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散文文章

  花店中最搶眼的是那一片玫瑰,在玫瑰的身旁,花店的一隅,是一束百合花。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百合花緣

  好像是兩週前,與兒子理髮不成,復去藥店買藥,路上,發現一枝花,其實是兩個花骨朵,一大一小,被遺在路邊。我順手撿起來,起初以為是塑料花,拿在手裡方知是真花。心想這麼冷的天,這花會開嗎?

  回到家,就順手把她放在了水裡,心裡根本也沒有抱多大的希望。但我依然每天注意一下那個大的花骨朵,失望的是,好幾天,她都依然老樣子,但唯一令我不氣餒的是,花枝上的葉子和骨朵絲毫沒有萎靡,她在頑強的活著,在我這個與外界同溫的小鐵屋裡,在床頭不被人注意到的一個陰暗的小角落,不是瓶裡,而是閒置的一個小鍋裡,她趴在鍋沿邊,樣子很不雅觀。後來有幾天,我一度把她忘了,等我無聊之極想起她來時,那個大的花骨朵居然張開了嘴,這下把我驚著了。

  這花兒像卯足了勁,一天一個樣,迅速的舒展著花瓣,我不知道那一鍋冰冷的清水給了她什麼,沒有陽光,沒有營養,沒有嬌寵,更沒有蜂蝶為她起舞,可她依然默默的開著,默默的融入這個寒冷的世界,用它純潔的、美麗的、高貴的花心,慰藉我、溫暖我、陪伴我。握她在手心,我感到一種剔透身心的愛意,竟然戰戰兢兢的不知如何去呵護她了。

  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百合花,可是覺得網上的圖片沒有我的花漂亮,她好像通人心,有靈性,她晶瑩剔透的純潔,她不妖不嬈的坦然;她讓蕭殺的氛圍蘊透著生機,她告訴我絕地猶生的奇蹟;她更預示我靜默裡醞釀著美麗,成功並不是驚天動地;她悄悄的對我說,平凡善良的人,誠實勤勞地盡著自己的職責,沒有優越的生存環境,這樣綻放的生命之花才是真正的美麗,美的聖潔。

  :百合花香

  近來天氣漸暖。似乎有些春天的味道了。偶爾閃過的一句話,我似乎聞到了百合的香氣。其實這個季節,是不適合寫百合的。因為看不到她的開放。可是,卻不能抑制喜歡她的情結。於是隨心所欲地看著圖片寫下了這種心緒。昨夜讀林青玄的《心靈上的百合》不禁感念起來。她原是一株普通的花。和雜草沒什麼區別。享受著大自然的恩澤雨露,開在每一處山,臨近每一灣水。實在沒什麼曼妙之處。很是卑微,渺小。可是,她並沒有因環境的偏僻而放棄開花的夢想。而是盡力吸取著陽光的沐浴,終於,在一個明媚的早晨。她的夢想實現了。用一株清麗俊美的百合,營造了百合幽谷的傳說!文章如靜夜的禪語,一寸寸的劃過,閃著晶瑩如豆的氣味。

  喜歡百合賦予的清靜。月色下,如水的安謐。看著這一株株溫潤如玉的百合。實在是一種享受。她的清純高雅的氣息很快與輕緩的音樂融合,微蕩成一頁小漿。在空氣裡漂移著,自成一體的輕散,隨心。花瓣如錦,細長圓潤。橫有微瀾。起起伏伏。花瓣的頂端向裡捲曲,尖部對準花兒主軸。成一色的核心。花瓣鬆散。似鱗片包裹。沒有層疊的慵懶。沒有拉長的稀疏。如女子隨意挽起的髮髻。自然美麗。

  喜歡百合賦予的純雅。尤其是白色的百合。似蓮。一片片,一絲絲,輕俏俏依立著。綠色的莖透亮,晶瑩,襯托著清新的花苞。就像醉人的女人香,風中搖曳有如婀娜多姿的清秀佳人,不問塵事,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那伸長於脣外的花柱,宛如蝴蝶的觸鬚一般,開始翩翩起舞,含情之模樣惹人憐愛。

  喜歡百合的溫暖。那淡淡的顏色會撫平了急躁的心田。那一抹悠長會柔和了相守的心靈。相對夕陽西下,似有冬日小爐裡火的氣息。拉緊了心的溫度。使鬆弛的面容,靚麗起來。柔美起來。

  自古以來,百合的美,常是詩人墨客和歌者吟詠的物件,“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仰”由葉至花,由花到姿,描繪出百合花含露或低垂的清新、自然。其蘊含的真趣和神髓,細緻的展現在眼前,令人遐思和驛動。

  百合,百年好合,溫雅心動的詞彙。聽說她,還有一個名字:“中逢花”是相逢而百年好合的意蘊吧。關於這相逢卻是有太多的姻緣巧合,太多的雨霧雲華,豈是人人可遇之!既已相遇,便是冥冥中百合花的諧音。傳唱至老!

  一株株美麗清香的百合,攜著執子的溫暖,令塵埃散去。

  此時此地,茶几上,牆角上,書房裡。每一寸的空氣裡都在流溢著百合的花香。

  :盛開的百合花……

  客廳的花瓶裡一束百合花正在盛開,粉色的花瓣鮮豔嬌嫩,淡淡的芬芳沁人心脾。她為龍年春節的家中增添了幾分溫馨,更讓我和夫人留下一份美好的記憶。

  2月2日中午,我們在南京1912街區的茶客老站迎候一位客人。這位素未謀面的客人來自廣東東莞,是我們在新浪的博友——蕙蘭於心。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在部落格裡交流,彼此之間並不陌生。今年她到南京的姐姐家過春節,特地想與我們會一面。就在我們擔心她能否尋到此地時,隔著明亮的窗玻璃,一張熟悉的面容映入眼簾,她手捧的一束百合花在冬陽照耀下格外醒目。

  一壺佳茗,滿屋陽光,讓我們一見如故,毫無拘束。蕙蘭於心熱情獻花,還帶來了一塊珍奇的壽山石——一尊老壽星,一番敬意盡在其中,反倒讓我們受之有愧,卻之不恭。好在她比我們的孩子還小几歲,算是忘年之交吧。在她部落格的散文與詩歌裡,我們看到的是文采飛揚、思想睿智;如今促膝交談,則感受到她的熱情、坦誠與清純。

  原來蕙蘭於心與南京有不解之緣,她在這裡出生、度過童年,繼而又從外地到南京上大學,畢業後當過編輯、記者,又懷揣理想離開南京去讀博。難怪她的博文裡浸透著濃濃的南京情結。在《啊——南京》詩裡寫道:“往事的淚痕/離情的瑩懷/在江南的水裡漂泊/一夜寒雨/幾夜曉風/劃了半個世紀/痴心印在古都秦淮河畔的——南京。”在散文《回望龍盤虎踞的石頭山》,她如此抒發:“ 正月的暖陽風片,惟有秦淮碧水天,今晨陽光和煦,我來到了南京城東的清涼山原名石頭山,希翼藉助返鄉回望石頭城的自然人文歷史,驅趕自己多年孤旅的疲憊,汰洗在物慾橫流中浸染的內心勞頓和積塵,讓生命迴歸自然與純淨。”南京這座歷史人文積澱厚實的古都,培育了她人生的根基、志向、情懷。

  讓我和夫人特別讚賞的是,取得博士學位以後,她毅然選擇了到東莞一所中學任語文教師,她的學識與教學藝術受到學生們的歡迎,班上的學生大都成為她的粉絲。而她則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感到人生的快樂。我和夫人被深深感染,不由得想起當年的教學生涯,那真是一段值得懷想的歲月。感同身受的心情讓我們彼此之間有了更多的心靈共鳴。蕙蘭於心和千千萬萬個教師一樣,燃燒著自己的生命照亮身邊的學生。而與一般的老師不同的是,蕙蘭於心還想讓生命之光照得更遠。在工作之餘,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學朋友關注地震災區的學生、深入到偏遠貧窮的瑤寨,懷揣著為社會做出更多奉獻的志向……

  嗅著百合花的清香,聽著她娓娓道來,我不禁想起臺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斷崖上,有一株百合花長在雜草叢中。在它沒開花前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深深地知道,自己是一株百合花。百合是這樣回答野草和蜂蝶的鄙夷:“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莊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自己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終於有一天,“它那靈性的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幾十年後,那裡被稱為百合谷地。堅守信念,矢志不渝,奮鬥不已的百合花多麼可敬!

  蕙蘭於心和盛開的百合花將留在我和夫人的記憶深處!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