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海嘯

  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海洋麵積為36億平方公里,佔全球面積的71%,海洋蘊藏著各種豐富的資源,同時也存在著給沿海人民帶來的特殊災難——海嘯。那麼,你知道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應對海嘯的措施,歡迎大家閱讀!

  應對海嘯的措施

  海嘯與海底地震有關,可引發高達30米的巨浪,在沿海地帶會造成巨大破壞。

  感覺強烈地震或長時間的震動時,需要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處避難。

  如果收到海嘯警報,沒有感覺到震動也要立即離開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處避難。通過收音機或電視等掌握資訊,在沒有解除海嘯警報之前,勿靠近海岸。

  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嘯,但任何一種地震都可能引發海嘯。當你感覺大地發生顫抖時,要抓緊時間儘快遠離海濱,登上高處。不要去看海嘯—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險來臨時就會無法逃脫。

  海嘯是怎麼形成的

  海嘯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變形,致使從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體發生大的湧動,形成海嘯襲擊沿岸地區。

  受颱風和低氣壓的影響,海面會掀起巨浪,雖然有時高達數米,但浪幅有限,由數米到數百米,因此衝擊岸邊的海水量也有限。而海嘯就不同了,雖然海嘯在遙遠的海面只有數釐米至數米高,但由於海面隆起的範圍大,有時海嘯的寬幅達數百公里,這種巨大的”水塊”產生的破壞力非常巨大,嚴重危害岸上的建築物和人的生命。從有關資料來看,海嘯高達2米,木製房屋會瞬間遭到破壞;海嘯高達20米以上,鋼筋水泥建築物也難以招架。

  海嘯的特徵之一是速度快,地震發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嘯速度越快。海水越深,因海底變動湧動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嘯之後在海面移動的速度也越快。如果發生地震的地方水深為5000米,海嘯和噴氣機速度差不多,每小時可達800公里,移動到水深10米的地方,時速放慢,變為40公里。由於前浪減速,後浪推過來發生重疊,因此海嘯到岸邊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嘯掀起的海浪會更高。

  在遙遠的海面移動時不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陸地,達到海岸時突然形成巨大的水牆,這就是海嘯,人們發現它時再逃為時已晚,因此,一旦發生地震要馬上離開海岸,到高處安全的地方。

  目前國際上有沒有預防海嘯的預警機制

  目前全球已建立了國際海嘯預警系統。該系統是1965年開始啟動的,此前的1964年阿拉斯加一帶海域發生了里氏9.2級的地震,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嘯襲擊了大半個阿拉斯加。海嘯發生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開始啟動這一研究。後來,太平洋地震帶的一些北美、亞洲、南美國家,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國家、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法國和俄羅斯等國都先後加入。

  據介紹,國際海嘯預警系統一般是把參與國家的地震監測網路的各種地震資訊全部彙總,然後通過計算機進行分析,並設計成電腦模擬,大致判斷出哪些地方會形成海嘯,其規模和破壞性有多大。

  基本資料形成後,系統會迅速向有關成員國傳達相關警報。而一旦海嘯形成,該系統分佈在海洋上的數個水文監測站會及時更新海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