學,樂於請教。“藥聖”李時珍不畏艱難險阻,遊歷四方,爬山涉水,嚐遍百草,向各地資深的老農和大夫虛心請教,歷經四十餘年,終成《本草綱目》,為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名垂青史;清代大學者,思想家戴震,學習時,他總是向老師頻頻發問,不得答案,“誓不罷休”。生活中,他善於向他人請教,最終使自己的學問,思想都超過了朱熹;吊燈在風中來回擺動,這是多麼平常的事啊,可伽利略卻由此產生了疑問,並問出個所以然來,終於讓他發現了擺動的快慢與物體的重量無關,和線的長度有關。正是秉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伽利略成了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相對論的發明者愛因斯坦說:“智慧並不產生於學歷,而是來自對知識終生不懈的追求”;巴爾扎克也曾經說過一句話:“問號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不乏存在一些不善於學習或不勇於發問的人。而在這些人當中,有的是不去思考,也就無問題可問;有些人卻是有問題要問,但礙於面子,怕人笑話,瞧不起,而把問題“隱藏”下來;還有的人根本不把那些問題放在心上。久而久之,這些人的知識漏洞越來越大,問題屯積得越來越多,思維能力會越來越弱,知識面會越來越小……如此以來,不僅無法達到成功的終點,還很容易迷失方向。少年天資過人的“神童”仲永因為疏於學習,最後不也淪為平凡人嗎?

  當今時代,科技迅猛發展,各種新知識、新事物更是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我們要做到不落伍,做到與時俱進,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養成樂於學習、善於學習的良好習慣。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立足當今社會,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吧,積極學習並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謝謝大家!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