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勤奮國旗下講話稿推薦

       勤奮是鑰匙,可以開啟科學的大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勤奮國旗下講話稿,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勤奮國旗下講話稿一:

  在我們高二二班教室黑板的上方,赫然寫著四個大字“天道酬勤”,它時時刻刻都在鼓勵著我們去拼搏!天道,就是自然規律。“酬”就是酬報。“天道酬勤”,意思是說“天意會厚報那些勤勞的人,使他們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天道酬勤,是一個人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必由之路,是一個民族自立於世界之林的信念基石。韓愈曾經說過:“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當我們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汗水,傾注了比他人更多的精力時,蒼天還有什麼理由,把我們拒於成功大門之外呢?

  縱觀古今,勤奮刻下了無數歷史銘記的姓名。有遍遊天下寫成《史記》的司馬遷,洗筆成墨池的王羲之;有“七錄齋”中每讀文章必複寫七遍的張浦,有“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紅樓夢》的曹雪芹。還有我國署名的數學家蘇步青教授,他將飯前飯後的時間比喻為零布頭,並加以利用,從不因時間零碎而懈怠。甚至在他參加人大會議期間,依然抓緊空隙時間完成了《放射學微分幾何》的後半部分。

  放眼國外,我們無法忘記馬克思40個春秋的辛勤勞動,也無法忘記歌德近60載的艱苦創作,他們如飢似渴的閱讀書籍、蒐集了大量資料,歷經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思索,最終用勤奮孕育出轟動世界的《資本論》和《浮士德》。

  一個人一旦失去了勤奮,就算擁有再聰明的頭腦也難以成功。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說:“即使一個人天分很高,如果他不艱苦操勞,他不僅不會作出偉大的事業,就是平凡的成績也不可能得到。”大家都會記得,王安石在《傷仲永》中講述的那個頗具天資的少年仲永的故事。仲永在兒時就可“指物作詩立就”。但是因為他沒有後天的勤奮努力,被其父“利其然”,最終落個“泯然眾人”的下場。這正應了愛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環顧四周,在我們的同學中不正有一些“仲永現象”嗎?有人自認為有天分,就不認真完成作業,不認真聽課,抱著投機取巧的僥倖心理,最後只會發現離成功之門越來越遠。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的芽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作為中學生的我們,應該抱有“書山有路勤為徑”的信念,在漫漫求學路上,用勤奮去尋找學業上的春天,去澆灌成功的花兒。

  勤,就要珍惜時間全力拼搏;

  勤,就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

  勤,就要多觀察善思考;

  勤,就要重實踐長積累。

  不要抱怨自己的天資不高,要知道,天才出於勤奮;

  不要只是羨慕別人的成功,要知道,“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不要一味嫉妒別人的輝煌,要知道,天道酬勤不酬懶;

  不要耍小聰明,企圖偷懶走捷徑,要知道學習來不得半點虛假。

  人能走多遠?不要問路途,要問雙腳;人能攀多高?不要問高山,要問雙手;我們離成功還有多遠?不要問天資,要問勤奮。能量是守恆的,今天的付出就是明天的收穫。

  讓我們記住“天道酬勤”!

  有勤奮作支點,我們能撬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