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護自然災害

  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那麼,你知道嗎?今天小編蒐集了一些防護自然災的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防護自然災害的方法

  開展有效的現場防護

  無論是自然災害、生產事故還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災害資訊員都有可能在現場開展必要的工作,如何在可能危及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環境中開展有效的現場防護,是保護自身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突發災害事件的現場防護是指為了保護災區現場或者突發生產事故以及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現場工作人員免受化學、生物與放射性汙染危害而採取的措施,以防範現場環境中有害物質對人體生命和健康的影響。

  一自然災害類的現場防護

  經過災害的破壞,災區現場可能面目皆非,千瘡百孔,道路也可能被掩埋破壞,沿途坎坷,行走時極易造成跌傷、磕碰,因此進行現場工作時應注意避免發生各種外傷。洪水、內澇、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時,常席捲、淹浸、淤埋沿途的房屋、牲畜及雜汙物,災害結束之後應對必要的地段進行清理消毒或對人群進行疏散、遠離,避免與防止流行病的發生和傳播,做好衛生防疫工作。

  二傳染病疫情處置現場防護

  在開展傳染病防控時,要按照有關防護技術與規範的要求,根據不同病原體的性質和可得到的防護用具,來決定採用具體的預防措施和方法,以保證自身健康安全,避免在現場工作過程中發生感染。

  標準預防措施具體包括:如果要接觸到血液、體液、分泌物和排洩物,需戴手套;接觸不同病人時要換手套,脫手套後要洗手。另外,進行任何有血液或體液濺出的操作時,要加穿不透水的隔離衣和鞋套,以減小暴露於經血液傳播的病原體或被其感染的機會及危險性;在進行這類操作時,還必須加戴口罩、護目鏡或者護面罩。對於空氣傳播、飛沫傳播、接觸傳播、蟲媒傳播等需要特殊的預防措施。

  面對自然災害的正確逃生自救方法

  一地震災害

  在房屋裡,趕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書桌、工作臺、床底下。單元樓內,可選擇面積小的衛生間、牆角,減小傷亡。對於戶外開闊,住平房的居民,震時可頭頂被子、枕頭或安全帽逃出戶外,來不及時,最好在室內避震,要注意遠離窗戶,趴下時頭靠牆,枕在橫著的雙臂上面,閉上眼和嘴,待地震過後再沉著離開。地震時,門框會因變形而打不開,所以,在防震期間最好不要關門。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樓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樓的門口處,以防碎片掉下來砸傷。汽車司機要就地剎車。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發生,千萬不要跟著滾石往山下跑,應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後,同時要遠離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脅。

  一次大震發生後,在沒有外來人員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項與死神爭分奪秒的鬥爭。地震對人身的傷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地震時,如已被砸傷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如果壓埋較輕,應先觀察周圍環境,尋找通道想辦法出去,地震發生後憑藉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根據自己所處的具體情況,尋找可以自救脫險的通道,盡力自救,完全可以脫險,切忌失去理智地亂喊亂叫。

  若受重傷或暫時不能脫險者,不要亂喊亂動,要儲存體力,首先把妨礙呼吸的部位口鼻胸部附近鬆動一下,或扒開一定的小空間,以利呼吸,等待救援;靜聽外面的動靜,發現有人扒救時,可用喊或敲擊物體的方法為扒救人指明埋壓的位置,以便救援。地震時在戶外的人,千萬不能冒著大地的震動進屋去救親人,只能等地震過後,再對他們及時搶救。

  二泥石流災害

  泥石流衝擊力很大,所以要採取正確的逃逸方法。

  1.當處於泥石流區時,不能沿溝向下或向上跑,而應向兩側山坡上跑,離開溝道、河谷地帶,但注意不要在土質鬆軟、土體不穩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穩下滑,應跑到基底穩固又較為平緩的地方。

  2.不應上樹躲避,因泥石流不同於一般洪水,其運動中可沿途掃除一切障礙,所以上樹逃生不可取。

  3.應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因泥石流有很強的淘刷能力,這些地方很危險。

  三火災

  逃生開門前應先觸控門鎖。若門鎖溫度很高,則說明大火或煙霧已封鎖房門出口,此時切不可開啟房門。應關閉房內所有門窗,用毛巾、被子等堵塞門縫,並潑水降溫。同時利用手機等通訊工具向外報警。若門鎖溫度正常或門縫沒有濃煙進來,說明大火離自己尚有一段距離,此時可開門觀察外面通道的情況。開門時要用一隻腳抵住門的下框,以防熱氣浪將門衝開。在確信大火併未對自己構成威脅的情況下,應儘快逃出火場。遇有濃煙可用溼毛巾捂鼻,彎腰低頭迅速撤離。通過濃煙區時,要儘可能以最低姿勢或匍匐姿勢快速前進,並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不要向狹窄的角落退避,如牆角、桌子底下、大衣櫃裡等。逃生勿入電梯,而應該走樓梯。電梯往往容易斷電而造成電梯“卡殼”,人在電梯裡可能會被濃煙毒氣薰嗆而窒息。

  被火圍困時,正確地發出求救訊號,是脫離險境的重要手段。火場上人聲嘈雜,烈火飛騰,這時如果臥著呼救效果比站著好。因為站著呼救,熊熊烈火會把聲波反射回來,外面的人聽不見。臥著呼救時,因火勢順空氣上升,低矮的地方可燃物已經燃盡,或者還沒有燃著,聲波容易穿過空隙傳出去。

  人身上著火,一般是衣服著火,奔跑等於加速了空氣流通,得到了更多的氧氣,因此越燒越烈。另外,身上著火的人狂奔亂跑,勢必把火種帶到別處,有可能引起新的著火點。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脫去衣服帽子,如果一時來不及,可把衣服猛撕扔掉。如果衣服在身上燒,不僅會使人燒傷,而且會給以後的搶救治療增加困難,特別是化纖服裝受高溫熔融後會與皮肉粘連,而且還有一定的毒性,會使傷勢惡化。如果來不及脫衣服,可以臥倒在地上打滾,把身上的火苗壓熄。倘若有其他人在場,可用溼麻袋、毯子等把身上著火的人包起來,就能使火熄滅,或者向著火人身上澆水幫助將燒著了的衣服撕下來。但是,切不可用滅火器直接向著火人身上噴射,因為滅火器內的藥劑會引起傷口感染。如果身上火勢較大,來不及脫衣,旁邊又無人幫助滅火的話,則可以儘快地跳入附近的池塘、水池、小河中,使身上的火熄滅。雖然這樣可能對後來的燒傷治療不利,但是這樣做至少可以減輕燒傷程度和麵積。這裡應指出的是,如果人體已被燒傷,且燒傷面積很大,則不宜跳水,以防感染。

  災害前兆

  一地震災害

  一次地震,特別是一次強烈地震之前,大都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地震前兆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都表現為自然界突然發生的某種與地震發生有關的變異,是地震前大自然的警告訊號。每次大震前都有一些異常現象,例如井水發渾、冒泡、翻花、升溫、變色、變味、陡漲、陡落;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動物習性異常反應,動物在地震前大多有驚恐反應,像遇到敵害,極度緊張,少數表現為抑制型,表現為委靡不振;地聲、地光、火球;植物的反常開花結果等巨集觀前兆現象。同時,還可能會出現地面傾斜、伸縮、海平面的升降等,反映地球物理學現象變化的地磁、地電、地溫、電磁波、重力、水氡、水質成分變化等微觀前兆現象。

  出現這些臨震異常現象,應儘可能採取措施避險,增加躲過災難的機會。另外,要特別警惕強烈破壞性地震發生後,短期內很可能還會有較強的餘震,使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壞的建築物再次坍塌。

  二龍捲風災害

  龍捲雲除具有積雨雲的一般特徵以外,在雲底會出現烏黑的滾軸狀雲,當雲底見到有漏斗雲伸下來時,龍捲風就可能出現。

  在家時,務必遠離門、窗和房屋的外圍牆壁,躲到與龍捲風方向相反的牆壁或小房間內抱頭蹲下。躲避龍捲風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在電杆倒、房屋塌的緊急情況下,應及時切斷電源,以防止電擊人體或引起火災;在野外遇龍捲風時,應就近尋找低窪地伏於地面,但要遠離大樹、電杆,以免被砸、被壓和觸電;汽車外出遇到龍捲風時,千萬不能開車躲避,也不要在汽車中躲避,因為汽車對龍捲風幾乎沒有防禦能力,應立即離開汽車,到低窪地躲避。

  三泥石流災害

  除根據當地降雨情況來估測泥石流暴發的可能性外,還可通過一些特有現象來判斷泥石流的發生,以便採取快速、正確的自救方法。當發現河溝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斷流或洪水突然增大並夾有較多的柴草、樹木,都可確認河溝上游已形成泥石流。仔細傾聽是否有從深谷或溝內傳來的類似火車轟鳴聲或悶雷式的聲音,如聽到這種聲音,哪怕極微弱也應認定泥石流正在形成,此時須迅速離開危險地段。溝谷深處變得昏暗並伴有轟鳴聲或輕微的震動感,則說明溝谷上游已發生泥石流。

  四雷擊災害

  雷擊是由雷雨雲產生的一種強烈放電現象,電壓高達1億至10億伏特,電流達幾萬安培,同時還放出大量熱能,瞬間溫度可達1萬攝氏度以上。其能量可催毀高樓大廈,能劈開大樹,擊傷人畜。

  雷雨天氣盡量不要在曠野行走,外出時應穿塑料材質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騎在牲畜上或自行車上出行;不要用金屬桿的雨傘,不要把帶有金屬桿的工具如鐵鍬、鋤頭扛在肩上。遠離建築物的避雷針及其接地引下線,這樣做是為了防止雷電反擊和跨步電壓傷人。遠離各種天線、電線杆、高塔、煙囪、旗杆,如有條件,應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或金屬殼的汽車、船隻,但有帆布的篷車、拖拉機、摩托車等在雷雨發生時是比較危險的,應儘快遠離。儘量離開山丘、海濱、河邊、池塘邊,儘量離開孤立的樹木和沒有防雷裝置的孤立建築物,鐵圍欄、鐵絲網、金屬晒衣繩附近也很危險。如果雷雨天氣呆在室內,必須關好門窗,防止球形雷進入室內造成危害;把電視機室外天線與電視機脫離,而與接地線連線;儘量停止使用電器,拔掉電源插頭;不要打電話和手機;不要靠近室內金屬裝置如暖氣片、自來水管、下水管;不要靠近潮溼的牆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