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成長散文

  孩子的成長,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毫無疑問父母的言行舉止也直接影響著,像白紙一樣純潔的孩子,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天氣。

  太陽還在天空高高地掛著,沒有一縷風,沒有一片雲,可雨滴似逃命般爭先恐後地撲向地面。為本就不算燥熱的天氣,更添一絲涼意。

  當晴天遇上雨天,一切便都沒了定義,說不清是放鬆還是壓抑。在美國作家蘭薩姆·裡格斯的作品《怪屋女孩》中,晴天落下的雨便被稱作“孤兒的眼淚”。

  事實也本就如此。

  如果晴天的心情是開朗的話,雨天的心情便是沉重,而當“孤兒的眼淚”落下時,就如同用笑掩傷。就像一個無助的孤兒,默默地將自己隱藏,默默地將淚水吞嚥。為被雨聲充斥的天地,平添一抹散不開的孤寂。

  也許那些“淚水”代表的是堅強。

  即便是哭,也要帶著笑容,不能也不想承認自己的軟弱。累了困了痛了,就蜷縮在某個角落,輕輕地將“傷口”掩蓋。等習慣了傷痛,再認認真真地站起來,平靜的向前走去。

  亦或是傷心時,強擠出的笑容,所有的一切都選擇默默承受……

  :唐山孤兒的微笑

  地震後,從電視螢幕上看到溫家寶慰問災區孤兒的場景。不由的讓我想起了她,那個略帶苦澀微笑的唐山孤女。

  十多年了,曾想到過忘記。但有些事情,就如同釘子般深入到你的體內,只要輕輕一動,就會使自己有了新的傷痛。那是在這座城市的唯一一所重點中學讀高三期間了。新學期一開始,所有的同學都知道,衝刺的時間到了,大家都要備考,去爭著過高考那架獨木橋了。

  高三的生活是枯燥的,就在這時,我們迎來了新同學——-一個文靜的女同學。她的名字叫李玉,操著一口略帶唐山口音的普通話。而她,卻正好和我同桌。高三的生活是封閉的,為了防止早戀,班主任已經三令五申,不許男生和女生單獨在一起。所以,那時侯,我除了向她借塊橡皮、尺子之類的,從沒有敢多說一句話。只是,每次我向她借橡皮時,她把橡皮遞給我後,總是不忘露出淡淡的微笑。她是那種很寧靜的女孩,除了埋頭學習之外,很少和女同學一起說笑。

  高三了,同學們往往都起的很早,學校規定早自習的時間是早晨6時,而還是有許多同學每天凌晨4時就到教室去讀書。這樣的舉動校方是不提倡的,可是,為了不能打擊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學校領導還是默許了。於是,有的同學僅僅一天睡眠4個小時,就悄悄起床到教室溫習功課。於是,從凌晨3時起,高三年級的教室裡就亮起了燈。那時的學習氛圍,想起來真的很讓人感動。

  我是在高三開學後兩個星期後,開始凌晨起早學習的。並不是有多麼勤奮,只是因為同宿舍的舍友都那樣,自己也不能落後啊。我試著凌晨5時起床,到教室後,已經有很多同學在教室裡苦讀了,當然也包括李玉。看我來了,衝我微微一笑,我也衝她點頭示意。在以後的日子裡,我總也不忘早早起床到教室裡學習,我發現,李玉幾乎每天都是凌晨4時左右就開始了艱苦的學習。後來我才明白,支撐著我早早起床刻苦學習的動力,除了來自高考的壓力外,大概就是想看看李玉那淡淡的微笑了。那一年,我18歲,雖然對於愛情還感覺很蒙朧,但是隱隱約約之中,還是對此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只是,把它深深的埋在了自己的心裡。

  如同煉獄一般的高中生活就過去了,我考取了在天津的一所高校,而李玉卻報考了省內一所師範院校。那時候,師範院校在高考中是很不受青睞的,我始終不明白李玉為什麼有這樣的選擇,依她的分數,是可以考一所很多女孩子比較喜歡的金融專業的。在領錄取通知書時,卸掉了高考包袱的我遇到了第一次露出燦爛笑容,而不是微笑的李玉。為了慶祝我們成為所謂的“天之驕子”,她小心的邀請我到她家做客。其實,我知道她現在住在遠房的姨媽家,她的家應該在唐山。從小第一次接受女孩的邀請,我還是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愉快的去了。

  那天,她很興奮,給我炒了兩個小菜,做了唐山人比較喜歡的主食---蒸米飯。從那天開始,我才知道,李玉是唐山大地震中倖存的孤兒。在那場地震中,她的父母、爺爺、奶奶都遇難了,只剩下她自己一個人。在這場大劫難中,四千多個孩子失去了雙親,成為無家可歸的孤兒。年僅3歲的她被送進了孤兒院,她是在孤兒院中長大的,是遠方的表姨把她接到這個城市裡的,並收養了她。聽了她的訴說,我彷彿明白了,她那所特有的微笑中所帶的那抹淡淡的苦澀。我想,從小到大,李玉所承受的苦難應該是很難用語言形容的。

  直到上了大學後,我接到了李玉的來信,她向我訴說了之所以選擇師範院校的原因。作為一名在唐山大地震中倖存的孤兒,她們很感激社會,因為是解放軍把他們從廢墟中救出來,是政府把他們送到孤兒院,並培養他們讀書、成人。所以,李玉很小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長大後成為一名教師,到落後地區去傳播知識,她已經初步打算,畢業後到新疆支教。

  李玉是一個很理智、很自尊的女孩,雖然我們彼此都知道,對方對自己有好感,卻誰也不願意捅破這層窗戶紙。再加上天津大城市的生活對我充滿了誘惑,我對到那樣艱苦的邊疆工作充滿了恐懼,所以,總是有意識地勸說李玉放棄去新疆的打算。

  但畢業後,李玉還是實現了她的願望,去新疆一所很偏僻的小學任教。臨走時,我去送她。那天,天下這濛濛細雨,我的心情說不出的灰暗。看著李玉走上火車,我無奈的向她揮手,她依舊用那略帶苦澀的微笑迴應我。火車臨鳴笛之前,我們誰都沒有說一句話,火車啟動了,不知為什麼,我的兩行熱淚灑落在雨中。

  我想,她是成功的,無論現在多麼艱苦,她在實現著自己的誓言,追求著自己的理想。後來,聽說她和一個鄉村教師結合了,生活的很幸福。

  如今,十多個春秋過去了。期間,成功過,享受過成功的喜悅。失敗過,在痛苦地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李玉那抹略帶苦澀的微笑,卻無數次在我的夢中出現。

  :和孤兒一起成長

  “孩子你是我的驕傲與希望。”這句話曾經有無數位父母不止一次的講給自己的孩子聽,在這裡我還要把這句話送給我的兒子。曾記的你在很小時“有晚上鍛鍊身體的習慣”,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你總愛伸展拳腳使得你媽媽一個晚上都不能睡安穩。記得那時候,我和你媽媽總愛設想你美好的未來,開頭總是把你想的優秀、聰明,一生會輝煌無比。可是每次設想到最後都又會落到只要你出生後健健康康,一生平平安安就好。為此我們總是一次次的振奮人心,又一次次的歸於平淡,回到原點。就這樣揣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滿懷希望的期待你的降臨。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發現雖然你有些聰明,但並不出類拔萃;身體雖然健健康康,但時常也會鬧些小病小災,一切猶如我們身邊其他家庭一樣平淡無奇。不過因你這個小生命的降臨的確給咱們家增添了許多的快樂與幸福,也平添了許多的牽掛與忙碌。記得你是在一歲多的時候學會走路的,是從我的臂彎走入你媽媽的懷抱,步履蹣跚的你大約走了一點五米的路程,那次你自己興奮的玩起了單腿跳,看著你稚嫩的笑臉,我們在心裡也足足高興了七八天。從那時起我就和你的媽媽、奶奶、爺爺有個約定,每當你摔倒時,總是假裝沒看見或者鼓勵你自己站起來。然而孩子你知道嗎?在摔倒的那一刻我們的心卻早已撲在地上,墊在你的身下,在心裡輕輕的問:孩子你摔痛了嗎?

  孩子還記得第一次捱打嗎?也許你會傻傻的一笑,老爸卻記得打在你左邊的屁股上,那重重的一下,把你從窗臺打了下來掉在沙發上。你先是一愣,然後裂開小嘴哇哇的哭起來淚水混著口水流了一身。你媽媽、爺爺、奶奶都來責怪我下手太重了。然而從那時起我在心裡就堅定了對你的教育要“矯枉過正”。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你已是快上初中的少年。儘管你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在上升,但我覺得與你付出的努力和我對你的期望還有些差距,總覺得你再認真一些成績會更好。儘管你現在掌握的知識面有些已經遠超過你的同齡人,但我覺得你只是人云亦云,理解的並不深入透徹。總之我對你的指責多於獎勵,終於在四年級時你吹響抗議的號角。

  那次我去彩無限畫室接你,看著你的畫氣憤的批評了你。你先是低頭不語,後來只說“不在狀態”。回到家我憤怒的把你辛辛苦苦畫了一下午的畫團成紙球向你用力的擲去,接著是暴風驟雨般的批評。你坐在沙發上默不作聲的流淚,胸膛強烈的起伏著淚水像斷線的珠子一樣落在腿上。忽然你撕心裂肺的吼起來,壓抑在內心的委屈像開啟閘門的洪水一樣宣洩出來。你並沒有為自己辯解,只說自己感覺被壓得透不過氣了,再努力也得不到認可,心裡涼涼的。接著是你嗚嗚的哭聲……團起的紙球踐踏了你原本美好的心靈,我用力的一擲戳傷了你幼小的自尊,我開始反思對你的教育方式。

  從那時起我倆開始用交談的方式來溝通,同時也體會到你柔弱的心靈上同樣揹負著外界給予的壓力。這讓我感到意外,同時也感到了欣慰,因為通過我對你的觀察發現你把一些壓力轉變成勤奮學習的動力。在你堅持不謝的努力下不僅學習開始提升,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面的拓展你對一些歷史人物、時事新聞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我們也常常交流各自的看法,儘管你有些想法還很幼稚,但往往會使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能讓人看到一個純真的心靈正在健康的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你顯露出擺脫過多束縛,擁有自由空間的渴望。漸漸的我們之間開始保持一定的距離,彼此留有一些自由的空間。我彷彿在不遠處欣賞一件未完成的藝術作品。有時也過去加以指正,有時也投以讚許的眼光。你總是報以陽光般的微笑,或認同,或揚起充滿稚氣的笑臉表現出自信與驕傲的神情。

  閒暇時我們共同探討唐詩宋詞、歷史故事、經典名著。我們一起品味唐詩宋詞的優美辭藻,跟隨作品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或喜悅悽婉,或無奈嘆息的人生境地,最終歸屬歷史大潮中滄海一粟的瞬間。我們一起品讀歷史故事、經典名著感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體會未曾經歷的人生軌跡,感悟人性的善與惡,醜與美,領悟“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艱辛。隨時間的推移我們都在成長轉變,漸漸的我成為你的一位大朋友。我們之間少了命令式的指令,多了溝通、指正和相互欣賞。作為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如果真的想讓孩子成為自己的驕傲和希望,你是否在面對孩子純真的眼睛時也曾鞭策自己矯正自己。和孩子一起經歷成長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