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中怎麼消除矛盾和誤會

  誤會給我們帶來痛苦,帶來煩惱,帶來難堪,甚至會產生始料不及的悲劇。所以,陷入誤會的圈子後,必須調整自己,採取有效的方式予以解除,使自己與他人都儘快地輕鬆、舒暢起來。那麼在人際交往中怎麼消除誤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歡迎借鑑參考。

  很久以前,在一個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著一戶姓楊的人家,靠在村旁種一片山地過日子。這戶人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楊朱,小兒子叫楊布,兩兄弟一邊在家幫父母耕地、擔水,一邊勤讀詩書。這兄弟兩人都寫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詩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楊布穿著一身白色的衣服興致勃勃地出門訪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來了,雨越下越大,楊布正走在前不著村、後不落店的山間小道上,只好硬著頭皮頂著大雨,被淋得落湯雞似地跑到了朋友家。

  楊布在朋友家脫掉了被雨水淋溼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裡招待楊布吃過飯,兩人又談論了許多關於詩詞書畫方面的話題。他們越談越投機,越談越開心,不覺天快黑下來了,楊布就把自己被雨水淋溼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裡,而自己就穿著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辭朋友回家。

  要不是天愈來愈黑下來了,楊布還真有點兒雨後漫遊山岡的雅興哩!走著走著,不覺走到自家門口了,他還沉浸在白天與朋友暢談的興致裡。這時,楊布家的狗卻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來了,從黑地裡猛衝出來對他汪汪直叫。忽然,那狗又後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楊布撲過來。

  楊布被自家的狗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十分惱火,他馬上停住腳向旁邊閃了一下,憤怒地向狗大聲吼道:“瞎了眼,連我都不認識了!”於是順手在門邊抄起一根木棒要打那條狗。

  這時,哥哥楊朱聽到了聲音,立即從屋裡出來,一邊阻止楊布用木棒打狗,一邊喚住了正在狂叫的狗並說:“你不要打它啊!應該想想看,你白天穿著一身白色衣服出去,這麼晚了,又換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嗎?這能怪狗嗎?”楊布冷靜地思考了一會兒,覺得哥哥楊朱講的很有道理。狗這時也不汪汪地叫了。

  若自己變了,就不能怪別人對自己另眼相看。面對他人的誤解,要理智地去化解。大千世界,紛繁人生,誰都可能誤會他人,誰也都可能被他人誤會。人的情感似***一般控制著人的言談舉止,外在的表現自然就是表現出的或喜、或悲、或樂、或慍的情緒了。它就像是人的另個一張面孔。良好的情緒狀態讓你顯得自信,是保證社會交往活動正常進行的必備條件。得體的舉止、情緒穩定,似迎面春風讓人感到易於接近、容易溝通;反之,完全不能自制的情緒必然成為社交的絆腳石,沒有人願意靠近一個喜怒無常的人。因而,在社交中應當謹記以下幾點。

  一、要正確認識自己

  正確認識自己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前提。“人貴有自知之名”,只有充分、客觀地認識、瞭解自己,才能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定位,才能更好地應付各種事情。

  二、切勿故作深沉

  人際交往,是一種思想交流活動,本該真誠相待,暢所欲言。如果深藏不露,叫人覺得有點道貌岸然;如果與人相處,處處不露心跡、守口如瓶,那麼會讓人覺得你不可捉摸、不可思議,無形中拉遠了心理距離。

  三、越拖越被動

  有人被誤會搞得焦頭爛額,總覺得心中有難處,不好啟齒,結果礙於情面,時間越拖越長,誤會越陷越深,到最後無限止地蔓延,形成了令人極為苦惱的結果。所以,有了誤會要迅速解釋清楚,時間越長,就越被動。

  四、切忌喜形於色

  表情上眉飛色舞、洋洋自得,還對別人的事評評點點、指手畫腳,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損害自己的形象和威信。與人交往,應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不能面無表情,但也不能在取得成績或有高興的事時,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五、查清原因方可化解怨恨

  產生誤會後,一方怒氣衝衝,充滿怨恨、敵視;一方滿腹狐疑,委屈壓抑,雙方隔閡越陷越深,而且一談即崩,大有新的誤會接踵而來之勢。此時,需要冷靜,你必須下一番功夫內查外調,搞清楚對方的誤解源於何處,否則,憑你費多少口舌,也不會解釋清楚,搞不好,還會越描越黑,弄巧成拙。

  六、戰勝自己的懦弱,當面說清

  誤會的型別千奇百怪、多種多樣,但解決的最簡捷、最方便的方法便是當面說清,大多數人也都歡迎這種方法。有人由於懦弱,不敢當面對質,結果把問題搞得極為複雜。記住,如果有的誤會需要親自向對方作說明,你一定不要找各種藉口推脫,一定要克服困難,戰勝自己,想方設法當面表明心跡。不要輕信第三者的隻言片語。

  七、切勿急躁衝動

  一般情況下,你以不冷靜的態度待別人,別人就會以相同的態度反擊你,這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急躁衝動容易打亂人的正常思維,不利於正確地解決問題。在日常的社會交往活動中,會遇到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各種各樣的問題。遇到問題時,要善於控制情緒,如果失去控制,矛盾會更尖銳。所以不管遇到多惱火的事,情緒要冷靜、鎮定,才能處理好矛盾。

  八、消除自我委屈情緒

  出現誤會後,不必為自己辯解,總以為自己正確、有道理、不被理解。心中懷有委屈情緒的人,必定不願開口向對方作解釋。這種心理障礙妨礙彼此間的交流。此時,多替對方著想,無論他是氣量小也好,心眼窄也好,不瞭解真相也好,不理解你的一番苦心也好,都不必去計較,只要你真誠地向他表明心跡,誤會便會消除。比如你同朋友爭論一個問題,當時有許多人在場。你本無意壓他一頭、讓他當眾出醜,但當時不能自制,說了許多過頭的話,傷了他的自尊,使他誤以為你在出風頭,給他難堪,使他下不了臺。事後,你應真誠地向他道歉,這樣才能保持友誼,而不要怪罪對方小心眼,從而斷絕來往。否則,你們就會因一次爭論而導致關係破裂,由朋友而變成冤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