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蛋白飲食有那些誤區

  蛋白質是日常膳食不可缺少的一環,蛋白質為人體提供能量,以及是細胞主要組成物質。但是多吃蛋白質食物不代表營養,除了高蛋白,還有哪些飲食多吃也不好?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高蛋白飲食誤區

  1、多吃纖維,鈣質流失!過多的膳食纖維使食物通過腸道速度增加,使鈣的吸收率降低;有研究表明:兩個成年人的飲食從每頓纖維含量低的精麵包改為每頓纖維含量高的粗麵包時,鈣鎂、鋅和磷隨著出現負平衡。

  2、狂吃肉和蛋,導致鐵“滾蛋”!現在的孩子大都愛吃各種肉類,就是不愛吃蔬菜和水果,家長也認為:只要多吃富含鐵鋅的肉魚蛋,蔬菜水果吃不吃無所謂。結果是:不但孩子的體重蹭蹭地往上“竄”,而且一檢查照樣患有缺鐵性貧血。

  因為人們膳食中所攝入的瘦肉、動物內臟、蛋黃中的鐵多為三價鐵,不易被人體吸收,只有在有維生素C和酸味物質富含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多種有機酸存在的情況下,轉化成二價鐵才能被人體充分地吸收和利用。而維生素C和酸味物質在蔬菜和水果如獼猴桃、檸檬、鮮棗、酸棗、橘子、草 莓、蘋果中含得最多。如果一味地只吃瘦肉、動物內臟、蛋黃等食物,而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中的鐵質就不能被人體吸收與利用,造成營養的極大浪 費,出現缺鐵性貧血。

  3、鈣磷失衡“趕走”鈣!鈣磷比例失衡是導致目前人們缺鈣的元凶。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鈣磷比例是2∶1,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小麥胚芽、動物肝臟、炸薯條等大量含磷的食物,磷的攝入量往往超過了鈣10倍以上,使鈣∶磷比例高達 1:10~20,鈣磷的比例嚴重失衡,這樣,飲食中過多的磷便會拼命地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

  4、藥物導致營養流失!大多數使用避孕藥的女性朋友可能還不知道避孕藥有阻礙維生素B6、B12、葉酸及維生素C的作用,避孕藥中的黃 體素會阻礙維生素B6的功能,妨礙葉酸的吸收;阿司匹林則會使排出體外的維生素C較正常量增加3倍。大把大把的維生素C補充劑會“趕跑”體內的葉酸。抗癲 癇藥也會妨礙葉酸吸收。

  5、抽菸喝酒營養溜走!長期抽菸、喝酒破壞了維持良好健康所必需的維生素。抽菸會破壞體內維生素C——這種能預防癌症和心臟病的營養 素。每天抽半包煙就會破壞體內25~100毫克的維生素C;每天喝一杯以上的雞尾酒,享受飄飄欲仙的代價就是使體內維生素B1、B6和葉酸消耗掉,酗酒者 缺乏維生素B1也是相當普遍的。

  6、VitC泡騰,您會用嗎?在公司工作的李小姐,她很講究營養,每餐後用開水衝一大杯富含維生素C的飲料如TANG果珍或維生素C 泡騰片,可近來不知為什麼一刷牙,牙齦總出血,她很害怕,就跑來諮詢,按理說,果珍或維生素C泡騰片是富含維生素C的,為什麼還會出現牙齦出血的症狀 呢?

  原來,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它不很穩定。用超過80℃以上的水沖服會使維生素C遭到嚴重破壞,更不用說100℃的開水了。用開水衝富含維生素C的飲料,真正喝到肚子裡的維生素C含量已經所剩無幾了。所以,不應用開水,而應用溫水衝富含維生素C的飲料。

  7、補鈣不補鎂,吃完就後悔!人們補鈣的時候,只注意補充維生素D,卻往往不知道要補充鎂。鈣與鎂似一對雙胞胎兄弟,總是要成雙成對地 出現,而且鈣與鎂的比例為2:1是最利於鈣的吸收利用的了。所以,在補鈣的時候,切記不要忘了補充鎂。含鎂較多的食物有:堅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黃 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穀物特別是黑麥、小米和大麥、海產品金槍魚、鮭魚、鯖魚、小蝦、龍蝦。

  8、大魚大肉“吃”掉鈣!高蛋白飲食是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原因所在。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A:每天攝入80克的蛋白質,將導致37毫克 的鈣流失;B:每天攝入240克的蛋白質,額外另補充1400毫克的鈣,將導致137毫克鈣的流失。這說明:額外補充鈣並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鈣流失。

  這是因為過多的攝入大魚大肉這些酸性食物,易使人們產生酸性體質。而人體無法承受血液中酸鹼度激烈的變化,於是,身體就會動用兩種主要 的鹼性物質——鈉和鈣——加以中和。當體內的鈉用光了的時候,就會啟用身體內的鈣,所以,過量攝入大魚大肉而不注意酸鹼平衡,將導致鈣的大量流失。

  這也是那些大款、常吃宴席飲食特點是:肉多酒多油多菜少飯少的人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疲倦、頭暈、體力不支的原因所在!緊隨其後的是趕上了“代謝綜合症”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痛風等等的時髦病。

  9、碳酸飲料,不可多飲!現在的孩子們吃飯時,都喜歡拿飲料當水喝,什麼可樂啦、果汁飲料等,這些碳酸飲料中的碳酸會與體內的鈣形成不溶性的碳酸鈣,會奪走您所吃進去的食物中的鈣質,造成鈣流失,引起鈣缺乏的症狀。

  10、雞蛋吃法多樣,吸收不同!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蛋為100%,炒蛋為97%,嫩炸為98%,老炸為81。1%,開水、牛 奶衝蛋為92。5%,生吃為30%~50%。由此來說,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細嚼慢嚥,否則會影響吸收和消化。不過,對兒童和老年人來說,還是蒸 蛋羹、蛋花湯最適合,因為這兩種做法能使蛋白質分解,極易被消化吸收。

  11、化弊為利,提高效率!如含草酸多的蔬菜菠菜、莧菜、冬筍、荷蘭芹和綠菜花應在沸水中焯一下再炒,以除去草酸,避免草酸同鈣結 合成一種不溶性的草酸鈣,提高鈣的吸收利用率;存在於大豆、小麥及穀物的外殼中的植酸,易與鈣、鋅結合成不溶性植酸鹽,可採用發芽、發酵、浸泡等方法以激 活植酸分解酶活性,使其分解植酸,從而提高鈣、鋅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率。另外,因為麵粉中含植酸較多,做麵食時,儘可能使其發酵。麵粉經發酵,植酸分解酶 活性增強,可以分解麵粉中的植酸,促進麵食中鈣、鋅的消化吸收。

  高蛋白飲食的禁忌

  因膽固醇遠離雞蛋。

  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但並不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相反會補充“好”膽固醇。此外,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它們也是極好的膽鹼來源,這是一種對大腦非常重要的物質,90%的人都缺乏。

  一點紅肉不敢吃。

  很多人認為肉尤其是紅肉會帶來許多疾病,如心臟疾病和II型糖尿病,他們都只會吃白肉魚肉和雞肉。其實帶來健康風險的是加工肉類比如香腸、臘肉等。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大樣本薈萃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克以上加工肉品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上升42%。但另一份基於121.8萬多人的調查資料顯示,未加工的肉品與心血管疾病和II型糖尿病沒有顯著聯絡。

  擔心蛋白質傷腎。

  蛋白質不一定會增加腎病風險。攝入大量蛋白質在短期內會導致骨骼鈣減少,但從長期來看,多攝入蛋白質會增加骨密度,並能減少老年人骨折的風險。但有腎臟疾病的人的確應減少蛋白質攝入。對健康人而言,蛋白質是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