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的關係

  五行相生相剋,制化勝復,它們在互相轉換,你知道他們之間得關係是什麼嗎?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五行的關係介紹,供大家學習借鑑,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行的制化勝復

  五行系統結構之所以能夠保持動態平衡和迴圈運動,主要在於其本身客觀存在著兩種自我調節機制和途徑。一種是正常情況下的相生相剋,即“制化”調節;一種則是在反常情況下的“勝復”調節。

  1. 五行的制化調節

  2. 五行的勝復調節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五行相互關係看作是陰陽相互關係的邏輯展開和補充,受作用者通過某些中間環節,反作用於作用者,產生反饋調節的效應,從而使系統保持相對平衡。這種反饋機制在自然界事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從研究物件來說,五行學說與陰陽學說的區別,正是在於陰陽只是為了說明物質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聯絡,而五行則試圖刻畫事物的結構關係和活動形式,而且五行學說所研究的正是一種特殊的聯絡和運動規律。

  五行的相乘相侮

  相乘和相侮,是指五行系統關係在外界因素的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狀態,都是指五行之間不正常的相剋。作為人體,則是病理上的相互傳變。

  相乘:即相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的制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如土氣不足,則木乘土虛。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制之行。如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則木亢乘土,從而使土氣受損。

  應當說明,“相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相剋與相乘的區別]

  相侮,即相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

  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本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來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本身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如圖所示]

  一般來說,凡因某一行過度亢盛而產生相乘或相侮,如木亢乘土或木亢侮金等,在病變過程中常表現為機能過亢的實證性病理變化;而因某一行虛衰所導致的相乘或相侮,如木乘土虛或木侮弱金等,則常表現為機能不足的虛證性病理變化。

  應當指出,相乘與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剋現象,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絡。[相乘與相侮的區別與聯絡]

  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之關係

  通過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論述,說明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均屬於唯物辯證觀的哲學,滲透到醫學領域後,促進了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並且貫串於整個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成為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兩者的不同側重點

  陰陽學說著重於以“一分為二”的觀點來說明相對事物或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存在著相互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和轉化的關係。陰陽學說用以解釋宇宙,則認為整個宇宙是一個對立的統一體;用以解釋人體,則把人體看作是由各種對立的組織結構、功能活動所組成的統一體;用以解釋人和自然界的關係,則就認為人和自然界亦是一個對立著的統一體。

  五行學說則著重以“5”為基數來闡釋事物之間生剋制化的相互關係。五行學說用以解釋宇宙,則認為整個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生剋制化組成的整體;用以解釋人體,就以五行配屬五臟、五官、五體、五志等來闡釋其間相互生剋制化的整體;用以解釋人和自然界的關係,則亦認為自然界的五運、五氣、五方、五季等都可以內應臟腑,人體臟腑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同樣存在著生剋制化的相互關係,因而也是一個整體。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