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巖遊玩攻略

  紫雲巖介紹:紫雲巖位於醉仙岩東面,周圍群山崢嶸,時有云霧潦繞,瞵息之間,氣象萬千,彷彿飄浮在茫茫煙海之中。清人鄭光沂在危巖下刻“紫雲得路”四字,固而名聲遠揚。紫雲巖有達中庵,建於明代,清廢,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重修,有大雄寶殿、客堂、積善堂、功德林、普同塔、化身窯及放生池等。此外還有蛟洞、果巖、慈湖等勝景。巖下幽谷裡有十八株高大的玉蘭樹,稱為十八玉蘭勝景。近年建有"聽泉閣"和植物蔭棚,內有扁藤、金邊長春藤、龜背竹等植物200多種。聽泉閣可聽見泉水擊石叮噹聲,閣得泉而活,泉因閣生趣,相得益彰。

  廈門:

  紫雲巖因山明水秀,風景綺麗,系歷代名人避暑攻讀之處:明代御史沈源、二甲進士盧琦、進士高寬、拔貢高文升、都察院檢校盧春魁諸古人皆於此讀書 成名。因時代變遷,廟宇興廢相承,經清代康熙、乾隆、光緒等年間之三次重建,其重建碑記猶存。一九八七年重修禪寺,至今寺宇巍峨,佛像莊嚴,山岩更美,今巖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紫雲巖,山高層巒疊翠,石奇甘泉喜人。松竹蒼鬱,果樹成林,山花爛熳、綠草如茵,冬暖夏涼,四委常青,勝似仙景,自古以來乃為遊覽勝地,今為紫雲巖公園主景,遊人、香客遍山道。

  紫雲巖名景甚多:有“古榕伴月”又名“迎客古榕”,位於紫雲巖麓高坑莊西側,在蒼松翠竹之間與寨潭後邊之巨石頂一老榕,由來久矣!榕從石縫長出,棵壯根粗,月白風清,樹影映照潭中,古榕伴月,水天一色,遊目騁懷,令人心曠神怡。有“廳房虎洞”,俗稱“虎廳虎房”,於“古榕伴月”之旁的一天然大石洞,可容百餘人,古為老虎出沒之處而名,後為遊客避暑矩息之地,抗日期間為避敵機轟炸之所,當時碼邑居民多疏散於高坑諸村隱蔽,此洞最安全。後因建設而廢,僅留遺址。

  有“金雞啄石”位於上山道旁,有“練功廣場”於紫雲古剎山門前新開闢之地,天未明此廣場已擠滿人群,有拳功操之鍛鍊因而得名。有“大樹夾石”奇景,位於紫雲寺旁一樹,樹叉夾石,此石乃四十年代初,日本飛機轟炸高坑石埔之石飛於樹叉而存。有“甘泉取水”巖上之泉和高坑之井,水清而甘,大旱不涸,遊人皆喜紫雲甘水,碼邑居民每日清晨與傍晚上山入社取水者成隊。有“山形佳域”:站在寺前二側俯視,可觀向西下山頭之“紅蛇出洞”,在“紅蛇出洞”再向西伸延之高山可見“仙人拋網”與“美人照鏡”之佳域景。有“山道美景”,從寺旁上山至大寨尾頂,可觀日出之景、可觀龍江入海處,可觀四方名山,可鳥瞰碼邑全景,可參觀明民族英雄鄭成功抗清之大寨、二寨遺址,也可欣賞石牛、石鱉群、仙人床諸多奇形狀石景。


  紫雲巖門票資訊: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