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不吃狗肉的原因

  藏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及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那麼你知道藏族不吃狗肉嗎?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希望大家喜歡!

  

  在藏區,狗在藏族人心中享有一定的地位。每個去過藏區的人,都會感受到狗與藏族人民那種和諧而友好的關係。在草原上,在街道上在家中,到處都有狗的身影。成群成群的狗悠閒而漫無目地的散步在藏區的各個角落,沒有人去打攪它們的生活,成為藏區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假如有人對它們非禮,這不但要遭到藏族人的制止和阻擋,而且要受到它們的報復。雖然狗是藏民族最早馴養的動物,但不管是過去和現在.他們是禁吃狗肉的,更不隨意殺狗,對吃狗肉,藏族社會中視為不可理喻和難以思議的事。反而在現今的西藏林芝和安多地區,在藏曆新年或收穫季節都要把盛滿肉食,麵食的大盆端出來,首先讓狗享用的習俗。與此同時,在藏族社會中還留傳著許多關於狗的動人故事。如流行於西藏藏區的《阿初王子的故事》《幸福是狗的恩典》和安多地區的《青稞與狗的故事》等等。這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都反映了狗對藏族人民的大恩大德,是有著深厚感情的。 《青稞與狗的故事》講述了很早很早以前的青藏高原,藏族先民還沒有種植糧食,人們只能靠遊牧和其他方式生活,處於飢寒交迫之中,在此情形下,神便派狗去遙遠的另一個世界去尋找種子,狗排除了千辛萬苦,終於有一天,叼著青稞穗子回到了藏區。從此,人們便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在《阿初王子的故事》記述了阿初王子為了救人民於飢苦中,不畏艱辛終於從蛇王手中得到種子,但自己卻中了蛇王的計,使自己變成了一隻狗。叼著種子回來了,不但使人民吃上了香甜的糌粑,而且使自己得到了美滿的愛情。可是人們不珍惜糧食大量的浪費。《幸福是狗的恩典》就反映了此情況,高原人民由於有了幸福的生活,就奢侈地把糌粑當作玩具玩。當神看到此景,一氣之下把青稞穗子一一削去傳說起初青稞有九個穗子,當削到最後一個時,狗突然大叫一聲:“留下我的一份”。這樣,神才留下一個穗子,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糧食。因此,藏民族的祖祖輩輩想起狗對他們的恩賜,就感激不盡,有一份特別的敬仰。幾千年來,對狗的這種敬仰和感情,人們賦予了它神奇無比的力量,以顯示自己崇拜物件的神聖。成為一種習俗己根深蒂固。

  狗作為一種生存於藏民族中的動物。如此長的時間內,受到他們的特別關心和崇敬,並附於一種特殊的崇拜心理,這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歷史發展的長期生活,生產中,逐漸形成、演化、發展的,它的產生是有其深刻的內涵的。

  狗在藏民族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今,藏族的生活來源主要還是通過放牧牛羊而獲得的,在漫漫無邊的草原上,只有狗能替主人忠實地保護牛羊,免受其天敵的侵襲,同時,在草原之夜,也只有狗能保護主人財產和生命安全,另外,狗又容易馴養。這是人們對其產生依賴心理的重要原因。狗不但給予了人們幸福的生活,同時也保護著人們的生活,是藏民族生產、生活中親密的夥伴。在以前常常因狗而不時地發生部落間和家族間的殘殺。現在,雖沒有如此的現象但也時常發生兩家為狗而吵得面紅耳赤的事情。

  在藏族社會中,以殺狗會盟,祭祀為一種崇尚,而特受他們的重視。在苯教盛行時期,常常在會盟,祭祀時殺大批的牲畜,其中以狗最為尊貴,據記載:“贊普與其臣下一年一小盟三年一大盟,此間刑羊狗猴猻,先折其足而殺之,繼裂其腸而屠之,令巫者告於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雲:“若心遷變懷奸反覆,神明鑑之,同於羊狗”。三年一大盟,夜於壇,殺犬馬、牛、驢為牲,咒曰:“爾等須同心努力,共保我家,天神地祗,共知爾志,有負此望,使爾身體屠裂,同於此牲。”《舊唐書,吐蕃傳》。佛教傳人後,雖取消大量殺牲祭祀,會盟的習俗,但仍保留了這種遺風。某一動物一旦被某一民族所崇拜,便與這個民族建立了特殊的神祕關係,同這個民族名稱一樣,成為一種象徵而緊密的聯絡在一起了。

  狗與狗血在藏族生活中還有鎮邪驅崇的神奇作用。狗在藏族人心目中的特殊作用,就給予狗一種無比強大的威懾力,可以鎮服、驅除一些鬼怪邪惡,保護人的健康安全。在古代的藏族社會,出征打仗或舉行一些大的生產活動,都要殺狗,保佑一切順利平安,在現在的安多部分地區還有在家中或門口埋死狗的習俗,在每年的收穫時節,還有埋活狗祭天地。以便糧食在收穫時節安全收穫,免遭天災人禍的破壞。可見,無論以狗保平安還是埋狗驅邪惡都是人們對狗的敬畏和崇拜的生活折射。

  總之,藏民族是一個圖騰崇拜十分豐富的民族,除動植物崇拜外,還有對自然物如雪山、巨石等物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