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農事宜冷不宜暖是什麼意思

  大寒節氣正值隆冬季節。往往一場強冷空氣寒潮賓士南下,帶來的大風降溫、暴雪、冰霜凍,給社會經濟、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能幫到大家!

  大寒農事宜冷不宜暖

  但什麼事情,都是兩面的。民間流傳諺語說:“大寒不寒,人馬不安”、“該冷不冷,不成年景”,這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兩條諺語,它們都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大寒宜冷不宜暖”。 為什麼“大寒宜冷不宜暖”,這時的冷暖對農業有什麼影響?下面的文章,答案自然“浮出水面”。

  大寒不寒作物低產 一些作物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如果“大寒”期間氣溫偏高,小麥、油菜等越冬作物提早萌動,長勢較旺,一旦遇到倒春寒,容易遭受低溫的危害,使農作物不能正常生長而欠收減產。

  大寒寒冷害蟲難活 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偏冷的天氣不利於農田、草原和林地裡的病蟲、老鼠等害蟲越冬繁殖,從而有利來年各種作物的正常生長。大寒寒冷,來年一般不會發生蝗災,如果偏暖,特別是連續幾年暖冬,蝗災則又會頻繁出現。許多病蟲害凍死,可使來年莊稼好,人畜平安。另外,天氣寒冷,空氣中的病菌也不易存活,可以減少傳染病的流行。

  大寒降雪小麥豐收 大寒期間下一場大雪是最好不過了,且不說雪是越冬農作物溫暖的被窩,可以保護小麥安全過冬。雪還有固氮能力,可同時吸附空氣中的固體微粒,一場大雪等於給大地萬物施了一次複合肥料。據說這一時期,下的雪才是真正的“瑞雪”,到了開春,積雪融化,可以減輕春旱對冬小麥的影響,保障冬小麥返青,獲得好的收成。所以說“大寒宜冷不宜暖”。

  此外,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華南冬幹,越冬作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並不突出。不過“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大寒習俗介紹

  “大寒”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另一方面,古語有云“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大寒時節除了注意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著要隨著氣溫變化而增減,手腳易凍,尤其應注意保暖。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做個大寒習俗介紹吧!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誌。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徵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氣溫連續多日出現-5℃以下天氣方可進行,這種活動一般出現在黃河以北地區。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生於江南一帶”。亦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