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讀生高考勵志故事陳明星

  奇蹟,是為了信念犧牲一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復讀生高考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考生陳明星創造復讀奇蹟

  考生陳明星創造復讀奇蹟,這篇關於考生陳明星創造復讀奇蹟的文章,由成功勵志網收集整理,有時候一篇文章,一個故事就能讓人的一生改變,希望有關於考生陳明星創造復讀奇蹟的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

  10個月成績提高近400分

  ——考生陳明星創造復讀奇蹟

  去年高考只考了241分的陳明星,在襄樊五中高三6班復讀一年後,今年一下子考了630分。聽說陳明星在短時間內成績提高了近400分,周圍的人羨慕不已。去年高考時,陳明星語文、數學、外語、理科綜合的成績分別是52分、22分、92分、75分,而今年的成績則提高到了119分、126分、131分、254分。

  陳明星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很有思想。”陳明星的爸爸這樣評價兒子。

  行百里路,思考路怎麼走

  陳明星今年19歲,高中就讀於華師一附中。“他小時候成績很好,可上高中後開始迷戀網路遊戲,再加上高三時心態不穩定,所以去年高考沒考好。”陳明星的爸爸說,當時陳明星非常鬱悶,跟家人說準備步行南下,要在路上思考以後的路該怎麼走。“在徒步過程中,可以體驗沿途老百姓的艱難生活,也可磨練他的意志、考驗他的耐力。”陳明星的爺爺說。陳明星的決定得到了家人的同意,於是,他隻身帶了500元錢從武漢出發了。

  在這期間,陳明星每天走四五十公里,晚上就住在五元一晚的小旅館裡,餓了就隨便買點吃的。當時,陳明星也沒帶手機,沿路碰到網咖就進去把路上的見聞和感受寫下來儲存在電子郵箱裡,並通過電子郵件給父母報平安。

  一個星期後,陳明星到達湖南嶽陽,行程二百多公里。此時他身上的錢所剩無幾,整個人被晒得脫了一層皮,也瘦了很多。但他考慮好了,復讀是最好的選擇。於是,父母給陳明星寄了點車費,他返回了武漢。

  復讀期間,成績一次比一次好

  陳明星的爺爺告訴記者,“我老家是棗陽的,平時回老家時瞭解到襄樊四中、五中的教學質量也很高,一點都不比武漢差”,所以一家人就讓陳明星到襄樊復讀。

  “襄樊五中的老師確確實實在育人。”陳明星的爺爺和父母都特意強調了這一點。去年9月,陳明星轉到了襄樊五中高三6班。當時他的成績在班裡比較差,但老師們一點都沒嫌棄這個外地生,而把他與普通學生一樣對待。去年高考,陳明星的理科綜合只考了75分,化學成績很差。襄樊五中奧賽班一位姓帥的化學老師得知陳明星的情況後,利用寒假休息時間無償給他補了四次課。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陳明星今年高考的理科綜合考了254分。

  談及成功的祕訣,陳明星的爺爺認為,孫子除了遇到好學校、好班級、好老師,也與自己的努力分不開。意識到自己在高中時因迷戀網路遊戲落下了課後,陳明星每天中午都要擠點時間看看書,每晚在下自習後總要“加班”一個小時。

  轉到襄樊五中後,陳明星的考試成績突飛猛進,從300分,到400分,500分,570分,599分,601分,620分……

  成功路上,爺爺功不可沒

  “陳明星進步這麼大,他的爺爺也出了不少力。”陳明星的姑媽說。

  陳明星的爺爺今年已77歲,早年畢業於華師物理系。受爺爺的影響,陳明星的物理一直學得很好。陳明星轉到襄樊五中復讀後,爺爺也來到襄樊,與陳明星住在一起,他要拉孫子一把。

  每次放學回家,陳明星都不忘跟爺爺講講當天學校發生的事。而爺爺則趁機開導,與孫子交流思想,教育孫子他好好學習。在今年高考陪考時,陳明星的爺爺還開玩笑地說:“這次高考就跟紅軍四渡赤水一樣,是陳明星人生的一次大轉折啊!”

  最終,陳明星今年高考考了630分,他填報了南京大學,選擇了物理專業。

  復讀生高考勵志故事:是為了信念犧牲一切

  —— 一個考取北大生物系學生的高三傳奇

   TO all those who said that I can't,I have proved once more,yes I can.

  終於,我可以平靜下來,在這樣一個清晨,好好地回憶,細細的品味,那屬於我的高三奇蹟。

  想借用班主任的評語,對高三的上學期大致描述:“你懂得胸懷天下卻做不到臥薪嚐膽,立志異常堅定卻難逃現實誘惑,看得見遠處的山卻看不見腳下的路。有時把執迷不悟叫執著,有時把自我滿足當自信,有時自以為是能夠拯救別人拯救世界的萬能上帝,到頭來成了自身都難保的過河泥菩薩。有時是真正弱點百出還不以為意的“偽高手”,有時是地道地荒廢機會還自鳴得意的可憐人。”看到這些評語,這些批評,我心裡有恐慌,卻更迷茫——我究竟該怎樣做……

  【這是我從教幾年的學生評語中唯一一次這麼“狠”地評價自己的學生,而批評的恰恰是我最喜歡的學生中的一個。他幾乎是我欽點的班長;他有很多看法與我異乎尋常地一致,雖然我沒有當面對他說過;他曾經在寒冷的深夜與我探討愛的問題,雖然我沒有能讓他接受我的觀點,但是我依然欣賞他的思考;他也有著自己的大氣與胸懷,我喜歡他們做的每一期牆報和班會,我喜歡他的文筆,也多次把他的文章作為範文;當然,這些都掩不住他的不足,他也在高三的時候為自己的習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直到今天我都相信,他的路原本可以不這麼難。

  我依然記得,我是下了多大的決心才給高策寫下上面那些話,我記得,我幾乎是用了整整兩個晚自習,用了十多張答題卡來反覆揣摩這些話。語氣太重了,緩和一下,太緩和了,再加重。思考來思考去,我幾乎選擇了我能選用的最嚴厲的方式寫下了上面的話,我的想法只有一個,我也相信他能理解,那就是——這些話不是無情地否定,而是狠狠地喚醒;而不是無情地放棄,而是堅定地期待,這些話不是結束,而是一個起點。】

  千瘡百孔的習慣讓我的成績從高二期末的年級第一跌到了四五十名的位子,不過那時的我依舊自信滿滿,覺得自己可以東山再起。

  這就是高三的前一多半時間,在迷茫與掙扎中看著成績下滑,看著北大遠去……

  不得不提的是自主招生,現在想想,那真是一次夢幻般的影響我很久的經歷!

  憑藉高二的成績我走進了北大自主招生的筆試考場,上午的數學共四個題,交卷時我只做了一點點。若是擱在平時,下午的測試我一定會邊做題變懊惱,接著一敗塗地。可是這次,不知是哪裡來的力量,我暫時忘卻了上午的數學卷,一點一點答題,一秒一秒把握。走出考場,我知道自己希望不大,卻著實為自己下午的沉著感到欣慰。壓線通過筆試,正是對我心態的獎勵,從那時起,無論上一科考的怎樣,我都能堅強的努力到最後一秒,這或許遠比通過考試要重要吧。

  【我不曾預料到他會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可我料想到了他的堅持。這也許是我下決心寫下上面那些評語的最大的原因吧!】

  接著的面試,我再次走在未名湖畔,呼吸著那讓我陶醉的氣息,陽光靜靜地灑在身上……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那未名湖中的滑雪者,博雅塔下的讀書人,給了黑暗中的我多麼強烈的希望。

  戲劇性的是最終我只獲得五分的加分,老天開起玩笑怎麼這麼有意思,寒假的十天,我扔掉了所有的計劃,不知所措的呆著,就是呆著什麼都不做。做了那麼多,花費了那麼多時間,只有五分,值嗎?我永遠不會忘記許多人聽到這“五分”的神態,那是一種聽到冷笑話的表情,我只有以笑應對。可我不服,或許,這五分就有用呢;或許,就真的有用呢……

  再開學,立刻到了“質檢二”。理綜的出現讓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化學的優勢發揮不出,物理的劣勢暴露無遺。200名,我忘不了老師氣沖沖地拿著成績單到宿舍指給我看:“還沒這麼差過吧!自己好好想想……”剎那間,我感覺自己被壓得喘不過氣,咬咬牙,下定決心。我扔掉了手機卡,把MP4借給了同學,在枕頭下放了三樣東西:暑假買的《清華北大不是夢》,在北大自主招生領取的《築夢北大》,以及北大的一組明信片。趴在床上,難以入夢。一筆一劃地將職燁的《花開不敗》抄了一遍,希望自己可以像那個為了復旦犧牲一切的小女孩一樣……

  在職燁寫成《花開不敗》的那一刻起,這篇文章影響了多少曾在夢想面前困惑的孩子。在郭嘉逸的文章中提到他,在高策的文中裡提到他,在無數孩子的青春記憶力有這樣一篇文章的痕跡。而未來人們還會記住郭嘉逸的《從一個自己到下一個自己》,也會記起這一篇《奇蹟,是為了信念犧牲一切》。

  每天走在路上,眼前總是黑壓壓的一片,看不到一絲陽光,晚睡早起的生活導致了身體的問題,腦子裡總是跟漿糊似的,還不時地乾嘔。但我不能鬆懈,該吃藥吃藥,吃了藥還得玩命啊……每天在宿舍“加班”,覺得夜好靜啊,只聽到自己的心跳。那是一段忘記了開心的日子,也是我最懷念的一段時光。

  抱著破釜沉舟的勇氣我堅持了一個月,結果卻是在“一模”時由低谷跌落深淵。570分,283名,按往屆的成績看,這剛夠一本。距高考還有54天,我真的想放棄了……有氣無力的看著試卷,可怕的是我沒有那種“收拾舊山河”的勇氣與激情了。

  多謝我的朋友,用一張紙,一段話喚起了我內心的希望:“把每天當成終結前的最後禮物,把每道題都當成訓練能力的必備武器”“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遙馬亡”也“必須為了必須,到耀眼的地方去!”。是啊,還沒結束呢,真的,還有可能大逆轉。

  【我記得我曾經讓他們看馬雲的訪談視訊,也曾把馬雲的那句話告訴他們,他們也一定都記得,那就是“今天很殘酷,明天很殘酷,後天很美好,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見後天的太陽”。是啊,努力容易,堅持難;堅持容易,遇到挫折打擊、甚至是反覆遇到挫折和打擊仍舊堅持就更難。我對現在的學生說,如果你一直努力,卻要在往後的第十次考試的時候能換來勝利,你願不願意為它承受前九次的失敗?還是在其中某一次失敗的時候就舉手投降?回答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而那第十次考試也許就是高考!】

  那是一個見證我內心成長的下午,一個人坐在窗戶旁,發聲地再一次讀了那個堅強的復旦女生留給我們的財富——《花開不敗》。日記本上我有力的寫著:我可以一落千丈,我偏要一鳴驚人。一天超越六個人,殺進北大。現在看到這些話,仍是很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怎麼就那麼相信奇蹟!正如柴靜所言吧,失敗不是悲劇,放棄才是!

  按照正常的情節,我應該成績回升。可現實終究是現實,“一點五模”年級233名,據復讀生說,這樣的成績沒戲了。沒戲了吧……

  那天上完第一節晚自習後出去跑步,發瘋一樣。回來看到了發下來的化學卷子。看著接近滿分的卷子,我對自己笑了笑。接著發現卷子的最後有化學老師的一句話“你還是那個優秀的你!”還有人相信我,老師沒有放棄我。一瞬間,我感到莫名的感動。勵志名言 !

  【有的時候老師無心的一句話都可能在學生心裡留下深深的烙印,無心的鼓勵可能種下希望和力量,而無心的否定也可能帶來失落甚至是仇恨。一次一個學生給我留言說,說我的一句話給了她很深的影響,這句話是“就算是你有99%的好,也不能放縱1%的不好”,可是這句話我早就都忘了,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說的話了。在那個高壓下的時期,一句否定的話就可能摧毀一個前進的就會,而一句鼓勵的話或是一個信任的微笑就可能成為燎原的星星之火。老師啊老師,我是每時每刻帶給人影響的人。】

  影響很深的是一天在宿舍,隔壁班的一個哥們來聊天。言談中,我不自覺地流露出沮喪,他送我這樣的一句話:高一高二,你一直是在前面,沒受過打擊。我是一直被打擊,從未被打倒!

  【從這裡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看出班風的重要?是不是也可以看出朋友的重要?如果這個時候聽到更為沮喪的話,又會怎樣?】

  一天天重複的日子,通向了“二模”,衝到了年級70名的我卻怎樣也高興不起來了。馬上要自由複習了,物理60分……向物理老師求助,經驗豐富的他告訴我這一階段物理不太可能有大進步了。老師說的沒錯,但是不是沒有可能啊!我不服,我知道我有多好,走著瞧!

  【有的老師對學生說要重視高一,高一不行以後就不行了,有的說重視高二,高二不行以後就不行了,有的說重要的是高三一輪複習,一輪不行以後就不行了,可是我要說,我們理解這些話的用意無非是想讓學生當下,但是請不要再無心中也摧毀了孩子對未來的期待。我們不相信“高一決定論”“高二決定論”“一輪決定論”,我們鼓勵珍惜每一天,我們也歡迎每一個迷途知返的孩子,我們相信所有的努力只要開始都不晚。而只要堅持,總會好於放棄希望。在成功面前,沒有“不太可能”,也沒有“小可能”,只有百分百堅持與百分百放棄。】

  距高考還有19天的時候,我將戰場搬到了自習室。那裡都是學競賽未成的戰士,我和他們一樣,無路可退了!每天都在想著那些分數,語文120,數學140英語140理綜275加上5分,夠了,到北大了……白日做夢可以,不過要夢得有價值,夢是可以帶來動力的!我在桌子上立了一張紙“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像一匹餓狼,不顧一切地發瘋一樣衝向北大。

  【在教室的牆上,貼著每一個同學高考的目標,高策的那張紙上寫的是“博雅塔前求博雅,未名湖誓聞名”,高考前離校的時候,很多同學收拾了行李匆匆走了,高策走到那張紙前,認真地撕下來,裝在包裡帶走了。後來我想,那一刻是不是也是一個預兆?】

  “二點五模”時到了年級30名,正如我“一天超越6人的誓言”。誰讓你給了我一點希望,我會不留餘力!

  最後的十天,宿舍只剩我一個人了他人已經保送或者留級。那位保送清華的“神人”臨走時說:你們會考的很好。“我會的”,我心想。

  把三年的東西全縷一遍,心如止水,最後的戰役,蓄勢待發。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考場上有我的兩名好朋友時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大獲全勝,不可逆轉》。

  臨走前的晚上,班主任到我宿舍微笑著拍張我肩膀說:“你的成績呈一個V字,希望高考時你會再回頂峰!”

  【那一刻我依然記憶清晰,我走在學生的宿舍裡,微笑著對每一個孩子說了鼓勵的話。走到高策面前的時候,他還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頭收拾東西。我知道我們之間已經有了太多關於成績的交流,我相信他心裡應該早就知道我的話。我對他說出上面的話的時候,他還用很小的聲音說,“會的,一定會的”,像是在回答我,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一切,定格在捧起通知書的時候!672分,加五分,北大我來了!親吻著手裡的寶貝,突然想起我的物理,110分!

  這時候我才明白,原來這一年是這麼的奇妙。奇蹟,就是為了信念犧牲一切!

  【回首這一年的青春,竟品出了悲壯的味道。坐在辦公室裡,我又一次滿懷感慨,坐在北大燕園的高策會是何感受呢,坐在教室的學生和坐在電腦前的你又是如何?

  再回首,我們是不是也發現,犧牲的其實並不是一切,誰說這犧牲不是一種贏得呢,贏得的太多太多,我們每個人都有可以創造奇蹟的歲月。】

  復讀生高考勵志故事:夢想翱翔,才能翱翔

  距高考還有107天,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培養自己的自信心,不管面對的是什麼困難,都要勇於克服,不能當逃兵。既要有夢想,還要敢於追夢!夢想翱翔,才能翱翔!

  1914年7月4日,在美國西雅圖市舉行的國慶節慶祝活動現場,出現了一架飛機,在空中做著各種精彩的表演。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掌聲和吶喊——20世紀初期,飛機還是一個絕少有人接觸的新鮮事物。

  飛機降落後,飛行員馬羅尼便被潮水般的人群圍住了。人們不但羨慕他的勇敢,更是對飛機這個怪物能夠翱翔於高空充滿了好奇。

  這時,馬羅尼笑著問周圍的群眾:“有誰願意和我一起飛上天去試一試嗎?”連問三遍,無人應聲——對飛機這種新鮮事物,人們好奇的同時,也對它生有無窮的恐懼:這東西飛在空中,上不著天下不挨地,誰知道它會不會摔下來?

  這時,一個青年人霍地站出來,大聲對馬羅尼說:“先生,我想我可以同你一起飛上天!”

  飛機在馬羅尼的操縱下,穩穩地飛上了天空,然後在空中做著各種精彩的動作。那個青年人儘管平生第一次飛上天,心裡有些害怕,可還是好奇地問這問那,不住地觀察馬羅尼駕機的每一個動作。20分鐘過後,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飛機穩穩地降落下來,青年人面帶微笑走出機艙,他大聲向周圍的人們呼喊:“真的不錯,可以上去試一試!”

  觀眾包括飛行員馬羅尼都為年輕人的勇氣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個年輕人從此對飛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久,他就萌生了製造飛機的念頭。在好友的幫助下,他用當地廉價的木材製造新型的輕便飛機。1916年,這個青年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浮筒式小木飛機。在人們驚訝的目光中,青年人親自駕著自己研製的飛機進行飛行試驗,一舉成功!此後,這個青年人在西雅圖郊區正式成立了“太平洋航空產品公司”,1917年改名為“波音公司”。這個敢於挑戰藍天的青年人就是“波音”公司的創始人——威廉·愛德華特·波音。90多年來,波音公司始終致力於新產品、新技術的探索和開發,從民用飛機、軍用飛機到太空梭、運載火箭、全球通訊衛星網路、國際空間站,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赫赫有名的B-17、B-29轟炸機,以及東西方冷戰時期著名的B-47和B-52戰略轟炸機,美國空軍中比較出名的KC-135空中加油機以及E-3預警機均是波音公司的產品,就連美國總統乘坐的專機“空軍一號”也是由該公司出產的波音707以及波音747改裝而成的。

  不管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只要敢於“站出來”、敢於“站起來”,那麼就會有創造奇蹟的諸多“可能”!夢想翱翔、敢於翱翔的人,才能最終在萬里長空縱橫馳騁、自由翱翔。

  高三學子們,振翅高飛吧!請相信: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