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及答案

  七年級歷史期中試卷的練習是歷史複習期中考試環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做好做好歷史期中試卷的整理吧。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及參考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下列各小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將其前面的字母填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

  1.小強的爸爸要去參觀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遺址,他要去的地方應該是

  A. 陝西省 B. 浙江省 C. 雲南省 D. 北京市

  2.下列關於北京人的描述正確的是

  A. 能直立行走,體質特徵與現代人一樣 B. 使用磨製石器

  C. 過群居生活,會人工取火 D. 過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

  3.距今6000多年前,使用磨製石器、骨器、黑色陶器的我國原始居民是

  A. 河姆渡人 B. 半坡人 C. 大汶口人 D. 山頂洞人

  4.中華民族常被稱為炎黃子孫的主要原因是

  A. 因為炎帝和黃帝都是部落聯盟的首領

  B. 因為炎帝和黃帝有許多發明創造

  C. 因為炎、黃部落聯合發展形成了中華民族的主體——華夏族

  D. 因為炎帝和黃帝共同打敗了蚩尤

  5.《禮記•禮運篇》描述了原始社會的一些情況,其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讚頌了

  A. 黃帝的功績 B. 禪讓的做法 C. 公有制的先進 D. 國家的出現

  6.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是

  A. 黃帝 B. 堯 C. 舜 D. 禹

  7.以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使“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的是

  A. 堯 B. 舜 C. 禹 D. 啟

  8.夏朝建立於

  A. 公元前20世紀前期 B. 公元前21世紀前期

  C. 公元前20世紀 晚期 D. 公元前21世紀晚期

  9. “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在今年10月於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國家主席為展覽題寫序言,從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距今

  A. 1811年 B. 1812年 C. 2215年 D. 2216年

  10.七年三班同學要編排歷史劇“夏、商、周的殘暴統治”,三位同學分別要扮演夏、商、周時期的亡國之君,他們分別是

  ①啟 ②紂 ③周幽王 ④桀 ⑤武王 ⑥湯

  A. ①③④ B. ④②③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11.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於

  A. 原始社會末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12.小明看電視劇《封神演義》時看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800多個部落擊敗商朝軍隊,商王自焚,商朝滅亡。由此他可回憶起的歷史事件是

  A. 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 B. 牧野之戰

  C. 商湯滅夏 D. 犬戎攻破鎬京

  13.青銅工藝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標誌,我國曆史上的青銅時代是指

  A. 夏、 商時期 B. 晚商至西周時期

  C. 西周時期 D. 夏、商、周時期

  14.“苦心 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裡的苦心人指的是

  A. 越王勾踐 B. 楚莊王 C. 吳王闔閭 D. 晉文公

  15.“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這則材料反映的是

  A. 晉文公稱霸 B. 齊桓公稱霸 C. 楚莊王稱霸 D. 勾踐稱霸

  16.我國進入鐵器時代開始於

  A. 夏朝 B. 商周時期 C. 春秋時期 D. 戰國時期

  17.戰國前期,標誌著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是

  A.鐵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廣 B.農業技術的進步

  C.水利工程的興修 D.農業產量的提高

  18.下列事件中最能體現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特點的是

  ①吳越爭霸 ②鐵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 ③各國相繼變法 ④馬陵之戰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9.認為“民為貴”,“君為輕”,主張實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莊子

  20.下列有關朝代順序的排列,正確的是

  A. 夏——商——西周——戰國——春秋

  B. 夏——西周——商——春秋——戰國

  C.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

  D. 商——夏——西周——春秋——戰國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包含6個小題,共30分。其中21題5分,22題5分,23題4分,24題4分,25題7分,26題5分

  21.相關連結5分

  1發現早期人類文化遺存最多的國家是 。

  2被後人尊稱為“人文初祖”的是 。

  3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4屈原創造的新的詩歌體裁是 。

  5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 。

  25.材料分析7分

  材料一: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業及怠惰而致貧者,舉以為孥奴隸。宗室非有軍功者,不得為屬籍享受特權。

  請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國曆史上哪一次變法?當時在位的國君是誰?

  2材料二反應的變法措施是什麼?

  3該變法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條?

  4此次變法對該國產生了什麼影響?

  5“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已成為千古流傳的名言,在科學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我們最需要名言體現的哪一種精神?

  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答案

  21. 5分

  1中國 2黃帝 3都江堰 4楚辭 5孔子每小問1分,字錯不得分

  23.4分

  1司母戊鼎 商朝 每問1分,共2分

  2商王權力 1分

  3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1分

  24.4分

  1A——齊 B——秦 C——燕 D——楚

  2長平之戰 1分

  3晉國 1分

  25. 7分

  1商鞅變法 秦孝公每問0.5分,共1分

  2獎勵耕戰 1分

  3承認土地私有,准許自由買賣 1分

  4促進了農業生產,1分提高了軍隊戰鬥力1分,使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兼併六國、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1分

  5不因循守舊的創新精神只要符合題意即可得分1分

  26.5分

  1分封制 目的:為了加強對全國廣大地區的統治每問0.5分,共1分

  2王族、功臣以及舊貴族的後代 答出2點即可給1分

  實行嫡長子繼承製1分

  3不但鞏固了對原來商朝地區的統治,而且擴大了統治範圍,1分加速了全國經濟的發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