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論述文答題技巧

  論述文是說服勸導讀者同意作者觀點的一種說理性文章。有關,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一、觀點鮮明

  1、題目就是中心論點的簡單概括或論題

  2、開頭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論點

  3、結尾回扣中心論點

  二、結構清晰

  1、分論點置於段首或獨立成段

  2、分論點之間要注意過渡銜接

  1閱讀文字的選擇:題材側重藝術、科學、文化、現實等等

  2閱讀文字的篇幅:都是超過1000字的文字。

  3選擇題的設定:部分設題是原文的相關內容的直接轉換。部分選擇題需要適度的遷移。

  不少設題不再是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糾纏於考查區域性的、字面上語詞概念內涵的細微差別辨析,更多的是著眼於文字內容的整體理解,著眼於繁雜資訊的把握、篩選。採用一種有一定跨度的資訊篩選整合方式,語言表達形式的轉換中常常還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斷意味,隱含了一定的能力遷移要求。這種能力遷移可以看作是以文字的說法核心概念為依據,來判斷、理解文字未有提及,但又與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解題指導

  一、通讀全文,思考四個問題

  ①文字主要談的是什麼問題或就什麼事情闡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場、觀點、情感和態度是怎樣的;

  ③本文依照怎樣的順序佈局謀篇、組織文章,其段落之間的關係如何;

  ④行文中為突顯立意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二、閱讀備考中的突出問題“五缺”

  1缺乏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意識

  2缺乏結構意識,不善於藉助層次分析把握內容要點

  3缺乏文字意識,作答過於主觀隨意或盲目

  4缺乏提煉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

  5缺乏作答規範意識,錯字語病頻頻出現

  三、選擇題解答一般方法

  第一、比照原文 弄清概念 把握句意 辨析篩選。設題情形有三種:

  形同意同資訊吻合 直接判斷

  形異意同有所轉換 實質一致

  形似意異迷惑性大 格外留意

  第二、懂得審辨標誌性詞語。可以作為標誌性詞語的有:順序詞、關聯詞、指代詞、範圍詞,類別詞、過渡詞。此外還有文中不同地方反覆出現的同義或近義的詞語。

  以下的關鍵詞在讀文字時要圈劃出來:

  1、有助於理解文章內容、提示資訊的詞語

  1年代時間多次出現時間、資料多個數據及其概語如多數、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幾乎、僅僅、等表範圍的詞語

  2重要的修飾限制詞語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總共等表程度的詞語

  3已然未然迄今為止、到目前為止、現在所見的等表時間的詞語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也許、一定、必然等表判斷的詞語

  2、有助於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邏輯錯誤的詞語:

  1因果因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於、從而

  2轉折但、但是、反而、其實、實際上

  3並列或遞進也、又、不再是……而是、不僅……還

  4分類分層首先、其次……“;”等等

  5 舉例子例如、如、人名

  抓住關鍵詞要注意:

  1、儘量落實到詞,集中注意焦點;

  2、可以用符號將有用資訊作好標記;

  3、若有題目根據題目把握全文的中心,若沒有題目找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儘快弄清文章的論題及觀點;

  4、注意把握全文的順序,邊讀邊理清思路,讀完全文要整理出全文的中心主旨。

  四、簡答題解答一般方法

  1、把握文章基本思路

  切分語段層次;準確把握、分析概括文章的觀點;快速搜尋答題區間;組織表達語言,做到規範作答。

  1養成切層分層意識,能夠把握段與段之間的結構關係或句與句之間的結構關係;

  同一關係取其一;

  相屬關係取其“屬”,

  相併關係取其“和”,

  主次關係偏正關係取其“主”。

  2具有全文整體意識: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整體把握。

  3答案利用順序詞或數字號列清思路要點

  2、把握觀點類題目解答方法

  議論文的觀點表述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方法:

  1文題即觀點。一般議論文的文題只是個“話題”,它的觀點圍繞著這一話題來展開,但有的話題往往就是作者的觀點。

  2開門見山提出觀點。因為議論文必須要達到“觀點明確”這一最起碼要求,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議論文都是開門見山提出觀點,這就給我們一個提示:閱讀這種文章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文章開頭一內容。

  3有的議論文觀點的提出必須要通過幾個分論點來表述,所以觀點往往會在文章的最後提出,帶有一定的總結性和歸納性。

  4有的議論文因為話題範圍較大,內容多,形式散,它的觀點提出分散在文章的幾個部位,而非集中在某一處。這種的觀點概括就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與概括能力。

  注重提煉概括觀點:

  ①注意辨析文字中不同的論點區分“我論”、“他論”

  如何辨析?其中一種方法就是關注“在排他中提出自己看法觀點”的情況,即在帶有某種否定意味的表述中包含性地提出自己的說法觀點。

  ②學會利用“反思”的方式進行篩選、整合資訊,即抓住否定意味的詞語、利用“正反相對”原理的判斷推想,或者可以簡單的說就是一種“反思”。

  抓住否定意味語句,運用“反思”作答

  例:根據文本回答:專家應該怎麼做的?

  在普通公眾的心目中,學者是學術上頗具造詣、道德上堪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體。但以上這些專家學者的表現,更像是表演。這種“專家秀”直接玷汙了專家學者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義和學術操守。

  這段文字揭露、批評了某些專家學者的“反面”形象,如果要根據這個材料來提煉、概括關於“專家應該怎麼做的”觀點,就可以利用材料批評的切入點注意文中黃色字轉化為與其對立的表述。這就是運用“反思”作答的思路。

  答案:作為專家就應該有良知、講道義,應該堅持學術操守,遠離“利”的誘惑。

  3、答案規範

  1注意答案的組織順序及角度

  示例:《保衛我們城市的傳統》

  問題:結合全文,你認為我們該如何保衛我們城市的傳統?

  ①摒棄一味求新,追趕發達國家的心態。 ②舊城改造時,拆遷與否要以它的歷史文化價值為依據。

  ③城市的建設應該根據各地情況採取不同思路,體現文化的差異性,弘揚中國傳統的建築文化。邏輯漸進

  【解析】該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概括能力,也涉及行文思路的把握,還有探究能力。參考答案要點三應是本文最主要的觀點,中心觀點。而要點一和二主要是針對現實存在的突出問題而提出的觀點。

  2注意角度與完整性

  示例《用什麼支撐我們的精神大廈》

  ③“精神亞健康”的症狀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對事業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無為;二是對生活缺乏熱情,對他來說,活著的意義僅僅在於活著;三是對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離,甚至於防範、欺騙;四是對社會缺乏責任感,社會的冷暖對他來說已經變得無足輕重。……

  ⑦因而,我們都應該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們應該解決好自己的歸宿感問題。這就要求一個人加強免疫力,實現內心的真正強大,面對誘惑超然,面對挫折泰然,並在對時代的正確認識中增強責任感。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環境,真正關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礎上,更好地創造文化的和諧,從多方面創造以人為本的文化生態。

  問題: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怎樣才能支撐起自己的精神大廈?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1要有高潔的理想追求,以增強個人免疫力。

  2要滿懷生活的激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

  3要妥善處理好自己與別人、與社會、與自然等等之間的關係,為創造以人為本的和諧的文化生態環境而努力。

  3注意資訊的整合

  示例:

  我年輕初讀歌德的《親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現在我大約第五次重讀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書!這類經驗的神祕和偉大之處在於:我們越是懂得精細、深入和舉一反三地閱讀,就越能看出每一個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獨特性、個性和侷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於獨特性和個性——與此同時,我們卻相信自己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萬種聲音都追求同一個目標,都以不同的名稱呼喚著同一些神靈,懷著同一些夢想,忍受著同樣的痛苦。……

  這段話要表達的道理是什麼?

  【分析】注意把握句間的並列關係,以相同或相似的標誌詞語作引導,把相關的句意歸併起來,概括得出這段話要表達的道理。

  【參考答案】:基於作品的獨特性與個性去把握其全部的美與魅力,是人們追求的同一目標。

  4注意正面肯定作答

  示例1: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是怎樣形成的?

  錯例:中國古詩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徵、暗示作用,更多的是通過意象組合後的昇華。

  答案:可以藉助有比喻、象徵、暗示作用的意象,而更多的是通過意象組合後的昇華。

  示例2:《危險思想與言論自由》一文提倡什麼觀點?作者的理由是什麼?

  點撥:在文中,作者主要是談愚昧、黑暗如何危險,禁止思想自由、言論自由有何危害。如果照搬原文語句就不能切合講“提倡”的角度的。

  錯例:本文提倡不要藉口危險思想來禁止言論自由。

  從“提倡”一詞的使用要求看,如此說法不能成立。這就需要調整表述角度,進行轉化性表述:提倡思想、言論自由。

  方法小結

  1.掌握語言組織方法:

  1 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進行壓縮;

  2 合併法:在各層意思不可缺時,可將各層內容合併起來;

  3 提煉法:對於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語句間的關係,把握其內容的重點,選擇主要內容。

  2.答案要點:要①根據分數提示、②按照一定角度、③用數字號、④歸併整合、⑤相關要點。

  3.陳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簡潔

  ①作答表述是否與題幹自然銜接

  ②要點是否明確,是否可以分點層表述

  ③字數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寫有錯別字,是否出現了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