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的來歷是什麼

  驚蟄就是花紅柳綠的春天來了,很多人對於節氣的知識瞭解得可能不太多,現在我們就來說一說驚蟄的來歷和習俗,以及驚蟄如何養生才好。下面就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驚蟄的來歷

  驚蟄在歷史上也曾被稱為“啟蟄”。《夏小正》曰:“正月啟蟄”。在現今的漢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啟蟄”這個名稱。

  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為“啟”,為了避諱而將“啟”改為了意思相近的“驚”字。同時,孟春正月的驚蟄與仲春二月節的“雨水”的順序也被置換。同樣的,“穀雨”與“清明”的順次也被置換。

  漢初以前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清明。

  漢景帝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進入唐代以後,“啟”字的避諱已無必要,“啟蟄”的名稱又重新被使用。但由於也有不用慣的原因,大衍曆再次使用了“驚蟄”一詞,並沿用至今。日本與中國一樣,在歷代的具注歷中使用“驚蟄”。此後,日本也採用了大衍曆與宣明歷。“啟蟄”的名稱在日本的使用始於貞享改歷的時候。

  驚蟄的習俗

  “打小人”驅趕黴運:驚蟄象徵農曆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薰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如何開運

  吉祥物開運:驚蟄時節運勢多變,也容易有口舌是非。所以佩戴開運吉祥物也是有講究的,驚蟄白虎主口舌是非。可以用凶猛的貔貅制白虎。開運吉祥物的選擇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命理特點選擇不同材質五行所屬的聚善堂開光貔貅來幫助自己化解小人、口舌、是非,同時招財開運。確定好五行喜忌問題之後再選擇。

  風水開運:驚蟄時節動物們甦醒,家中一定要保持清潔。不招蟲、蟻、鼠等,尤其是老鼠,老鼠也叫“耗子”,耗意味著破財,損耗等。可用煙燻一下,薰除家中的黴運,也用氣味驅趕蟲類。此外家中有什麼舊物,破損物品也需要處理。不然不利於聚財,家中的格局也需要根據房主的命理來合理佈置,例如確立財位,運用財位招財,適當擺放招財吉祥物開運。流年方位吉凶也需要考慮,改調整的就要調整。尤其是要注意太歲、五黃等。可在門上安置聚善堂開光六帝尺來阻擋煞氣。

  驚蟄的養生方法

  驚蟄過後,氣溫逐漸升高,氣候變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睏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所以只有保證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和精力充沛的工作生活。睡前洗臉、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可推動血氣執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在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有利於入睡;稍微活動一下身體,有利於身體的舒展和放。

  這個時節的運動,不宜太過激烈。畢竟人們是才從冬季的寒冷中舒緩過來,需要循序漸進。外出踏青、郊遊、放風箏都是不錯的選擇。

  精神上要保持愉快、心平氣和的良好心態,切忌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太盛,易患頭暈、目眩、中風和精神疾患。驚蟄時節,屬肝病高發季節,帶狀皰疹、流感、流腦、水痘、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驚蟄降肝火的食物

  包菜:即圓白菜、捲心菜、甘藍,性平、味甘,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還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E,生用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疼痛有效。

  空心菜:又名蕹菜,性甘、平,含蛋白、脂肪、無機鹽、煙酸、胡蘿蔔素等,具有解毒、清熱涼血等作用。

  大蒜:屬百合科植物,性辛、溫,味辣。肝病病人宜熟用,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等,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軟化血管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