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黃楊的方法

  黃楊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可地栽作綠籬,也可以作盆址,那種植黃楊的技術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取材

  用播種或扦插繁殖的苗木,培養數年可移植上盆或地裡。也可從山野選取老樁,掘起後,修剪過長根系及繁密枝條,先露地養坯 1~2年,再上盆或移植它處。

  栽種

  如作盆景,用土以熟化田園土或腐葉土摻拌適當壟糠灰為基礎培養土,以肥沃疏鬆、通氣透水性好的土壤為佳;老樁上盆宜帶宿土。

  如移植地裡,宜栽種於向陽、肥沃的土地裡,需適當澆水。

  黃楊較耐寒,可在春季萌芽前進行,栽時要修剪過長過密根系,切勿使根窩曲在盆中。剛栽種的黃楊宜放在半陰處。

  造型

  黃楊常年披綠,四季吐青,為盆景製作的上乘樹種。

  在造型前,可將主幹截頭,讓截面四周或下方萌發新技,再按藝術造型的要求,攀扎枝幹,在春季用棕絲攀扎為好。也可粗扎細剪,製成雲片狀或饅頭狀,或加工成自然樹形。主幹則順其自然之勢,製成斜乾式或臥俯式。

  養護管理

  澆水

  黃楊喜溼潤,盆景需經常澆水,保持盆土溼潤,但也不可積水。夏季高溫期,要早晚澆水,並噴葉面水。

  施肥

  在生長期5~8月,施2~3歡腐熟稀薄的餅肥水即可,冬季施 1次基肥,用漚熟廄肥或幹餅肥屑均可。

  修剪

  生長期隨時剪去徒長枝、重疊枝及影響樹形的多餘枝條。黃楊萌發較快,一般在發新梢後,將先端1~2節剪去,可防止徒長。黃楊結果後,要及時摘去,以免消耗養分,影響樹勢生長。

  病蟲防治

  黃楊主要蟲害有介殼蟲和黃楊尺螃。介殼蟲可用人工刷洗殺之,或用80%敵敵畏1500倍液噴殺;黃楊尺嫂用80%敵百蟲可狙性粉劑噴殺,或用40%氧化樂果1000~2000倍噴殺。

  主要病菌為煤汙病,該病菌會引起落葉現象,防治關鍵是清除介殼蟲,並經常噴葉面水,沖洗灰塵,使之生長良好。

  種植黃楊的技巧

  黃楊生長緩慢,植株矮小,通常不超過2米。如條件較好,地栽的也有高達3米以仁的。黃楊木質很堅硬,結構緻密,是難得的雕刻材料。黃楊的木頭敲打起來聲音圓潤、柔和、悅耳,是做手板等樂器的上等木料。

  黃楊在春季一也開黃綠色的小花,奇怪的是沒有明顯的花瓣。果也奇特,小小的兩果前頭還均勻地長出3個小角呢!葫果近球形,直徑不足1釐米,如果摘下道放著,讓三角著地,樣子有點像中國古代的一種器皿——鼎。因黃楊耐修剪,且生長緩慢,成型後也就不易走型,樹勢經久不衰,是製作樹樁盆景的良好材料。黃楊樹樁盆景很有欣賞價值。蘇靈在《盆景偶象》中將黃楊與金雀、迎春、絨針柏合稱為盆景樹“四大家”。歐陽修稱讚黃楊“落落非鬆,亭亭似柏”。

  繁殖主要用扦插法、壓條法。扦插可在梅雨季節進行,選取健壯的當年生枝條,剪每段10~12釐米長,t部留2一3片葉,其餘剪去,播人素沙中,插後澆足水,保持溼潤和25℃一28℃溫度,搭棚遮陰,40.多天便可生根。秋天天氣漸漸變涼,可去除陰棚,初冬覆蓋塑料薄膜防寒。壓條法在春、夏、秋三季都可進行,現在家庭養花者多用高取壓條法,成活率很高。分株可在春季進行,播種法不常用。

  北海道黃楊的種植方法

  適時澆水

  澆水是確保移栽苗成活的關鍵措施,特別是北方地區春季乾旱少雨,蒸發量大,如果供水不足,會嚴重影響苗木成活率。栽苗後可每隔4~6行在行間用土培起壟,以利澆水。要求栽苗後24h內澆第一次水,隔3~5d澆第二次水,再隔5~7天澆第三次水。澆完三次水後,可視天氣和苗木情況再決定是否澆水以及何時澆水。澆水時水量要適中,不可過大或過小。水量過大,土壤變軟,易造成苗木倒伏;水量過小,影響成活。

  栽植苗經澆水或較多的降雨後,苗木易倒伏、傾斜或露根,如發生此類現象,應立即採取扶直、培土、踩實等措施,否則因苗木正處在發芽生長期,幾天之內苗幹就會變彎曲。扶苗時,可先將苗根附近的土挖開,將苗木扶正,找直行間和株間方向,然後還土踏實。栽苗後經連續三次澆灌,苗床土下陷且出現坑窪時,應及時加以平整、填土。也可結合中耕將地面耬平,以使苗木受水量一致,防止旱澇不均。

  北海道黃楊比較喜水,在澆水上應掌握“寧溼勿幹”的原則。在幼苗時期,根系較淺,對水分敏感,一般以保持表層土壤溼潤為度,應少量多次的澆灌。在苗木速生時期,生長迅速,需水量大,應大水灌溉,澆足灌透。但在生長後期,為防止苗木徒長,促進木質化,則應停止灌溉。一般在夏未就應開始控制澆水。每次澆水的時間,最好在早晨和傍晚,不宜在氣溫最高的午間進行。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一項經常性工作。中耕和除草是兩個概念,但可以結合進行。一般中耕除草最好在雨後或灌溉後進行,在土壤溼潤時將草連根拔掉,鬆土效果也好。苗木新栽不久,大部分土面暴露於空氣當中,不僅土壤極易乾燥,而且易生雜草,此期間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以利於促使苗木根系發育。一般苗根附近應稍淺耕,株行間可適當深些,通常3~5cm。雨季中耕,因能促進氣體交換和汽態水的蒸發,故可以防止苗木瀝澇。

  北方地區一般春季乾旱,秋季雜草已停止生長,這兩個時期應以中耕為主,夏季則以除草為主。雜草的速生期是在雨季前後,這一時期要加強除草,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對多年生雜草必須將其地下部分全部挖出,否則以後將愈加難以清除。

  科學追肥

  追肥可及時補充苗木在生長髮育旺盛時期對養分的大量需求,促進苗木的生長髮育,提高質量。北海道黃楊在幼苗期需要磷較多,生長旺季需要氮較多,而到秋季停止生長時期則需較多的鉀。

  在苗木栽植後,可葉面噴施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宜在陰天或早、晚空氣溼潤時進行。一般每月葉面噴施3~4次磷酸二氫鉀即可。

  新移植的北海道黃楊苗木,應抓緊在前期施肥,但要注意肥料濃度不能太大,以免灼傷新根。在苗木速生期,應加大施肥量和增加施肥次數,每月不少於一次,追施氮肥可用尿素,分幹施和溼施兩種方法。幹施可撒施和溝施:撒施是將化肥均勻撒施到苗間土上,施後淺鋤1~2次加以覆土;溝施是在苗木行間開溝,一般距苗根15~20cm處,把化肥施入溝內,然後覆土。溝施時要注意開溝深度應在根系的分佈層,以利苗木對肥料的吸收。溼施則是將肥料溶解在水中,全面澆灑在苗床上或行間,最好在施後再澆水一次,避免灼害。施用氮肥應在春夏進行,最後一次施氮肥不能遲於“立秋”,以防苗木徒長,降低北海道黃楊幼苗的越冬能力。

  8~9月份一定要停施氮肥,施肥以磷、鉀肥為主,促進北海道黃楊苗木的木質化和根系生長,提高苗木抗寒能力。

  整形修剪

  北海道黃楊本身具有很強的頂端優勢,萌芽力強,但成枝力相對較弱。通過適當的整形修剪可培養出理想的主幹、豐滿的側枝,使樹體圓滿、勻稱、緊湊、牢固。在修剪上,北海道黃楊既適宜冬剪也適宜夏剪。一般整形修剪多放在夏秋樹木生長季進行。隨著整形修剪,剪下的枝條尚可用於扦插繁殖。整形一般是對幼樹而言的,而修剪則是對大樹或大苗而言的。苗期的整形修剪對以後的樹體、樹姿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北海道黃楊小苗一般都具有明顯的主幹,側枝大多生在樹體的中下部。在整形修剪時一般不採用截乾的做法,以保留主幹,保持頂梢的生長態勢,進而為以後樹體的通直高大生長創造條件。對幼樹基部的側枝,則可整個短截或做輕短截,只保留少量芽即可。北海道黃楊作為觀賞樹形,以尖塔形、圓錐形較多。一般情況下對成樹的修剪只是剪除自幹莖萌生出的徒長枝及競爭枝,避免形成雙頭雙幹現象。若出現多頭現象,會影響樹冠的高度發展,應及早找出合宜的主枝或替代主枝,培養高生長的優勢,同時使側枝分佈均勻。一般在培養骨架枝時下部只露出30~40cm樹幹,上面再讓各主枝均勻分佈。當然也可根據需要留高樹幹,視以後的應用情況而定。

  苗木保護

  幼苗時期,苗木組織幼嫩,加之栽種時間較短,植株根系尚不發達,紮根不深,苗木抗逆性較弱,此時苗木保護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在生產中必須採取正確的栽培、管理措施,促使苗木生長健壯,增強抗性,為苗木創造出不利於有害性因子產生和發展的環境條件,這樣方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苗木的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