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食品安全知識

  當前,大部分高校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飲食都講究以簡餐為主,對於食品的安全性問題缺乏關注度,更無從談起對食品安全性問題的瞭解。小編在此整理了關於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介紹

  穀類食品安全常識

  穀類是我們的主食,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在中國居民膳食寶塔中,穀類位居第一層,在傳統膳食中也處於重要地位。

  一般家庭多會選擇全麥麵包、高纖維餅乾、全麥麵粉等來滿足體內穀物的攝入量,根據美國農業部建議,挑選穀類食品時,儘量選擇全穀物,首先看看成分表裡是否帶有“全”字,比如全燕麥、全穀物、全黑麥等,其次多食用玉米、燕麥、高粱、蕎麥等粗糧,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穀類食品雖然標註了“全麥”、“100%小麥”等字眼,但其實只是添加了麩皮,缺少胚芽,不屬於全穀類,父母購買時要仔細認清。

  肉類食品安全常識

  肉類是飯桌上不可缺少的“重頭戲”,肉質的好壞不僅影響口感,更關係到家庭飲食健康,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孩子宜吃適量瘦肉、魚肉、動物肝臟,補充蛋白質、鐵元素等,少食羊肉等易上火的肉製品。

  挑選肉製品時,建議到口碑好的大型超市或農貿市場,清楚地瞭解各種肉製品的保質期,比如畜肉保質期相對長,禽肉保質期相對較短;其次仔細觀察,新鮮的肉類表面光澤溼潤、組織均勻,太乾的肉不夠新鮮,太溼的肉要注意可能是注水肉;第三聞一聞是否有異味,按壓一下若有彈性則是肉類新鮮。

  蛋類食品安全常識

  禽蛋類多指常吃的雞蛋、鴨蛋,此外還有鵝蛋、鵪鶉蛋、鴿子蛋等,建議兒童青少年多吃雞蛋,每天攝入1-2個為宜,一顆雞蛋中鈣、磷、鐵和維生素A含量很高,營養利用率高達98%,因此也被營養學家成為“完全蛋白質模式”。

  父母在選購雞蛋時,記住四個字“看、摸、聞、聽”,一般新鮮雞蛋蛋殼粗糙,上面附著霜狀粉末,放在手心重量相當,聞起來有輕微生石灰的味道,當放在耳邊搖晃時,新鮮雞蛋音實,貼著蛋殼沒有晃動感。

  果蔬類食品安全常識

  許多父母認為,水果蔬菜只要挑選看起來新鮮的就是健康的,其實不然,許多商家會不定期噴水、冷凍或使用其他方式來保持果蔬的新鮮,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擦亮眼睛。

  挑選果蔬應注意看形狀和鮮度,形狀正常的果蔬一般是常規栽培,沒有經過化學急速等化學品處理過的,父母可以放心給孩子食用;許多消費者認為,果蔬上有蟲洞就表明沒有打過藥,吃這種果蔬是安全的,其實這個說法是靠不住的,果蔬是否容易遭受蟲害是由蔬菜的不同成分和氣味的特異性決定的。

  奶製品食品安全常識

  奶製品包括鮮奶、奶片、奶粉等,奶製品營養價值高,被稱為“白色血液”,尤其能夠為成長期兒童補充鈣質。奶片及類似乳製品中經常有各種不利於孩子發育的新增劑,並不建議經常食用,鮮牛羊奶雖然新鮮,但選購的家庭遠不及配方奶粉,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配方奶粉的營養確實更全面均衡。

  食品安全常識

  1、不買不食腐敗變質、汙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2、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不購買無廠名廠址和保質期等標識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會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餘食品;

  5、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7、不飲用不潔淨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來水;水是否乾淨,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應用潔淨的水徹底清洗並儘可能去皮;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9、進食前或便後應將雙手洗淨;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幹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10、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