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醬油

  醬油可以說是中國菜的靈魂,一勺醬油立刻就能讓人嚐出中國的味道。不同品種的醬油到底有什麼差異?怎樣才能買到一瓶好醬油呢?下面小編告訴你。

  挑選醬油的技巧

  有機醬油價效比稍低。一瓶600毫升的有機醬油價高的四十幾塊,便宜的也要二十幾塊。這種醬油選用的是有機大豆、有機小麥等有機原料,而且在生產過程中不能加入任何人工新增劑,對工藝和生產條件要求較高,所以售價自然就高,品質當然也更好。但是對工薪階層來說,動輒一瓶三四十的有機醬油還是價效比低了一些。

  涼拌醬油適合生吃。涼拌醬油不經高溫就可直接用於涼拌、佐餐,所以對微生物的指標要求比烹調醬油更嚴格,生吃也不會有害健康。

  風味醬油本領各不同。風味醬油主要是在口感上做文章,可以根據自己對不同口味的偏好,以及調製的不同食材進行選擇。比如,海鮮醬油中一般添加了乾貝、海蝦等提取物,使醬油有了海鮮的風味;蒸魚豉油比較適宜用來烹調海鮮和河鮮;紅燒醬油適合紅燒,增香上色都很好;壽司醬油專門用於蘸食壽司和刺身,有正宗的日式風味。

  最後,醬油作為一種調味品,其原料和工藝大同小異,這些花樣翻新的名稱主要是營銷策略。老百姓還是應以物美價廉為選購原則,同時多作對比,選擇家人喜愛的種類。

  醬油的營養成分

  醬油是以大豆、小麥等原料,經過原料預處理、制曲、發酵、浸出淋油及加熱配製等工藝生產出來的調味品,營養極其豐富,主要營養成份包括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質、糖類、酸類等。

  氨基酸是醬油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氨基酸含量的高低反映了醬油質量的優劣。氨基酸是蛋白質分解而來的產物,醬油中氨基酸有18種,它包括了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它們對人體有著極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人們只能在食品中得到氨基酸才能構成自身的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構成生物體細胞組織的重要成份,是生物體發育及修補組織的原料,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水平衡的維持,遺傳資訊的傳遞,物質的代謝及轉運都與蛋白質有關。

  醬油能產生一種天然的防氧化成分,它有助於減少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害,其功效比常見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等防氧化劑高十幾倍。用一點點醬油所達到抑制自由基的效果,與一杯紅葡萄酒相當。更令人驚奇的是,醬油能不斷地消滅自由基,不像維生素C和維生素E只能消滅一定量的自由基,這一發現說明,醬油內含有兩種以上的防氧化成分,而且各種成分消滅氧化基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研究人員說,這是科學界第一次發現醬油含有如此多的天然防氧化成分,可見,醬油具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還原糖也是醬油的一種主要營養成份。澱粉質原料受澱粉酶作用,水解為糊精、雙糖與單糖等物質,均具還原性,它是人體熱能的重要來源,人體活動的熱能60~70%由它供給,它是構成機體的一種重要物質,並參與細胞的許多細胞的許多生命過程。一些糖與蛋白質能合成糖蛋白,與脂肪形成糖脂,這些都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質。

  總酸也是醬油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包括乳酸、醋酸、琥珀酸、檸檬酸等多種有機酸,對增加醬油風味有著一定的影響,但過高的總酸能使醬油酸味突出、質量降低。此類有機酸具有成鹼作用,可消除機體中過剩的酸,降低尿的酸度,減少尿酸在膀胱中形成結石的可能。

  食鹽也是醬油的主要成分之一,醬油一般含食鹽18克/100毫升左右,它賦予醬油鹹味,補充了體內所失的鹽分。

  醬油除了上述的主要成分外,還含有鈣、鐵等微量元素,有效地維持了機體的生理平衡,由此可見,醬油不但有良好的風味和滋味,而且營養豐富,是人們烹飪首選的調味品。

  醬油雖然調味品,但有[3] 些人是不可多吃的。如:1、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應和控鹽一樣控制醬油。因為醬油既含有氯化鈉,又含有穀氨酸鈉,還有苯甲酸鈉,是鈉的密集來源。2、痛風病人應當注意,醬油中含有來自於大豆的嘌呤,而且很多產品為增鮮還特意加了核苷酸,所以一定不能多用。3、醬油中含有鮮味物質,因此用了醬油後就應當少放或不放味精、雞精。特別是增鮮醬油,更可替代所有鮮味調料。和鹽一樣,在炒菜時醬油要後放、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