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選擇桶裝水

  前不久,國家食藥監總局公佈桶裝飲用水抽檢不合格樣品,不乏樂百氏、娃哈哈、怡寶等知名品牌產品。那麼,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桶裝水的選購技巧

  產生桶裝水安全問題的因素是多樣的。首先,有關監管部門的工作不到位,出現市場監管的真空期和危險期。其次,僅靠監管的力量是不夠的,桶裝水行業缺乏自律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再次,社會沒有形成全民參與監督的局面。再加上資訊不對稱問題,導致消費者在知情權和選擇權方面處於弱勢地位。

  為此建議,看清桶材料,選擇有PC三角標誌的水。不能一概否定桶裝水的飲用價值。首先,消費者應該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加強判斷能力,也多關注監管部門釋出的相關資訊。先檢視桶材料,應該選擇有PC三角標誌的桶裝水;從水的來源考慮,水是有活性的,一般桶裝水的保質期是90天,因此,建議消費者與其花高價購買外省甚至外國的名牌產品,不如遵從地域性,選擇地方品牌。他還提醒廣大消費者,要購買和飲用正規廠家出品的桶裝水,在選擇時看清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生產許可標誌。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購買的桶裝水是合格的,在使用過程中也很有可能會出現二次汙染問題。桶裝水放出水後,空氣夾帶著細菌和塵埃進入水桶中,數小時後,在一定適宜溫度及環境下細菌就會重新孳生,超過3天細菌就會超標。7天之後,桶裝水基本已經變成含有新生汙染物的死水,是不適宜飲用的。

  相關閱讀:桶裝水存在的安全隱患

  桶裝水逐步成為生活必備品,但衛生隱患也正影響著消費者的健康。昨日,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首次將桶裝水納入高風險品種,實施重點監管,每年將進行三次市級監督抽檢。

  根據調研公司Research In China預計,未來15年中國內地瓶裝水的需求仍將穩步增長,桶裝水的銷量則將在2025年達到1.5億立方米。在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桶裝水行業卻屢次曝出假冒、安全問題。

  根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和各級市食藥監局的抽檢中,桶裝水產品屢次因菌落總數超標出現在不合格名單中。在一次抽檢中,82家瓶、桶裝飲用水生產企業中不合格產品7批次,其中有6批次菌落總數超標。“龍澗”桶裝水亞硝酸鹽超標,“燕興隆”牌350ml富硒弱鹼山泉水是2014年首次檢出的不合格小瓶飲用水,不合格原因也是菌落總數超標。

  為了加強對桶裝飲用水市場的監管,市食藥部門首次將桶裝飲用水列為高風險產品管理,未來每年市級監督抽檢3次,重點檢測微生物類、農藥類、汙染物類、理化類等24個指標。此外,許可證申辦等都更加嚴格,風險監測也會匹配不同措施,除了3次市級監督檢測外,各區縣將有額外的抽檢計劃。

  2013年4月,北京市質檢將食用油、乳製品、白酒、嬰幼兒及其他配方乳粉等25種被確定為高風險品種,實施重點監管,對消費者最關注的乳製品安全,質監部門對全市乳製品生產企業的產品實施每週監測。

  各地食藥部門均有自己的高風險食品檢測名單,多以消費者關注度較高的乳製品、米、面、油等商品為主。

  2014年9月29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佈的專項監督抽檢結果顯示,瓶桶裝飲用水抽檢不合格率為23.83%。

  本次專項抽檢共抽檢樣品1863批次,樣品涉及全國31個省區、市1197家生產企業,抽檢專案包括菌落總數、致病菌、鉛、鎘、亞硝酸鹽、溴酸鹽等36項;共檢出不合格樣品444批次,抽檢不合格率23.83%,涉及22項不合格專案,主要不合格專案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酵母菌、黴菌等微生物指標和溴酸鹽超標,微生物指標不合格樣品大多是大桶水。

  大桶水微生物指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業存在管理不嚴、包裝容器和裝置設施等清洗消毒不符合規定;部分經營企業未按照相關要求存放大桶水,存在產品露天堆放或日光下曝晒等問題;有的大桶水包裝蓋密封不嚴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