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各地美食介紹

  

  中秋各地美食小吃介紹zhongqiu

  中秋賞月吃月餅也是不可缺少,特別是吃月餅。中秋吃月餅,最先見於蘇東坡的“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之句,唐和五代時賞月的食品只見有“玩月羹”等。

  因全國各地的飲食習俗不同,中秋除了吃月餅還有其它美食,如江南一帶的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南京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

  中秋美食——月餅

  “中秋佳節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際,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

  月餅作為一種形如圓月,內含佳餡的食品,在北宋時期就已出現。詩人兼品味家的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而作為一種食品,稱為“月餅”,則始見於南宋《武林舊事·蒸作飲食》。當時,杭州民間就有“以月餅相饋,取中秋團圓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餅已成為中秋節日美點。

  中秋美食——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

  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美食——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有錢人家吃月餅,窮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風俗。

  “八月半吃南瓜”的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腳住著一戶窮苦人家,雙親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黃花,美麗、聰明、善良、勤勞。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那天八月十五,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隻扁圓形野瓜。她採了回來,煮給父母吃。香噴噴、甜滋滋,兩老吃了食慾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裡,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採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江南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中秋美食——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呢。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中秋美食——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各地中秋美食

  北京

  老北京的傳統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一種製作方法,說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鬆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嚐螃蟹的時節,北京尤其講究品嚐醉蟹。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福建人用福建盛產的檳榔芋和鴨子一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

  檳榔芋是薯蕷科作物,也叫荔浦芋,主產於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已有上千年曆史。目前的廣西荔浦縣、平樂、恭城和福建的閩南地區為主產區。

  檳榔芋形似橢圓,該品種外皮粗糙,剖而觀之,內呈檳榔紋,故又名“檳榔芋”。每年驚蟄、春分時節開始種植,霜降時即可收穫,每株有唯一的母芋及大小不等的小芋。檳榔芋是澱粉含量頗高的優質蔬菜,肉質細膩,具有特殊的風味,且營養豐富,含有粗蛋白、澱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等多種成份。具有補氣養腎、健脾胃之功效,既是製作飲食點心、佳餚的上乘原料,又是滋補身體的營養佳品,清朝年間列為大清貢品,因而享有“皇室貢品”之稱。

  山東

  山東 慶雲縣農家八月十五日祭土穀神,稱「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麥箭乃是即墨中秋節吃的一種應節食品。它先用白麵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江蘇

  江蘇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則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桂花鴨做法:

  原料:光鴨1只約重1000克以上,桂花糖50克,料酒、精鹽各適量。

  製作:1.光鴨內外用鹽擦勻;

  2.將料酒、桂花糖放入大碗內調勻,把碗置於沙鍋內,碗外注清水過半,上擱一井字形竹架,將鴨的破腹處覆於井口上,防止弄翻碗中佐料;

  3.沙鍋置旺火上煮1小時,改用小火燉30分鐘,蒸至香味撲鼻為止;

  4.開鍋,取掉大碗,放鴨於鍋中鍋中存水很少,將碗中餘汁澆於鴨面上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