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五四精神手抄報大全一等獎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範疇,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內容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我們可以通過手抄報形式來表達愛國感情,下面小編整理,歡迎閱讀。

  








  傳承五四精神1

  在《敬告青年》一書中,陳獨秀提出:青年是必須進取而不是退隱的,人生最大的天職乃是奮鬥。李大釗則說: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100年前的五四青年的奮鬥精神是“為未來社會之人,不為現在社會之人”。他們高舉愛國、民主、科學、進步的旗幟,不畏艱難險阻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展開頑強的鬥爭,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面對時代重任,當代青年應該繼承五四運動艱苦奮鬥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告誡青年,“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成功的背後,永遠是艱辛的努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成功之事都離不開篳路藍縷的艱苦奮鬥。我們中華民族在本世紀中葉要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需要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要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砥礪前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新時代青年要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緊密結合,從點滴做起,經受鍛鍊,用勤勞的雙手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開創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一流業績,譜寫出新時代青年的時代華章。

  傳承五四精神2

  100年前的中國風雨飄搖,民不聊生,當面對內憂外患的困境時,彼時的青年沒有退卻,而是以強烈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斷追求進步、追求真理,毅然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正是百年前的青年不斷進步,努力學習,追求和探索真理,才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並使得工人階級順利登上歷史舞臺,推動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

  面對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新時代青年應該清楚這樣的願景並非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可以實現的,新時代青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更應掌握過硬本領。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青年人正是吸收知識的黃金期,讓努力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掌握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作為新時代承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青年,要發揚五四精神,刻苦鑽研、努力學習、練就本領,將個人追求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把“青春夢”與“中國夢”緊密結合,自覺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去掌握本領,鍛鍊自我。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社會棟樑之材。唯有如此,新時代的青年才能肩負國家和民族的重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