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餐桌上有什麼禁忌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大家無論是團聚還是走親訪友總是少補了吃吃喝喝。那麼,平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呢?

  1. 取菜的時候,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近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要左顧右盼,翻來覆去,在公用的菜盤內挑挑揀揀,夾起來又放回去,會顯得缺乏教養。

  2. 進餐時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嚥,嘴裡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時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不能在夾起飯菜時,伸長脖子,張開大嘴,伸著舌頭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進口,不然會給人留下一副饞相和貪婪的印象。

  3.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緊靠自己的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4. 剔牙:剔牙也要注意,相當噁心,真的要吐也請以餐巾紙掩口,吐在紙巾上。牙籤用完放在盤中即可,千萬不要口中咬著一根牙籤與人交談,狀似流氓無賴狀,非常難看。有些人甚至用完餐後,口中仍叨著牙籤到處走動,那更是離譜的舉止了。

  5. 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6. 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佈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餚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俗,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和重視。

  7. 用餐的時候,不要吃得搖頭擺腦,寬衣解帶,滿臉油汗,汁湯橫流,響聲大作。

  春節的禁忌有什麼

  言語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凶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場的人就得馬上說上兩句吉祥的順口溜,如“缶瓷器開嘴,大富貴”、“打發大發,發財之意”等來彌補。這一天米缸不能空著,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時。忌灑水、掃地、倒垃圾,這叫做“聚財”。

  潮汕人在這一天,往往將水、土視作“財氣”,將垃圾、糞便視為“肥水”,忌灑掃、傾倒垃圾,唯恐把“財氣”掃走、倒掉。與此同時,潮汕人在除夕將大小水缸裝滿之後,就舉行封井儀式。即用一個大的簸箕將井面蓋住,然後祭拜井神。初一不能揭開簸箕,因為人們往往將水視作財水,一揭開簸箕用水,財氣就外流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用上了自來水,往往是這裡在舉行封井祭神,那裡卻擰開水龍頭,讓水嘩嘩直流。

  因此,蓋井禁取水一俗已經徒有形式而已。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從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麼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裡帶來不祥。同時,忌該天理髮,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髮同辦喪事聯絡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所以在年前,人們事先將雞、鴨等殺了準備好。

  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藥。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尾疾病纏身,吃藥不斷。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於一年;另一種是暗喻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

  新春初一到初十禁忌

  春節初一禁忌:雞日——舊時在元旦貼畫吉辟邪祈福。

  春節初二禁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春節初三禁忌:羊日——“赤口”,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春節初四禁忌:豬日——祭財神。

  春節初五禁忌:“破五”,可打破諸多禁忌;五路財神生日,接財神。

  春節初六禁忌:馬日——“送神”的日子,店鋪開始復業。

  春節初七禁忌:人日——人的生日,聚餐吃喝,放花炮,也是“火的生日”。

  春節初八禁忌:穀日——諸星下界,要祭星,寺廟在這天設壇祭星,接受佈施。

  春節初九禁忌:天爺生日——玉皇大帝誕辰,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

  春節初十禁忌:石頭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