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生活隨筆

  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怎麼記錄生活的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篇二

  關於職場一族的“退休”二字,我以前有個十分荒唐的認識,以為在一家公司幹到退休後,公司就會每月給退休金,直到我死了,後來才知道原來不是這樣,有個叫“養老保險”的東西,在職時單位每月交錢到國家,到哪工作就在哪交,退休了國家給我發錢,離了這家單位後面的一切似乎也就一刀兩斷,沒什麼關係了,誰也不需要認誰。這便讓我有點落寞,並不是因為指望單位真給我養老,我也明白這再正常不過---你不在我這兒幹活了,我憑什麼理你?!只是我生性比較懷舊,在一個地方呆久了,就會多少有些感情,總之就是覺得即使從單位離職到另一家單位,和原單位希望多少還得有點關係才成就如“孃家”的感覺一樣吧---雖然是潑出去的水,比如去作作客,故地重遊一下,和原來的同事聊聊舊........

  據我的經驗,職場中一個員工離開一家公司,好聚好散的似乎是少數,多數因為各種矛盾,不滿,怨氣,爭鬥......僱主方面“掃地出門”,員工方面“拂袖而去”,總之是不大好的了,雙方心理都會有陰影或疙瘩,能不互相仇視就已經不錯了,情誼那就是奢談了!這多少讓我有點傷感---所謂的“忠誠度”與“歸屬感”在充斥名利的職場上是否有存在的土壤?!

  好玩,合適,幹著爽,我就呆著;不好玩,不合適了,幹著不爽,我就走人。現在職場上來去自由,無所眷顧,“輕輕地來,輕輕地走.......不帶走一片雲彩......”,相比於古代的地主與長工、奴隸與奴隸主的依附關係,已算是很大的進步了。在這來去自由中有時我總是莫名地覺得少了點人情味的東西,我想即使是長工與奴隸,與他的僱主也未必全是赤裸裸利益關係的,否則不可能維持幾千年。

  有句話“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來形容現在的職場似乎十分洽當只是當下似乎“營盤”也不象“鐵打”的了,人員流動太大,幾乎一茬一茬地換,好多員工幹不了幾月就換單位了,公司人事一年到頭都忙著招人,前一撥還沒能混熟就又換新一撥了。對我這樣戀舊的來說就是一種煎熬!新來的夥伴總是要心理戒備一段時間,等到差不多熟識了,卻又要告別,心裡又得難受一陣子。我在慶幸和羨慕如今的八零九零後同胞競能如此灑脫之外也十分犯疑!---職場到底要追求什麼?可是每當我看到一個員工斯守一家單位十幾年或幾十年,但是一旦“離職”一樣是人走茶涼,一刀兩斷,乾乾淨淨,總是感到格外傷感,似乎職場上只有生硬的“勞動關係”---不勞動就沒任何關係了。

  “同舟共濟,相濡以沫,攜手同行”這些詩意的詞彙在職場裡也會經常聽到,但是總覺得雖美麗卻並不可靠,它純萃建立在名利基礎上似乎都太過輕浮,經不住風浪,更多的是“勞燕分飛,分道揚飆”。也許只怪我太過天真---名利場上是不講究溫情的!這種情緒只是我的一廂情願,其實“單位”並不希望和任何曾經的員工保持某種關係,似乎是斷得越乾淨越好。

  但是我總覺得職場上不至於毫無溫情吧,否則大半生的職場工作就是十分冷漠可怕了!回想我的職業生涯,在大大小小不同單位扮著不同的角色,職場的冷漠不無感受,但更多的是溫暖的回憶,除了得到工資養活一家老小外,最大的收穫就是同事間的一些美好記憶,俗氣一點也可以稱為圈子或人脈,我是一直把這個當作最大的財富的。幾年前,當我離開華映時,單位裡的同事一起特意在酒店為我設宴餞行,我如今都十分感動!現在許多原來的同事也都離開原來的單位了,我們一樣和華映幾乎沒有任何的經濟關聯了,但是這份遊離於職場的情誼我們都會永久儲存。現在只要在外頭碰見華映人總是覺得特別親切,許多老華映在其它地方又重新成為同事,這種共事的緣份遠比作為職場的華映本身重要。

  現在職場上,薪資低到吃不飽穿不暖的一定很少,薪資高到能讓你曝富的也不多,絕大多數是可以基本滿足生活必需,“過平常的生活,追求偶爾的奢侈”應該不成問題。職場上各種各樣的爭鬥與痛苦歸根到底還是人的貪慾太多。如果我們能夠把利看淡一點,把情緣看重一點,不要如此唯利是圖,人與人之間也就會包容許多吧。職場上有一種“憤青”員工和“官僚”上司,我看著總覺得好笑:職場上沒有誰欠誰!這類情緒並不值錢,縱使你當再大的“總”或再小的“兵”,賺再多或再少的錢。如果“同舟共濟,相濡以沫”是奢談,至少也該“好聚好散”。

  職場,就象一個容器,或大或小,或深或淺,或粗或細,或紅或綠,職業生涯中,我們可能在不同的容器中變換,容器本身我們不必太在意它,應該珍惜的是裡面的珍寶。多少年後,當我們老了,回首職場時光,我們能記起的是什麼?能留下的是什麼?---廠房?辦公室?薪資?福利?五險一金?鉤心鬥角?----也許只是夥伴間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慰籍的話語、一段走過的時光........

  篇三

  很多人喜歡旅遊,世界那麼大,都想去看看,而我恰恰相反,不喜歡旅遊,我覺得世界那麼大,根本看不完。我還覺得很多人旅遊真正的目的不是去旅遊,正如有個段子:你不是想旅遊,是你不想上班。 當然了,旅遊的好處還是很多的,比如可以讓我們放鬆下來,緩解壓力,認識新朋友等等。也許我是另類吧,我喜歡靜的東西,書法,下棋,看書,這些同樣可以使我放鬆,心情愉快啊,只要內心充滿陽光,哪裡都是風景。