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指導

  升上初中階段以後,同學們漸漸會發現初中語文與小學的差別,那麼想要儘快適應這種變化,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同學們該怎樣做?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初一語文學習方法指導,希望同學們用得上。

  初一語文學習方法指導一

  1.認真進行語言積累

  語言積累,不僅指古詩文和現代詩文的積累背誦,也包括詞語的積累,名言警句、俗語、諺語的積累。積累題近在中考語文試題中,佔到一定的比重,它們在試卷中的位置,可能會單列一塊,集中考查,也可能放在閱讀試題中,有的地區則放在“加試卷”中:但無論如何,我們應該在日常學習中和中考複習中,對其加以重視:因為進行語言積累,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育經驗,通過考試考查學生對語言的積累,是一種促進學生學習,改善語文教學的極好的方式。

  複習中,要背會《語文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中要求背誦的詩文名篇和段落,要做到默寫時不增、刪、錯字詞,不用錯標點符號。會寫出詩文的篇目和作者姓名,還要認真閱讀《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的課外讀物,並有意識地進行資料卡片的製作和名言名句以及詞語的收集。除此之外,在日常的閱讀中,對課外一些常見的詩文名句也要注意積累和摘抄。需要指出的是,對名句的積累學習,要能夠理解其意思,並準確得體地符合語境的運用。還能運用歸類的方法,將積累的名句進行梳理,進行比較式的學習記憶。

  詞語的積累,還包括常見的成語、同義詞和反義詞。在積累的同時,要掌握其運用的規律,如語言環境、褒貶色彩等。

  2.加強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語言運用的考查,範圍涉及很廣,包括語音、漢字、語法、修辭、課外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內容。語音的考查,一般是結合語境要求給易讀錯的字準確地注音,包括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在方言中分不清前後鼻韻母和部分聲母的字,常用字是考查的範圍;漢字的考查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修改錯別字,二是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語法和修辭從運用的角度考查,如修改病句;修辭的考查更為普遍,如句子的仿寫、續寫和填寫,一般考查的修辭格為排比、對偶、比喻等,還有消極修辭中的簡明、連貫、得體。

  常見的語言運用題還有根據提供的材料寫廣告語,結合表格複述其內容,給報紙設計相關欄目,對有關生活現象進行評點,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綜合性學習的考查可能會讓設計活動方案,並對活動成果進行展示和分析等:這些題型都非常靈活,訓練時不得偏廢。

  3.根據課標精神,提升閱讀素養

  教育部中考檔案對現代文閱讀要求是以課外材料為主,很明顯,現代文閱讀應該主要考查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在複習中,應該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一、要選擇好閱讀材料。即既有三大實用文體——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還要有文學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說詩歌和戲劇在試題中出現不多,內容自然要選好的,語言文字好,思想內容好,文化內涵深,說明文要具有科學性和時代性。篇幅也要一般在1000字到1500字之間、內容和語言俱佳的名篇,字數也可以突破,不能任意進行刪改。

  二、要注重整體理解感知: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重要觀點和思想要能夠準確的把握,要理解其形象的意義,這是閱讀文章的要點:因為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正確掌握解答其他題目的鑰匙。

  三、是明確文章的寫作思路。也就是理清文章的篇章結構,把握作者藻篇佈局的匠心。這是對文章的藝術特色進行探求的重要方面,也是掌握文章中心和重點的不可或缺的環節。

  四、是能夠根據語言環境準確理解關鍵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關鍵的詞語和句子,有時候,看起來很普通,很平實,但只要認真思考,卻發現其有十分深刻的內涵。要探討文章的中心和主題,常常在我們理解了一個詞語或一個重要句子之後。因此,複習中,要努力鍛鍊我們發現和理解這類詞語和句子的能力。

  五、是能夠運用探究精神對文章的觀點或寫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這類題,一般是開放性試題,根據材料,我們既可以採用正常的思維方式解答,也可以採用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類題的答案一般也是不固定的,但必須有道理,有一定說服力。這也是近來用得最多的題型。

  六、是能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思考拓展。從近的中考題看,有不少閱讀題有適當的拓展,比如從說明文所講述的知識聯絡到生活中的現象,要求進行知識遷移;從記敘文的內容出發,要求對文章進行歸納梳理,製作卡片,根據內容進行遷移式的圖畫欣賞等。這類試題相當靈活,也很有價值,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

  文言文閱讀材料,主要來自課內,但也有不少地區考查課內外結合,或只考查課外材料。這些材料都是淺易的,好理解的。考查方式與以前相比,有了一些變化,我們可以看到,題目的設計不僅有文言文考查特有的通假字、句子翻譯,還有重點詞句的理解,文章內容的把握,還有與現代文相同的考查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開放性試題。因為,注重了古詩文積累。學生的理解力也相應的得到了提高,文言文閱讀難度加大也是順理成章的事:還要注意採用比較的方法,將兩篇有某些共同點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從中發現其同異,總結其規律。

  需要強調的是,對新課標和大綱規定的課外閱讀篇目的內容要有一定的瞭解,比如其主要故事情節、主要人物性格、精彩片段等,這可以說是“拓展性閱讀”的範圍:對古代詩歌的欣賞,近來考題較多,既有通過選擇題考查的,也有用簡答題讓直接欣賞的,還有運用比較閱讀方法與文言散文一起欣賞的。這類題難度不大,但平時的重視程度不夠,也可能會對答題產生影響。

  初一語文學習方法指導二

  一、要養成預習的習慣

  在小學,學生普遍不重視預習環節,對課文中字、詞、句的掌握及課文內容的理解都是在老師教學過程中完成的。進入初中後,從學習第一篇課文起,就要養成預習的習慣。這一點非常重要。

  那麼,怎樣預習呢?

  第一步:閱讀課文,弄清文章的體裁,瞭解文章的作者、時代背景,掃除字詞障礙,對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通過查字、詞典弄清楚,難懂的句子劃上特定的符號,在老師的講解中理解或向教師請教。第二步:精讀課文,弄清課文主要內容、段與段之間的關係、課後練習及一些語法知識等。

  二、有效利用課堂45分鐘

  初一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題技巧的重要途徑還是在於每天的45分鐘課堂學習。所以,提高45分鐘課堂的聽課效率對提高語文成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聽課效率必須遵循“五到”的原則: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師要求背誦課文,只要課上有可以利用的時間,就應該見縫插針地爭取在課內基本背會,儘量不要把問題留到課後去解決。上課時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題時,要積極動腦筋思考,積極參與發言,這樣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強。“聽”就是要聽老師講解知識點,聽結論得出的方法。如果你能把課堂上的知識複述80%-90%,你就是課堂的贏家。課堂筆記可以用筆記本記,也提倡在語文書上記,這樣翻閱起來更方便。

  課堂記錄什麼呢?記四個內容:

  1、 每節課中的新知識新見解。

  2、 語文術語及知識規律。

  3、 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識。

  4、 實用價值很大的方法類知識。

  三、積極參加各種語文活動

  要積極、主動、大膽地參加朗誦、背誦、語文基礎知識競賽、作文比賽等語文學科活動。說不定你還能成為一個不錯的主持人呢!如果老師還沒有打算舉辦這些活動,你一定要趁早向老師建議。在學習上就是要爭先,這樣做是正確的。

  四、要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中學生的聽、說、讀、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完成《大綱》上的任務,不僅應當在學習上下功夫,還應運用一些適合你的好的學習方法。如抓重點做筆記方法如何掌握時間、提高速度,如何背誦課文先抓住重點字、詞背誦每段,然後再串起來,如何寫好作文等。具體說來,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聽。一是要認真聽,二是要會聽,這是聽的關鍵。聽課時,一定要抓住中心內容,也就是老師講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在聽每一堂課之前,一定要弄明白這一堂課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有意識地去聽課,久而久之,聽的能力提高了,你的語文成績能不提高嗎?

  其次是說。怎樣訓練說話能力呢?1主動找機會訓練說話能力。上課時,要主動積極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經過多次訓練,就不會膽怯了。平時,要多和同學、老師交談,可以就你關心的所有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要敢於爭論。爭論最能鍛鍊一個人的口才和思維能力。2多找一些優美的文章來朗誦,培養自己的語感。有條件的話,可以多找一些名篇朗誦的磁帶來聽一聽。要是能參加一些朗誦會,聽專家的朗誦,有意識地去模仿,日積月累,也會受益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