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於百善孝為先演講稿

  巍巍中華、泱泱華夏。我們的民族自古以來都是崇尚孝道的民族。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1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或許一聲祝福對自己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美好,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曾參以孝為一切道德的根本與總和,以孝統帥一切倫理道德。認為孝不只是個人行為和治理家庭的準繩,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基本綱領,是天經地義、永恆普遍的基本原則。與如今科技進步發達的社會相比,似乎古代人們對“孝”的理解更為深刻。為了增強現代學生的孝道觀,中國科技大學的以為老師還特意為大家佈置了一項特殊的“寒假作業”,那就是讓同學們回家為父母洗腳,但是能完成“作業”的同學卻很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奇怪,有些不好意思,覺得似乎太形式化了。不錯,它的確是一種形式,但它是種可以衡量我們給予父母的愛是不是也像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那麼多的一種形式。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為父母洗腳,那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可以為他們過生日,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們可以陪他們好好的吃一頓飯,即使沒有大魚大肉;我們也可以瞭解父母的鞋碼,為他們買雙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這些平凡的事,當我們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後就能體驗到它的不平凡了。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全球各社會、各個文化道德中永恆的主題,不論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社會穩定。而孝,正是調節家庭關係的一劑良藥。一個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效忠國家的人。從孝出發,才能家和萬事興,才談得上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座的所有朋友,讓我們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只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只是一頓粗茶淡飯。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一枚含著體溫的硬幣……無論用什麼方式來回報,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

  孝,是稍縱即失的眷戀,是無法重視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讓我們永遠記住孝心的存在,記住孝心是無價的。

  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XXX班的王**,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同學們,你知道,“百善孝為先”出自於哪裡嗎?對,它是清代王永彬的《圍爐夜話》一書中的名言。但“孝”,可以追溯了有文字的時代,它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從“孝”這個漢字來看,是“老人”的“老”字,底下是個“子”字,兒女雙手託著老人,就是“孝”。《說文解字》中說,“善事父母者”為“孝”。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撫養我們,教育我們,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又何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呢?

  也許你會說,我很孝順父母,我將來會掙錢養他們。可是,你是否知道,我們的父母當下最需要的是什麼?真正的孝又是怎樣的呢?

  《論語為政篇》中有這樣的一則: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是說能贍養父母就行了;可是,狗和馬都被養著,如果對父母不恭敬,那麼贍養父母和飼養狗、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孝敬,孝敬,就這麼來的。何為“敬”?《說文解字》中說:“敬,肅也。”肅然起敬的“肅”,所以,尊敬、恭敬、敬重,已不僅僅是一種由內心原發的情感,同時又是經過頭腦思考的觀念和思想。孟子也說,“恭敬之心,禮也。”“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可以說,“敬”是“愛”的理性化提升。包括了對自己的約束,嚴肅和謹慎。

  一位母親陪著5歲的女兒去游泳,女兒在前面走,她拿著大包小包跟在後面,女兒問:“水果帶了嗎?”“牛奶帶了嗎?”當女兒得知媽媽帶的水果是梨時,哭了起來,非要媽媽回去換她愛吃的水果。媽媽說她覺得自己不像孩子的媽媽而像孩子的奴隸。

  同學們,父母需要的,不是或許你還隱藏在心底的“愛”,而是一份“敬”。

  說一句“謝謝”吧,這是對父母最好的孝敬。有個盲女在媽媽生日那天送給媽媽一份禮物:一點一點扎在生日賀卡上的盲文。媽媽看不懂,請人翻譯,那段盲文讓她聽得淚流滿面:“親愛的媽媽,謝謝您把我養大!雖然我看不見您,但我永遠愛您感謝您——媽媽!”

  同學們,當我們接過父母的零用錢的時候,請說一聲“謝謝”;當我們準備享用父母為我們準備的晚餐時請說一聲“謝謝”;當我們看到路口焦急等待自己的父母時,請說一聲“謝謝”;當我們發現為自己掖被子的父母時也請說一聲“謝謝”;當我們看到父母提醒我們天涼加衣服的時候說一聲“謝謝”……

  同學們,請記住——今天用“謝謝”去孝敬你的父母,明天你就能擔負起天下的道義,因為——孝行天下!謝謝!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百善孝為先》。

  人們都知道,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樣的事例在歷史上數不勝數。在這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黃香,是江夏人。當時正好九歲,十分懂事。每當炎炎夏日到來的時候,就給父母搭蚊帳,讓枕頭和席子清涼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蟲扇開,讓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親自用自己的身體使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讓父母睡得溫暖。於是黃香的事蹟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九歲的黃香知道這樣感恩父母,而我們呢?我可以直接的說:以前,我是個不孝的人。因為我從來沒有認認真真地,真心實意的為父母做過一件事情,我從來沒有體諒過他們的苦與累。雖然,我會為我父親盛飯,但那只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雖然我會幫母親做一些小事情,但那只是在母親的“威逼利誘”之下,我才會勉強答應,在座的像我這樣的同學應該不少吧?可這一切在2014年4月16日發生了改變。那天新聞報道了韓國“歲月號”客輪沉沒,我看到這則新聞時對母親說:“媽,如果我和錢掉到海里,你會先救誰?”她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先救你。”“為什麼?你不是有點不喜歡我嗎?”“你聽說過,哪個媽媽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呢?”聽到這話,我的身體好像有電流通過,麻麻的,眼眶裡似乎有什麼流過R22;R22;是啊,父母最愛的是他們的孩子,而我們呢?我們最愛的是自己的父母嗎?在後來的一個星期裡,我仔細觀察我的父母,才發現皺紋已經爬上了他們的臉龐,年近四十的他們兩鬢竟然有了白髮,勤勞的雙手竟然滿是繭子R22;R22;我的心痛了。我已經快十三歲了,我應該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於是,我只要有時間,就幫家裡搞衛生,對父母親的一些要求也盡心盡力做好,為父親按摩,幫母親洗碗R22;R22;

  我的父母都是教師,一到開學,父母就會很忙。每天我放學後,忙了一天的父母也會差不多時間下班回家,我笑臉相迎:“爸爸、媽媽,回來了,辛苦了,你們歇一歇,我給你們倒茶。”爸媽相視一笑,樂了:“我們的熠毛長大了,知道孝敬父母了。”我順勢端來一盆水,“媽,我幫你洗手。”我摸著媽媽的手,那是怎樣的一雙手啊?一條條皸裂,感覺很粗糙,似乎要劃破我的小手,我鼻子陡然一酸,我馬上轉過身,回到了廚房,眼淚不爭氣地流下來了。

  親愛的同學們,是誰賦予我們生命,撫養我們,教育我們,讓我們能夠在藍天下健康成長,快樂生活,是父母啊!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為我們付出了許多,他們因我們的優秀而驕傲。“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小動物況且知道感恩父母,更何況我們人呢?

  我們要孝敬父母,在家裡,我們可以用一個甜甜的微笑,一聲親切的問候,一杯熱茶表達自己的孝心;在學校,我們尊師愛友,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學習上的進步是表達孝心的最好禮物。

  同學們,讓我們每個人都懷著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吧!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才可能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謝謝大家!


看完“”的人

1.小學生孝敬父母演講稿

2.百善孝為先優秀演講稿

3.關於百善孝為先主題演講稿

4.百善孝為先主題演講稿

5.關於弘揚百善孝為先優秀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