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中學生受人際關係困擾

  人際關係已日漸成為困擾中學生的重要問題,如何引導中學生通過交往相互學習,構築良好的精神世界,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值得家長、老師和全社會共同關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不少學生不會待人接物,缺乏共處能力。

  這次參加調查的學生以高一為主體,共有567人,其中,不同程度存在人際關係問題的佔總體的31.7%;人際關係問題比較嚴重的佔總體的11.7%.在具體分析中又發現,有61%的學生在待人接物上存在問題,也就是說這些學生人際關係狀況不良,很大程度上緣於不會待人接物。另外,不善言談也成為影響學生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學生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生活的環境是校園,交往的物件主要是教師和同學。而很多學生不會正確地處理人際關係,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既影響學習又影響了心理健康。高亞席老師說,人際關係狀況好,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相對的人際關係狀況也會越好。而人際關係狀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程度依次為:偏執、精神病性與人際關係、敵對與人際關係、焦慮與人際關係、抑鬱與人際關係。

  高亞席認為,缺乏共處能力是當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現在的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和祖輩的溺愛嬌寵使孩子變得自私,從不知為別人著想。他們大多任性驕橫,未能養成尊重長輩、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走向外部社會也不懂得尊重別人。而且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為伴,幼時缺少與小夥伴一起遊戲的集體活動,既不易養成與人協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性,導致與別人共處能力的缺失,特別是住宿生在生活習慣等問題上的矛盾更易突出。

  還有一部分學生為了學習捨棄人際關係,把學習和人際關係放在了對立的位置上,結果導致人際關係變得糟糕,情緒低落,進而影響了學習。還有一部分學生不懂人際交往中的一些規則,會導致人際關係受損。其實,一個學生如果終日獨來獨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那他對自己的認識就缺乏了“參照系”,無法改進和調整自己,對成長不利。

  中學生應該怎樣處理好人際關係

  一、在交往過程中不要一味付出

  有的同學在與朋友、同學交往時,往往付出很多,可換來的結果卻事與願違,朋友有的時候會冷淡甚至疏遠自己,這對付出很多感情的同學來說,就會覺得很不公平,心理很不平衡,如果得到的多於付出的,人們總是希望得到的不少於付出的,如果付出和得到的關係平衡,人們總是要知恩圖報的。如果你的付出太多,使人覺得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時,他就會被一種愧疚感所籠罩,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就會導致受到恩惠的一方選擇冷淡或疏遠。

  二、主動交往,不要自卑退縮

  即使是生活在集體中的最孤僻的人,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渴望與人交往,他們不去主動交往,往往是因為以前在感情上受到過挫折,現在不敢貿然主動與人交往,或者是由於某些原因本身非常自卑,害怕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援,只好把自己鎖定在一個小角落離,獨自忍受孤獨的折磨。

  不能主動交往,主要原因是在交往的過程中缺乏自信。所以首先就要樹立自己的信心,應為一時的挫折而失去對自己的信任,並且要找到自己的優點,給自己恰如其分的評價。任何人都不能期待著友誼找上門來,不管任何事情你不去爭取,也是是很容易做的,友誼也是如此。

  三、觀察大家的共同話題和興趣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興趣也不同,但你要融入這個社會,就應該尋找到大家共同的話題,並積極參與進去,共同討論。

  四、在和大家交往中尋找價值觀較為接近的人成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