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二十四節氣在我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歷法知識,不知道的人不多。她是我國古代人計算時令變化的,一種十分獨特的歷法。二十四節氣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氣候,把每年進行等分,每個節氣15天左右。告訴人們以歲時順序,教民耕作,不誤農時。二十四節氣的順序和含義如下:

  1. 立春:是春季開始的節氣,表示嚴冬已經過去,氣溫開始回升。

  2. 雨水: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先後冰消雪化,氣溫回升,溼度增大,雨水漸多。

  3. 驚蟄:蟄,藏的意思。動物入土冬眠叫入蟄,至第二年春雨後爬出,古時以為是被雷聲震動,故叫驚蟄。這時天氣轉暖,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華中農諺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

  4. 春分:春分恰是太陽光直射在赤道上,晝夜各半的一天。這一天全國各地的晝夜幾乎都是一樣長。天文學上劃定春分為北半球春季的開始,我國大部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5. 清明:清明時節天氣漸暖,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均勻氣溫上升到10度以上,長江流域氣溫更高。北方草木發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綠裝。我國農諺說:“種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種瓜種豆”。這個節氣開始的一天是清明節,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6. 穀雨:穀雨時氣溫、地溫都已穩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於五穀生長,故有“雨生百穀”之說。

  7. 立夏:表示春去夏來,行將進入火勢的夏天。此時萬物生長愈加旺盛,欣欣向榮。田間治理日益繁忙。農諺曰:“立夏三朝遍地鋤”。

  8.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9. 芒種:指有芒的麥類和蠶豌豆等夏收作物,在這個節氣裡即將成熟,也到了採收留種時。我國南方也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10. 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陽執行到最北的一天。天文學上劃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

  11. 小暑:這時正值“三伏”的“初伏”,氣候炎熱、蒸悶。在農業生產上,多忙於夏秋作物的田間治理。

  12. 大暑:這時正值“中伏”,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一年中最炎熱時期。

  13. 立秋:我國習慣上作為秋季的開始,預示著天氣轉涼,植物結子,秋收季節即將來臨。但立秋後暑氣並未散盡,還有氣溫較熱的“秋老虎”在後頭。

  14. 處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這時而止矣。”此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15. 白露:天氣轉為涼爽,晝夜溫差加大,地面上的水汽晚上容易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故得名白露。

  16. 秋分:秋分與春分這一天一樣,太陽又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秋分這天處於整個秋天的中間,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秋天。

  17. 寒露: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明顯轉涼,早晨和夜間地冷露凝。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開始進行秋收秋種。

  18. 霜降:《月令七十二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表示泛博中原地區開始有霜。

  19. 立冬:為冬季開始的節氣,這時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

  20. 小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十月中,雨下而為冷氣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時黃河流域一般開始下雪。

  21. 大雪:《月令七十二集解》:“大者盛也,這時而雪盛矣。”此時的天氣較前更冷,降雪的次數和量也將增多。

  22. 冬至:與夏至相反,北半球冬至時白晝最短,日照物影最長,黑夜最長。過了冬至白晝就一天天地增長了。北方民間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

  23. 小寒:是一年中溫度已到嚴冬的節氣,這時正值“三九”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天寒地凍,進入嚴冬時期。

  24.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期,相對於小寒來說,標誌著嚴寒的持續和加劇。《三禮義宗》曰:“冷氣之逆極,故謂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