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後感的段落

  ,有些寫得挺深刻的,我們來欣賞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弟子規

  《弟子規》是我國古代幼兒傳統禮教經典,在以前《弟子規》就相當於現在《中小學生行為規範》但其的價值要遠遠超過後者。

  現在的人在閱讀之後不難發現《弟子規》從裡到外都滲透著儒家的氣息,在通讀之後淨是德行兩字貫穿了全文。儒家就是在強調通過對先賢的學習提升個人的德行。且可發現《弟子規》中的大多數句子就是有《論語》中直接簡化過來的。在儒家哲學體系中強調了社會等級與身份象徵,正所謂其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長幼有序尊卑各異。在森嚴的等級框架下通過仁愛等德治思想使社會和諧發展。而《弟子規》則是儒家治國中治民的初級教程。通過日常的行為規範,初步的構建等級框架,在這個框架下正常的發展後會形成一個較和諧較禮貌的社會風氣,正如鄰國日、韓。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它的內容如它的名字一樣,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幾十年的時光,在路遙筆下鋪展開來,沒有一點的矯柔造作,沒有一點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給我們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內蘊豐富的生活圖景。一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

  從孫少平,到孫少安;以及田曉霞,田潤葉;少平的師傅以及師孃,少安的山西老婆。還有那個山村裡面所有的人際關係,世故的,淳樸的,農村特有的風情和地域色彩。裡面包容了路遙太多的寫作功底和技巧。他對農村的熱愛,對中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讚揚,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顯現。他崇尚艱苦奮鬥,堅信承受苦難是成功的必然。他不忘記歌頌中國農民那一顆質樸的心,敢於拼搏,敢於吃苦的精神。不忽視屬於農民的那種特有的愛情傳達方式,以及由於文化差距而引起內在素養不同而造成的愛情悲劇。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裡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裡,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面板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老師和顏悅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