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鄉村的散文

  黃昏的鄉村小道上,鋪滿了細碎殘陽。稻草披著一件件柔軟的金黃綢衫守候在寂靜的鄉野,田野間蛙兒鳴,蟲兒唱。還有那青青草地上等著歸家的牛羊。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鄉村夏夜

  這個夏天,雨來得特別勤,一到傍晚,天就變的陰沉沉的,沒有一絲兒風,潮溼和悶熱大山一般緊緊壓在人們躁熱的心頭。空氣窒息了似的,任廣場上的人怎樣喧譁,也不能掀波起浪。偌大的城市,竟難尋一處乘涼的地方,難耐的酷熱令人躲也躲不開,掙也掙不掉。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上,呼吸著大工業產品排洩的廢氣,感受著燈紅酒綠的喧囂,心似乎被捆綁了一樣難受。

  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小時侯在農村度過的那一個個難忘的夏夜。

  那時侯,鄉村裡還沒有電風扇,更不用說空調了,許多地方甚至連電都沒扯上,人們對付夏日炎熱的最好辦法就是到外面去乘涼,當夜幕漸漸降臨,勞累了一天的父老鄉親,夾起草蓆,捎了旱菸袋,陸續走到路口、場院或者遠離村莊的河堤上,揀個乾淨的地方,草蓆子一鋪,隨便往上面一躺,就有滋有味地和早來到的人聊起來。

  鄉村的夏夜應當說是很美的,那涼爽的風夾帶著一股莊稼秧苗的清香幽幽地吹在臉上,令人心曠神怡,白天的勞累和躁熱,頓時“灰飛煙滅”。

  我那時侯吃過晚飯喜歡跟了父親到河堤上去,那裡遠離了村莊,又瀕臨著河流,是最佳的休閒乘涼的好地方。一則可以先到河裡去洗個澡、扎個猛子,沖刷沖刷一天的汗水灰塵;二呢,這裡最難得的是靜謐、風兒涼爽,且可以滔滔不絕地談論張家長李家短,甚至大膽地講個葷段子,而又不用擔心引起“娘們”的反感,所以,我們村喜歡熱鬧的男人都願到那裡去乘涼。

  穿過兩旁長滿帳幕一般玉米地的小路,傾聽著莊稼地裡唧唧喳喳的蟲鳴,沐著月光,迎著清風,父親的影子象一片浮動的清嵐,我躡手躡腳,不斷地變換著姿勢,踩著父親的影子,不一會就走上了高高的河堤。

  河堤上早擠滿了前來乘涼的人,孩子們或坐或躺在草蓆上玩耍嬉戲,大人們則坐在旁邊抽著旱菸閒拉呱兒,東一句西一句,明滅的菸頭螢火蟲般在他們嘴上飛上飛下。不遠處靜靜流淌的河水裡偶而還會有魚兒躍出水面時的拍水聲傳來,更襯出了夏夜的寧靜。微風從遠處吹過來,彷彿清水洗過、樹葉濾過一樣,不帶一點兒塵埃,吹在臉上,涼爽在心裡,沐浴著這莊稼、河水、樹林共同孕育的徐徐清風,在這融融的夏夜有什麼煩惱憂愁,疲憊躁熱不能被一掃而光呢?

  我們那些小孩子最喜歡躺在草蓆上,聽村裡那位故事大王“迷糊”叔講《西遊記》了,有時候他還會講些可怕的鬼故事,嚇的我們眼睛都不敢四處亂,惟恐靜悄悄的玉米地裡倏地躥出個戾鬼來。我們偶爾也會來一次惡作劇報復他,把早早準備好的冰涼的青蛙悄悄地放到迷糊叔的衣領裡,他驚駭的樣子不亞於見了鬼。於是,大人小孩便一起笑起來,驚飛了樹林裡夜宿的斑鳩……

  當村頭傳來熟悉的狗吠聲,我知道,那是在場院或村口乘涼的母親回家了。此時,早已是銀河南北繁露滿天了,談興正濃的男人們在自己孩子的牽扯下戀戀不捨地走上回家的路。隨後整個鄉村便響起此起彼伏的波浪般的鼾聲……

  :鄉村書

  我的鄉村是在土地上展開的一本大書,一年四季都有跌宕起伏的情節。

  鄉村的莊稼,是一本輕盈、華麗的詩歌集。耕耘,就是農人們用血汗在大地上描摹出無數的詩行;豐收,就是鄉親們一年四季最真切的期待與守望。卑微的水稻,起伏的麥浪,搖曳的豆花,張揚的玉米,組合成一首首優美的敘事詩或抒情詩,在藍天白雲下自由的吟唱。鄉村的莊稼,帶給鄉親們無盡的快樂,也有因歉收而四溢的悲傷。一個個春夏秋冬,鄉親們用汗水澆灌莊稼,讓它年復一年在大地上生長、飄香。有了莊稼,就會有鄉村農事。犁鏵、鐮刀,成為鄉村農事裡不可或缺的物件。雖然蟄居小城,但我期待看到收穫後掛在鄉親們臉上的笑容,期待看到堆滿庭院的水稻、玉米、南瓜、黃豆、蠶豆……這些莊稼,帶著鄉親們的體溫,聚著他們的心血,成為鄉村最樸實,最優美的風景。

  犁鏵和鐮刀,是鄉村農事裡最生動、最貼心的組合。木質的柄,鐵製的尖,總是嚮往著和土地親近。犁鏵是春的守望者,鐮刀是秋的掌舵人。犁鏵期待耕耘,鐮刀渴盼收穫。犁鏵是父親山一般挺立的脊樑,鐮刀是母親海一般鋪展的慈愛。鄉村的莊稼,只有和犁鏵與鐮刀親近,才能滋養一個個家庭的衣食無憂,才能衍生一個個村莊的鳥語花香。

  鄉村的房屋,是一本厚重、雅緻的散文集。白牆青瓦,寬敞院落,精美照壁,威猛瓦貓,鱗次櫛比的房屋錯落有致,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散發出平靜的氣息。有的老屋頂上,長滿了淡青色的石蓮花或黃色的瓦松,讓鄉村的房屋衍生出一種溫暖。鄉村的房屋,青瓦土牆,有樓有廈,有樑有柱,有脊有稜,如同一幅淡墨寫意畫,洇染重疊出無數的層次。伸出牆頭開得正旺的幾枝三角梅,或是院裡一樹火紅的石榴花,一架蒼翠欲滴的葡萄藤,滿院奔跑嬉戲的仔雞,一條在大門前酣睡的大黃狗,讓一個個庭院充滿了生動的氣息。鄉村的瓦屋雖然冬暖夏涼,但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面孔。逐漸富裕的鄉親,拆掉了瓦屋,蓋起了磚混或鋼混結構的平頂房,房屋周圍又用青瓦和彩繪裝飾,一幢幢房屋如展翅的蒼鷹,著實讓人眼晴一亮。這樣,鄉村的房屋就呈現出了它的多樣性,逐漸增加的新式建築,豐富了鄉村房屋的內涵,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鄉親們感受到了日益迫近的現代氣息。

  我所熟悉的房屋,卻仍是鄉村的瓦屋。那些瓦片,就是一行行在散文集裡跳躍的文字,瓦壕溝裡的石蓮花,就是旁逸斜出的一些章節。粗實的樑柱,構成了散文集的骨架;鏤花的中堂、神龕,成為了散文集的靈魂;向陽的書房、庭院、照壁,是散文集的內容;而水井、菜園、雞舍、廄房,是散文集的序跋。一所所房屋,為一個個家庭遮風擋雨,讓村裡人能夠安居樂業;一本精緻而渾厚的散文集,讓人們能夠享受到文字的美好,讓他們擁有一個自由呼吸與思考的屋簷。

  鄉村的飲食,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故事書。菜園裡鮮嫩的瓜果,田野裡生長的野菜,被主婦們的巧手烹製成一道道誘人的家常風味,滿足著鄉親們的味蕾。粗茶淡飯,亦有真香。一盅油茶,一碟辣醬,一盤泡菜,一碗火腿,一杯白酒,一缽菜湯,讓一個個平淡的日子,充滿了愜意與溫情。鄉村飲食散發的清香,讓很多年輕時曾外出漂泊的家鄉人,到了暮年時,會毫不猶豫地踏上歸鄉的路途,因為鄉村才有最真最美的味道,才有飄散的炊煙、溫暖的火塘……

  一棵蔬菜,從撒種、移栽到成熟,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各種蔬菜品種的組合,就是一本有趣的故事書。在菜園裡,蔬菜們曾經受到鄉親們溫柔的呵護,成熟之後,它們又將回報村莊。通紅的辣椒,暗紫的茄子,長長的絲瓜,油綠的青菜,粉紅的蕃茄,晶瑩的苦瓜,翠綠的黃瓜,成串的茶豆,嬌嫩的南瓜,都曾在菜園裡呈現過一畦畦的鮮亮;它們在餐桌上一次次粉墨登場,讓一個個家庭享受它們的滋潤與撫慰。看到蔬菜,我就會想起老家的菜園,如今,已經荒蕪了的菜地,只在記憶裡依舊收藏著童年的快樂、成長的煩惱,還有離開家鄉的一懷愁緒和淺淺的憂傷。

  鄉村的人事,是一本厚重、耐讀的長篇小說。這裡有家族的匯聚,有血緣與親情的融合,有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或是一些雞毛蒜皮的隔閡。鄉村人事,是紛繁交織的情節,每天都在上演和謝幕。清晨的陽光,喚醒了一個個家庭的睡夢;夜晚的和風,陪伴著鄉村寂靜的入眠。蛙聲,蟲鳴,犬吠,雞啼,貫穿著鄉村的每一個朝朝暮暮。鄉親們見面時的寒暄,拼酒時的豪爽,爭執時的對罵,通過他們的話語和眼神,得以生動的傳達。其實鄉村是寂寞的,也需要細節的點綴。悲喜交織的情節,才會營造出一個又一個懸念,讓鄉村人事變得豐富多彩。你送一把青菜,我給一合紅糖,鄰里之間的情感,就被這些細小的事件聯結著。逢婚喪嫁娶,村裡人互相幫忙,不惜力氣,讓鄉村的氣氛變得熱烈和溫情。而長篇小說總是有著穩定的結構,鄉親們同在一片天空下生活,互相幫襯成為了他們生活中必須牢記的職責。栽秧、收割,親戚鄰里的幫助,讓鄉村散發出暖意。而現在鄉村年輕一代的外出,讓鄉村不得不承受一種隱痛。很多的屋簷下,坐著的是垂暮的老人,忙亂的是留守的婦女,嬉鬧的是頑皮的孩童。為了生活負重前行,成為了鄉村目前的狀態。缺了當家人,鄉村的人事開始變得複雜,如同長篇小說裡滋生的情節。

  鄉村,因為留守的痛,更多的房屋被空置,更多的田地被荒蕪,更多的農事被耽擱。一個家庭,總要守望春節的團聚;一個村莊,總在期待遊子的歸來。沒有人會忘記自己的村莊,沒有人會忘記老家的屋簷,沒有人會忘記鄉村的莊稼,沒有人會忘記村裡的小河……生活中,總有一些責任需要承擔,總有一些心事需要傾訴。

  鄉村的民俗,是一本豐富、精美的畫冊。酒歌、禮儀、祭祀、民謠,被鄉親們傳承著,在鄉土吟唱,在村莊流傳。一首酒歌流淌的豪情,一種禮儀承載的寄託,一次祭祀彰顯的敬畏,一支民謠唱響的真情,讓村莊具備了豐富的內涵。土壇陶罐,因為醃製技藝的存在而孕育出了無數的美食;村歌俚曲,因為耕耘勞作的存在而飄散出了久遠的古風;廟會社火,因為傳統節日的存在而煥發出了火熱的激情;方言傳說,因為教化功能的存在而飄散出了不息的芳香。鄉村的民俗,是一幅幅精美作品組合而成的一本畫冊,絢麗多姿,色彩明麗,讓人一見鍾情,愛不釋手。因為民俗的傳承,因為純樸的民風,鄉村,就和城市有了本質的區別。悠緩、從容,成為了鄉村的主色調,穿一雙平底鞋,走在鄉村的阡陌上,任草尖的露珠打溼褲腿,讓初升的陽光照耀臉龐,這時人們的內心是寧靜的。遠離喧囂,也就離開了煩惱。迴歸鄉村,就是要重新找回屬於鄉村的自信,締造鄉村不老的寓言。

  我的鄉村是在土地上展開的一本大書,年年歲歲都有扣人心絃的情節。

  :醉在鄉村

  國慶長假,到瀏陽鄉村爽心。一路上、平坦的柏油路旁,紅的豔麗綠的翠玉、修剪過的形狀各異、沒有修剪的任性舒展、高的矮的豐碩苗條盡其所能紛紛跳入眼簾,令人目不暇接!親家住在瀏陽的一個小鄉鎮上,小街沒有大城市的喧囂,有的是潔淨靜㴵的閒適,小街不長,一眼望去可以將小鎮清晰地盡收眼中,從瀏陽城驅車幾十分鐘,不知不覺間就到了,親家兩口子熱情地迎了出來,端茶倒水噓寒問暖,親情濃烈。國慶長假,到瀏陽鄉村爽心。一路上、平坦的柏油路旁,紅的豔麗綠的翠玉、修剪過的形狀各異、沒有修剪的任性舒展、高的矮的豐碩苗條盡其所能紛紛跳入眼簾,令人目不暇接!親家住在瀏陽的一個小鄉鎮上,小街沒有大城市的喧囂,有的是潔淨靜㴵的閒適,小街不長,一眼望去可以將小鎮清晰地盡收眼中,從瀏陽城驅車幾十分鐘,不知不覺間就到了,親家兩口子熱情地迎了出來,端茶倒水噓寒問暖,親情濃烈。親家的父親八十好幾了,毎天仍下地幹農活,閒地上開墾出了塊塊菜地,一年四季蔬菜自給有餘,蘿蔔菜小白菜、辣椒樹上還掛著青的紅的辣椒,現在正是挖紅薯的季節,我興趣盎然,欣然揮鋤,一口氣就挖出來了兩大桶大大小小的紅皮紅薯。累得大口喘氣。幾十年了還從沒有幹過這樣的力氣活。少年時代,農村山丘滿山遍野的紅薯地,收穫時節,挖紅薯是中壯年乾的,我們乾的是摘紅薯,將紅薯從騰上摘下來,去除紅薯上粘著的土,一筐筐歸集到山下的平地上,下午收工後,生產隊就按人口平均分到每家每戶,年成好時,人口多的可以分得幾千斤,我家也能分到千把斤。那個時候家家戶戶主糧稻穀不夠,人們就用紅薯摻在大米中充當主糧,收穫回來的紅薯,有的將它做成條狀絲狀晒乾存放留到冬春季摻在大米中充當主糧,填飽肚子充飢。有的將紅薯切成片狀、做成塊狀、條狀等,一般家庭炒熟,條件好的用油炸用作春節期間招待食品。兒時小夥伴們盼望著的是秋季做紅薯片後的那鍋湯,那個香甜現在想起還只呑口水。紅薯地旁邊是一條小溪,小溪旁一顆樹依溪而立,山泉水清咧咧的靜靜的流淌著,小溪裡的水涼悠悠的,洗乾淨手後挑著滿滿的一擔紅薯,一行人走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形成一道流動著的風景畫。

  親家準備了 一桌豐盛的菜餚,瀏陽黑山羊燉粉條、青炒洋辣椒、小炒蘿蔔菜、清蒸青皮豆、蒸臘鴨肉、清燉土雞、農家祕製田螺……一上桌就吃了起來。親家那身體十分硬朗的八十多歲的父親每餐總要呡上一兩小酒,小酒下肚話就自然多了起來,開始了他十幾歲以來的回憶。老爺爺興致高,我也來了興趣,接過了親家斟得滿滿的一杯米酒與老爺子碰起杯來,蔬菜是自已種的米酒是家釀的土雞是家裡養的,怪不得吃起來特別香甜,自給自足、悠閒自在的田園生活,誰不向往!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能不高壽!

  酒足飯飽,稍稍休息,親家又提出大家去看看附近的株樹橋水庫,水庫裡的水是供長沙的飲用水呢,一路上開車沿著綠樹相引、直爬山腰、婉延曲折而寬敞厚實的水泥路面,車在畫中行,同行的親家不無自豪地介紹“株樹橋水庫區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7%,存活量大,水系發達,工業汙染源、生活汙染、農藥、化肥汙染極少,水庫感官性狀好,水體清澈透明,是理想的天然潔淨飲用水源”。行車十來分鐘,來到一座大橋邊,這就是水庫中的一座橋,橋的一端依山坐落著一個別致的涼亭,上蓋黃色金琉璃瓦,四周簷角高挑。亭宇四壁或繪游龍舞鳳,或畫劉海砍樵,八仙過海。其形態各異,神韻俱備,娓娓向你傾訴著一個個神祕的典故引遊人無限遐思,向您描繪著她美好的前景,令人憧憬綿綿。站在亭子上,遠近的青山,山下的秀水,亭子下的大橋盡收眼底,趕緊掏出手機,選取最佳角度一個勁地猛拍,這樣秀美的山、這樣清澈見底的水可以和九賽溝的水張家界的山媲美,立即分享到QQ空間,引來無數人圍觀讚歎“真的是太美了!”“這些景緻難道真的是在瀏陽”。真真切切,這就是瀏陽株樹橋水庫,我是站在蔣埠江大橋旁的小涼亭上拍的美景。

  賞完美景,時間一下子就指向了三點,興尤未盡,幾個人又來到池塘邊,池塘是親家的遠房親戚租賃承包的,池塘邊有一間鋼架小屋,屋子裡一應俱全,一床一小桌一套炊具似乎只看到一套碗筷,小屋旁有十幾只雞在悠閒自在地啄食著塘邊的穀粒、幾隻水鴨子在塘裡游來游去,小屋的幾米開外,有幾小塊不規則的菜地。等我老了,就去這樣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 養雞餵鴨,吃點兒自己種的菜。車後箱裡的釣具派上了用場,秋風微微地,吹皺一池秋水,我釣魚,那就是我女兒說的“典典型型的姜太公”工作起來風風火火的我,釣起魚來也似乎換了一個人,不知底細的還真以為我是老手。手握釣竿靜靜地看著水面,不知不覺間幾個小時過去了,已是日落西山,同來的人終於釣到了一條草魚,我的魚竿一下午,卻紋絲不動,說紋絲不動也不對,微風吹來還是隨著跳了跳慢四。一下午沒有見到池塘的主人,只到我們準備回家了,才騎著摩托回家了。我與熱情好客的塘主人閒聊得知,這口塘是他一個親戚的,他的家在瀏陽城裡,妻室兒女均在城裡居住,他一個人守著這口池塘,白天經常到鎮上打工,晚上就住在了這個小屋裡,他說獨居生活也有滋有味,每逢雙休日妻室兒女,就到小屋子來,一家團聚在田野的小屋裡,別有一番田園情趣。雖說興沖沖而來,空空手而歸,我卻收穫多多,收穫了都市人大都沒有的,一種難以釋懷的田園牧歌式的鄉土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